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決議草案的搜尋結果,共95筆
越南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年增8.23%,不僅優於預期的7.15%,也較第二季的8.19%再度攀高,展現強勁動能,越南政府積極推動改革並維持寬鬆金融環境,使經濟自年初以來維持穩健上行,維持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目標8.3%至8.5%,只要不發生重大外部干擾,全年8%成長目標可望達成。
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美東時間6日消息,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表決調整涉敘利亞制裁決議草案投下棄權票後,作解釋性發言,對決議未能回應有關各方合理關切表示遺憾。陸方劍指敘國境內東伊運分子,盼敘利亞過渡政府應該履行反恐義務,採取切實措施,取得實質進展,取信於國際社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日報導,美國已起草一項聯合國決議案,將在加薩走廊部署「國際穩定部隊」(ISF),落實加薩停火協議,授權期限為2年。
新華社14日報導,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美東時間13日在聯合國大會第四委員會(聯大四委)非殖化議題一般性辯論上發言指出,今年9月,中方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呼籲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毫無疑問,推進非殖化進程、完成非殖化事業,消除殖民主義思維是完善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9月30日通過決議,將駐紮於海地的「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規模擴大5倍,並轉型為「幫派鎮壓部隊」(GSF),協助海地政府打擊暴力與組織犯罪,恢復社會治安穩定。
聯合國新聞網美東時間9月30日消息,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在海地部署「鎮壓黑幫部隊」,取代由肯亞領導的多國安全支援團。這項決議由巴拿馬和美國共同起草,以12票贊成、3票棄權(俄羅斯、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表決結果通過。中國大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表示,中方沒有阻攔決議草案通過,已是最大善意。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6日否決延後對伊朗制裁的決議,因此國際社會對德黑蘭的制裁措施,將如期於美東時間27日晚間8時(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8日零時)重啟。對此,伊朗已召回駐英、法、德大使,表達抗議。
大陸央視報導,北京時間27日凌晨,聯合國安理會美東時間26日下午表決中國大陸、俄羅斯提出關於延長對伊朗制裁豁免期限的決議草案。由於同意票數未到9票,草案未能獲得通過。根據《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以及核可這一協議的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相關規定,針對伊朗的制裁將恢復。
在外交及軍事上與以色列關係密切的新加坡昨(22)日表示,將「有條件」承認巴勒斯坦國,同時警告將對在約旦河西岸屯墾的以色列團體領袖實施制裁,新加坡外長也強調,即便星、以長期以來有密切的軍事合作,但新加坡不會受制於以色列。
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19日消息,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表決迦薩停火問題決議草案後做解釋性發言,表示中方對美國一票否決的表決結果,非常失望。
由於以色列9日對卡達首都杜哈發動針對哈瑪斯高層的空襲,阿拉伯聯盟與伊斯蘭合作組織15日會議中強烈譴責,警告以色列行動威脅和平與正常化前景,並醞釀成立「阿拉伯版北約」,建立跨國軍事聯盟。
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美東時間5日消息,當天下午,第79屆聯合國大會高票通過中國主提、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在內近40國參與共提的「聯合國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決議。而且自2009年起,聯大已連續多年協商一致通過關於聯合國與上合組織合作的決議。但在5日會議時,美國代表團卻要求表決有關決議草案,而且美國在發言中對上合組織無端指責,對此,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代辦耿爽表示堅決反對,強調這樣的美國不受歡迎。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6日報導,第79屆聯合國大會美東時間9月5日通過加強聯合國與上海合作組織合作的決議。決議草案由中國大陸等國共同提出。
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美東時間28日在安理會通過第2790號決議後作解釋性發言,對決議最後一次延長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部隊)任期、要求聯黎部隊在2026年年底結束任務並開始撤出表示遺憾。
中美俄互動呈現大國協調新局面
7月28日聯合國舉行高級別會議,有125個國家參與,其中有50位部長,試圖解決巴勒斯坦建國問題。會議中,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以及法國、英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極力主張「兩國方案」,成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兩個關鍵的國家,以色列及美國,拒絕出席,並對會議大肆抨擊。
聯合國網站消息,聯大美東時間7日以116票贊成、12票棄權、2票反對通過關於阿富汗局勢決議草案。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等12國投了棄權票,以色列和美國投反對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8日指出,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7日在第79屆聯大審議阿富汗問題時發言,敦促國際社會全面客觀看待阿富汗局勢。
針對美國對伊朗3處核設施發動空襲。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會議討論此次事件。中國、俄羅斯和巴基斯坦提出決議草案,呼籲中東地區立即且無條件停火。伊朗在此次襲擊與俄羅斯展開外交磋商,分析指出,中俄目前並無意介入,伊朗的代理武裝組織也大多缺席,使其陷入空前困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3日會見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時,就以色列、美國與伊朗之間的衝突升級表示,國與國之間的分歧應透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以色列拿「未來可能的威脅」為由對伊朗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美國軍機則轟炸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管下的伊朗核設施,這些行動釋出以武力而非談判解決爭端的錯誤信號,恐成為惡劣先例,對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