以下是含有殺價競爭的搜尋結果,共158筆
晶碩(6491)、視陽(6782)迎下半年傳統旺季及雙11檔期,9月營收皆有年增表現,惟法人預期,新品出貨帶動、矽水膠布局成果展現,及日本、歐洲等海外市場耕耘發酵等利多因素帶動下,兩大業者第四季營運皆展望正向。晶碩隨矽水膠彩片開始出貨日本,拚第四季營收優於第三季,視陽預期第四季營收應與第三季相近或略微下降,但優於去年同期。
板卡第四季憂旺季不旺,受限記憶體缺貨價漲,板卡廠供貨受累吃緊,CPU亦有供貨缺口,對第四季為傳統旺季的板卡業者蒙上陰影,二線板卡廠多保守看待第四季出貨動能,法人預估,三大一線板卡廠華碩(2357)、技嘉(2376)及微星(2377)旗下板卡業務第三季站上全年高峰後,第四季將收斂回檔。
機車業龍頭三陽(SYM)力拚成為今年唯一逆勢成長品牌,董事長吳清源21日表示,受雙稅政策與景氣不確定影響,今年國內機車市場明顯疲軟,全年規模估將較去年衰退約5%,最好也僅約75萬輛。不過,三陽前九月領牌仍達23.47萬輛、年增1.52%,是前三大品牌中唯一成長者,全年目標逆勢成長2%~3%,市占率可望挑戰45%。
市場研調機構TrendForce最新調查指出,受美國半導體關稅尚未實施、IC廠庫存水位偏低、智慧手機進銷售旺季、AI需求續強等四大因素影響,2025年下半年晶圓代工廠稼動率未如原先預期下修,部分晶圓廠第四季展望將優於第三季,已引發零星業者醞釀對BCD、電源等較緊缺製程平台進行漲價。
中秋節、Q4進入營運旺季,南僑(1702)營運將漸入高峰,今(19)日股價開高,多空在40元處展開拉鋸。南僑在7時出現虧損的局面,主要是受到市場惡性競爭及淡季的影響,9月適逢中秋節前的拉貨高峰,又將進入第4季的營運旺季,營運具有成長動能。
IC載板廠景碩(3189)下半年營運動能持續升溫,受惠輝達GB200伺服器平台放量,加上RTX 50系列顯示卡需求強勁,帶動ABF載板產能利用率可望提升至85%,毛利率同步走揚。法人預期2025年下半年將優於上半年,並看好2026年在ABF與BT雙主力推動下,營收與獲利仍將成長。
M31(6643)公布8月合併營收1.02億元,呈現年、月雙減。法人估下半年成長動能不明朗,陸系IC設計先進製程發展受限使得開案動能不佳,及晶圓廠成熟製程平台遇競爭對手殺價競爭;不過,公司積極往更先進製程推進,攜手晶圓龍頭業者發展先進製程IP,伴隨2奈米先進製程進入量產,重拾營運成長動能。
晶心科3日召開法說會,展現車用、AI及IoT三大領域的技術實力。上半年獲利受產業環境影響,每股純益虧損;不過公司看好RISC-V生態系日趨成熟,晶心科在關鍵應用領域的突破,下半年營運將逐步回溫。董事長林志明表示,內部設定高度成長目標,在RISC-V競爭對手接連出售或併購的市場環境中,公司展現強勁競爭優勢。
標準銅箔持續供過於求,且金居(8358)啟動產能轉換生產AI伺服器高階銅箔HVLP,為優化產品組合,金居決議終止LP310,LP410系列及RT311標準銅箔系列產品生命週期(EOL,End-of-life),預計2026年2月28日後陸續停止供應,隨著高階產品佔比逐步提升,金居預估,今年第4季將是全年營運高點。
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六都預售屋合計交易1.82萬戶,不僅較去年下半年減少52%,更比去年同期大減72%,買氣直落谷底。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建商常見的傳統思維,一定先從精簡成本開始,最終恐演變成「殺價競爭」才能出掉庫存。
據實價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六都預售屋合計交易1.82萬戶,不僅較去年下半年減少52%,更比去年同期大減72%,買氣直落谷底。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建商常見的傳統思維,一定先從精簡成本開始,最終恐演變成「殺價競爭」才能出掉庫存。
市場近來對載板產業供需狀況浮現疑慮,包含高階產品是否出現缺口,對此,IC載板廠景碩(3189)發言人穆顯爵19日強調,產業觀察需縱觀上下游,避免盲目追逐市場熱點如T-Glass玻纖布缺貨或載板漲價等議題,目前產業供需已趨於理性,未出現過去那種惡性擴產或殺價競爭,高層數ABF載板需求強勁,且供應商也有能力快速轉換產能,預期2026年可達到供需平衡。
國內電信整併滿周年,就在各方批評電信市場宛若死水時,遠傳此次開出「停售699吃到飽」這槍,對遠傳來說,當不再執著用戶數、也取得與對手規模相當的底氣時,這是從價格戰跨進價值戰的嘗試,而對整體市場,更是檢視民營業者能否改變市場的機會。
如果說,美國經濟過去3年的韌性是個經濟學家摸不透的謎,那太平洋另外一邊,中國經濟的低迷不振同樣讓人難以看懂。唱衰美國的人一個個慘遭打臉,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就是沒有發生;看好中國的人,則被房地產低迷和需求不振,搞得越來越擔心中國邁入日本後塵,迎來通貨緊縮的泥沼。
如果說,美國經濟過去3年的韌性是個經濟學家摸不透的謎,那太平洋另外一邊,中國經濟的低迷不振同樣讓人難以看懂。唱衰美國的人一個個慘遭打臉,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就是沒有發生;看好中國的人,則被房地產低迷和需求不振,搞得越來越擔心中國邁入日本後塵,迎來通貨緊縮的泥沼。情況到底如何?中國經濟為什麼會這樣的一蹶不振?痛點何在?北京還可以端出什麼政策拉抬經濟?
8月1日卸任的產險公會前理事長李松季,回顧過去六年領導產險業的歷程,用「無私、堅毅、專業」三句格言,為這段歲月下了註解。經歷防疫保單引發的百年一遇產險風暴,他直言,這是整個產業最深刻的一堂課─面對新興風險商品,產險業必須擺脫市占率與通路壓力的綑綁,回歸專業、理性評估風險,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美國總統川普透露對輸美半導體課徵100%關稅,但已在美國建廠或承諾投資的公司可豁免。對此不具名半導體產業專家直指,100%關稅對我先進製程「影響不大」,成熟製程如聯電等壓力較大,但仍取決於232條款未來是否課中最高稅率。可是不管是先進製程的供應鏈、成熟製程製造商,加快到美國設廠佈局的趨勢,「已不可避免」。
大陸內捲問題愈來愈嚴重,從民眾日常生活到教育與醫療機構、企業與職場,全面的過度競爭,幾乎無所不捲,因而導致資源配置扭曲,進而傷害到運作機制。其中最受詬病,是企業的惡性競爭行為,不僅拖延產業的轉型升級,更經由產品出口影響對外貿易,進而引發貿易爭端與衝突。
大陸內捲問題愈來愈嚴重,從民眾日常生活到教育與醫療機構、企業與職場,全面的過度競爭,幾乎無所不捲,因而導致資源配置扭曲,進而傷害到運作機制。其中最受詬病,是企業的惡性競爭行為,不僅拖延產業的轉型升級,更經由產品出口影響對外貿易,進而引發貿易爭端與衝突。
台灣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20%出爐,生技因出口美國不大,衝擊有限。不過台灣被要求開放市場的前提下,勢將調降進口保健品關稅,台灣保健品業者恐面臨競爭力下降或失去代工機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