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活動斷層的搜尋結果,共59筆
台南市平均屋齡及轄內耐震能力不佳的建物結構占比均高於全台平均,有研議辦理防災型都市更新的必要。儘管市府都發局持續推動危老建物重建及都市更新政策,但審計部台南市審計處卻指出,台南市已報核的都更案件大幅落後,都更進度更是明顯落後。對此,都發局回應說,將檢討既有相關都更法令及推動政策,修訂或新訂相關法令,並研議制定防災相關的都市更新推動政策。
台南市平均屋齡及轄內耐震能力不佳的建物結構占比均高於全台平均,有研議辦理防災型都市更新的必要。儘管市府都發局持續推動危老建物重建及都市更新政策,但審計部台南市審計處卻指出,台南市已報核的都更案件大幅落後,都更進度更是明顯落後。對此,都發局回應說,將檢討既有相關都更法令及推動政策,修訂或新訂相關法令,並研議制定防災相關的都市更新推動政策。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由多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今天在立法院附近舉辦記者會,提出4個反對核三重啟的理由,認為減煤及減汙已有進展,需強化綠能開發及產業發展,並健全儲能及提升電網韌性,而核三風險高,應放棄作為能源選項,也批評在野多數暴力強行推動公投,呼籲民眾投下不同意票,拒絕能源討論淪為政治計算。
核三重啟公投案將於23 日登場,投票日在即,屏東縣長周春米20日一早攜農漁觀光界代表站上街頭,高喊:「核重啟不同意,核三重啟太危險!」周直言,在沒有任何的安全調查報告前,我們不同意這樣的公投,這樣的公投也沒意義,核三已經運轉40年,就讓它安全下莊吧!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登場,百位跨系所學者發起反核三重啟連署,至今破500位學者連署,並於今天舉辦記者會強調,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提出用於處理最終核廢的「DBD深井鑽探」技術在台灣不可行,恐導致輻射汙染,並批評擁核在野縣市首長聲稱核能安全便宜、核廢處理沒問題,卻不接受核電、核廢落腳其主政縣市,要求屏東繼續犧牲,加劇能源使用不正義。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法律團體今天舉辦記者會強調,萬一發生核子事故,依現行法令,受害人平均只能獲賠7萬元,至今也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選址的法律,無視核廢議題就想重啟核三,是把問題丟給下一代,215位法律人連署呼籲民眾在823當天投下不同意票。
民眾黨主推的重啟核三公投將於23日投票,中選會辦理5場意見發表會,13日由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擔任正方代表,對上20歲的反方代表吳亞昕。吳亞昕曾自述6歲參加反核大遊行,加上在發表會中以世代立場、黃國昌立場轉變進行攻防,被外界塑造「台版環保少女」。
針對823核三重啟公投,中選會今(13)日舉辦第四場公投意見發表會,由正方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反方公民代表吳亞昕;吳亞昕質疑,黃國昌2018年擔任以核養綠公投的反方代表,當時也認為核廢料難以處理,如今他選擇站在重啟核三的那邊,但至今核廢料的處理條件仍與2018年一樣,「是因為核廢料的風險變小了,還是因為政治立場改變風險就能夠被接受了」。
核三重啟公投將於23日投票,中選會於今(11)日舉辦第3場公投辯論會,而正方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代表,他也針對反方聚焦的抗震議題進行辯論並強調,核電廠耐震係數之高可說是「最不怕地震的建築物」,核三廠可承受1.384G,而中央氣象局表列最劇烈的7級地震,也僅0.4G,呼籲反方團體擔心核電廠之前,先去擔心自家怎麼渡過7級地震。
高雄市日前連日大雨,鳳山地區的一處道路分隔島上長出朵朵「香菇」,成了雨中奇景、打卡景點。轄區警方5日凌晨為維護安全,連夜摘除,正式跟大家「Say菇掰」,也讓網友哀號「菇菇被摘除了」。
高雄市日前連日大雨,鳳山地區的一處道路分隔島上長出朵朵「香菇」,成了雨中奇景、打卡景點。轄區警方5日凌晨發現此分隔島吸引用路人圍觀拍照,為維護安全,連夜摘除,正式跟大家「Say菇掰」,也讓網友哀號「菇菇被摘除了」。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今(6日)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邀集青少年與環境教育界代表齊聚反對核三重啟。親子共學表示,拒絕讓核能議題被政黨操作,應回到公共討論的核心,討論孩子的安全與未來所面臨的環境風險;同時並宣布發起「親子家庭反對核三重啟」公開連署。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預言,2025年7月5日將發生大地震,儘管龍樹諒上月出版新作,改口表示7月5日當天不一定會發生大事,但此預言已成近期熱門話題,就連7月日本旅遊市場也意外受到波及。事實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今年5月就曾在「謠言風向球」專欄中,專題解構7月5日地震預言的偽科學,以及現代科學地震預測的侷限。
台灣高鐵新任董事長史哲今首赴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報告,因應高鐵將於2027年迎來營運20周年,史哲提出「高鐵2.0」專案,包括引進新世代列車、強化高鐵韌性、加速數位轉型等6大面向,另面對旅運需求持續成長,預計今年第4季也會因應旅運高峰規畫短期增班。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舉辦投票,地質專家分析指出,恆春斷層穿越核三廠區,所在地地質條件不穩,電廠本身的耐震設計也低估地震強度、不足承受潛在地震力,重啟存在極大安全隱憂,環團則表示,核三廠是否重啟應以科學為基礎,並公開相關資訊,讓民眾充分了解電廠安全問題。
一本漫畫書正在造成日本人心惶惶,某漫畫提到2025年7月5日可能是日本的末日,隨後聯想到是如311那樣的特大地震,於是「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百年周期」的假說再次被提出,擔心地震周期再次到來。除了南海海槽以外,瀨戶內海據說又發現了一道長度達到60公里的活動斷層,如果發生錯動,可能引發規模7以上的地震。
高雄茂林情人谷溫泉園區耗資1.4億元興建,2022年底試營運後,因供水不足等問題,隔年6月營運廠商退場,園區隨即閒置。今年春節雖部分開放,但僅限親水池及泡腳池,引發民代批評淪為蚊子館。高市府原民會回應,將與茂林區公所研議在地管理,結合周邊區域發展觀光。
立法院13日三讀通過攸關核電廠延役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由上百個民團及環團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對此表達嚴正譴責與抗議,強調這次修法出現3大嚴重變更,包含取消核電廠延役須提前5至15年申請的規定、已除役老舊核一、二、三廠可申請再運轉、使其延役60年,修法過程草率倉促,甚至出現黑箱作業,罔顧核安風險、無視在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呼籲大眾站出來一起罷免擁核立委。
核三廠除役在即,立法院安排今天下午針對核電廠延役修法草案進行朝野協商,逾10個環團今早在立法院周邊舉起「草率修法毀核安,藍白亂搞全民擔」布條反對修法,批評藍白兩黨草率修法罔顧核安風險,呼籲立即停止將台灣2300萬人安全當作政治籌碼,否則將激起民間強力反制,付出政治代價。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日前宣布將在今年5月底停止14個與海洋、地震、河口相關的公開數據資料庫,且資料不可再取得。學者憂心影響我國氣候變遷研究及因應策略訂立,也可能衝擊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能源基礎設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中央氣象署表示不樂見全球氣象監測與預測準確度因此受影響,目前不清楚資料庫會關閉到何種程度,但會持續關注後續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