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民安演習的搜尋結果,共49筆
10天9夜的漢光演習於18日落幕,同樣在這段期間登場的「2025城鎮韌性演習」,其規畫完全是以「不依賴國軍支援」的方式來設計,目的是要考驗民間應對災變的反應能力。只是,從演習的結果來看,賴清德總統恐怕已完全曲解城市韌性的內涵,令人無語問蒼天。
10天9夜的漢光演習於18日落幕,同樣在這段期間登場的「2025城鎮韌性演習」,其規畫完全是以「不依賴國軍支援」的方式來設計,目的是要考驗民間應對災變的反應能力。只是,從演習的結果來看,賴清德總統恐怕已完全曲解城市韌性的內涵,令人無語問蒼天。
賴清德總統今天下午視導台北市城鎮韌性演習,呼籲不分黨派、族群團結克服種種難關,他強調,團結要有共同的信念和具體行動,共同信念就是「反共、反併吞、護主權、維護民主」,並且強化國防力量和經濟韌性,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讓「反共護台」,成為守護台灣的具體的行動。
17日適逢農曆6月23日火德星君聖誕,桃園市消防局第一大隊茄苳、大湳及八德分隊共同舉辦八德區「火德星君遶境」活動。消防同仁依循傳統,以虔誠心意進香團拜,祈求執勤平安、百姓安康,也象徵對火神的敬畏與尊重。
彰化縣「2025城鎮韌性演習」今日下午1點30分實施,縣府全力動員包括警力1286人次、民防658人次及義警645人次等超過2500人次投入交通疏導等維安工作,隨著警報大響,搭乘公車的民眾陸續下車,在員警引導下,就近進入建築物中避難,汽機車也配合路邊停靠,原本人車眾多的馬路瞬間空無一車。
史上最長的「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9日登場,針對防空與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也從今年起重整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台南市的城鎮韌性演習預定16日下午1時30分至2時舉行,市府9日表示,此次演習採有預警、分區方式同步實施防空警報及「空中威脅告警訊息」,引導警報傳遞與發放演練,屆時請民眾配合實施人、車、門窗(簾)管制,經規勸仍未能配合將依《民防法》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為提升全民防空意識與應變能力,「2025城鎮韌性演習」將在7月17日下午1時30分至2時,在北部地區展開實施。這項演習整合了以往的萬安及民安演習,首次以新名稱亮相,旨在強化整體城鎮面對突發狀況的韌性。中正第二警分局提醒民眾,演習期間務必配合人車管制及疏散避難指示,若有違規行為,最高將面臨新台幣15萬元罰鍰。
配合國軍「漢光41號演習」,台中市7月15日將舉行「城鎮韌性演習」,台中市長盧秀燕2日主持預備會議,她強調,演習視同作戰,面對日益嚴峻的國家情勢,市府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內政部警政署策畫的「守護之盾-防空避難體驗特展」,2日起至30日在台北捷運西門站大廳登場,行政院長卓榮泰與內政部長劉世芳親自出席開幕剪綵。
為提升全民防空意識與強化戰時應變能力,內政部依據《防空演習實施辦法》,將於114年7月15日至18日,採「有預警、分區異時」方式,結合「漢光演習」實兵操演,辦理全國性防空演習。今年首度整合「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統稱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全面驗證我國民防、災防體系及後備動員整體效能。
萬安演習、民安演習,今(2025)年起走入歷史,並重新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離島澎湖首場「城鎮韌性演習」5日登場,採「有想定、無腳本」、小規模的各項演練方式進行,動員全縣44個公私單位共同參與,透過兵棋推演與綜合實作,全面檢視縣府團隊及公私部門在戰時各階段的應變能力。
中央政府對防空與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整合為「城鎮韌性演習」,北市場次將於7月17日登場。台北市議員李明賢說,查詢防空避難收容所僅能到北市警察局官網找,沒有專屬網站且防空避難設備位置圖也不明顯,痛批「又不是國家機密」,民眾在緊急情況下根本難以應用。警局回應,將調整電腦版網頁更人性化。
針對防空與救援的「萬安」、「民安」演習,將重新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北市場次將於7月17日登場。台北市議員李明賢卻發現,市民查詢防空避難專區時,僅連結到北市警察局官網,沒有專屬網站揭露資訊,且防空避難設備位置圖也不夠明顯,批「又不是國家機密」,質疑民眾在緊急情況下根本難以應用。
美國多次派員來台看我國軍的後備制度,據透露,美方認為後備旅裝備要更新補齊,軍方曾規畫後備旅裝備與武器儲備建案,全案約需新台幣1000億元,軍方將案子呈報上去,但由於預算大,當時蔡政府國安會沒有同意。軍方退役人士認為,地面主戰部隊汰除的武器裝備,撥交給後備旅是最好的辦法。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場實地演練27日在台南登場,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表示,這展現台灣人民面對未來挑戰的決心與力量,實在令人欽佩。賴清德總統則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中央各部會、全台灣22個縣市,甚至368個鄉鎮市區,未來所辦理的演習,應該盡可能實地操作,才能達到驗證的目標。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27日在台南登場,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這次演練兩大重點是在展現地方政府和民力因應複合性災難,以及跨縣市支援情況。國安會副祕書長林飛帆強調,全社會韌性是各民主國家共同追求的方向,目的為了在地緣政治風險等極端狀況下,整個社會跟政府都要有能力來因應。
2025年城鎮韌性演習首場次4月10日將率先在連江縣登場,演習區分資安防護、通訊設施搶救及假訊息反制等演練;其中,今年兵推方式不同於事先擬定腳本,改由中央評核官隨機抽選情境題目,交由相關單位臨場發揮,驗證應變能力。另臺中場次7月15日將在沙鹿、梧棲及清水等處登場,屆時3區共25萬人都須參加避難演練,並規劃配售站開設等5項綜合實作。
今年城鎮韌性(防空)演習7月15日在中部登場,台中市規畫沙鹿、清水、梧棲3個行政區為重點驗證區,全民防衛動員署署長李定中24日稱,屆時所有民眾要進入避難處所,實際從事避難、防災演練,由於3區共有25萬人,引起海線居民擔憂。民政局解釋,中央會派員驗證「車停,人就近疏散」的防空避難措施,細節還要再研商。
面對中共軍事威脅,我國高級安全官員5日向《路透》透露,政府正研究烏克蘭企業如何在戰爭中協助建立防衛韌性,並期望台灣企業參考相關經驗,提升應變能力。不過學者指出,兩岸作戰環境差異甚大,戰時企業能否有效協助仍存在變數。
賴清德總統去年底曾預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3次會議將舉行小規模實地演練。國安人士今天透露,目前初步規畫3月27日在台南展開小規模演習,4月到7月進行城鎮韌性演習,將結合民安演習與萬安演習,以7月的漢光軍事演習情境進行進一步測試。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19)日召開「國土安全政策會報第15次會議」,並指出,關鍵基礎設施(CI)是維持國家安全、社會安定最重要的一環,今年演習將依循「2025城鎮韌性演習」整合性作法,與全民防衛動員結合辦理;請各主管機關督導轄管,落實CI風險管理、通報應變、安全防護及相關復原作業,強化公私協力進行CI防護,以增加CI防護能量,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