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海外放款的搜尋結果,共53

  • 胡光華專訪》衝刺海外業績… 彰銀登公股獲利成長王

    胡光華專訪》衝刺海外業績… 彰銀登公股獲利成長王

     彰化銀行今年獲利動能強勁,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126.3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近27%,成長幅度領先其他銀行業者,並稱霸公股銀行。彰銀董事長胡光華指出,獲利表現亮眼關鍵之一就是海外,將持續拓展海外布局,並積極爭取聯貸,以強化海外營運。胡光華表示,彰銀在海外據點包含OBU在內共有9個,加上大陸子行的分支行,海外已共有14個據點,過往逾放案件已多數妥善處理,整體逾放比控制在可控範圍內,資產品質穩健,加上今年海外獲利表現不錯,部分據點在當地獲利更已名列前茅。海外持續拓點為彰銀的重點策略。洛杉磯分行已於7月中升格為全功能據點,將積極拓展馬來西亞、澳洲、加拿大等地,目前正積極籌備納閩分行及申設雪梨與多倫多分行。

  • 公股銀H1放款 企金、消金兩樣情

    公股銀H1放款 企金、消金兩樣情

     公股銀行上半年放款成長動能持續,截至2025年6月底,八大公股銀放款餘額較2024年同期成長4.83%,其中,消金方面主要因新青安帶動房貸業務持續成長,多家公股銀放款餘額年增達雙位數;企金部分則因匯率劇烈波動,海外放款營運量換算新台幣後呈現減少,導致整體放款餘額年增幅僅個位數。

  • 《金融股》第一金H1淨利創高、股息配發率拚回升 法人這樣解讀

    第一金(2892)上半年稅後淨利新台幣139.46億元,年增1.6%,續創歷年同期新高, EPS為0.97元,持續繳出穩健的成績單,金控副總李淑玲對今年營運展望正向,認為股息配發率應可回升至過往六成的水準。法人認為股利政策有助股價下檔支撐,而第一金股價今(3)日則呈現小幅震盪走勢。

  • 《金融股》彰銀H1獲利登峰、2025審慎樂觀 財管2.0年底登場

    彰銀(2801)今(29)日召開線上法說,受惠核心業務成長及資金成本優化,2025年上半年稅後淨利91.29億元、年增22.64%,創同期新高,每股盈餘0.78元,前7月自結稅後淨利110.28億元、年增逾27%,每股盈餘0.94元,對全年獲利表現審慎樂觀。

  • 不畏台幣強升 國銀上半年海外大賺482億元再創同期新高

    國銀2025年上年海外獲利大豐收!銀行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國銀海外分支機構(含分、子行)獲利為新台幣481.5億元,創歷年同期最高,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億元、年增5.52%,完全不受到新台幣升逾9%的影響,銀行局分析,即使海外賺的外幣換回新台幣有匯損,但獲利仍創高主因有二個,一是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增加、二是資金成本下降。

  • 《金融股》富邦金7月獲利逾百億元 北富銀前7月寫新高

    富邦金(2881)今日(11日)公布7月自結合併稅後淨利110.3億元、月減近7%。累計前7月合併稅後淨利623.7億元、年減達四成,EPS則為4.29元。獲利引擎的台北富邦銀行累計前7月獲利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此外,富邦產險、富邦證券累計前7月獲利皆為歷年同期次高。

  • 台灣關稅稅率翻牌 台新銀:中小企業較辛苦

    台美對等關稅翻牌,台灣稅率1日揭曉為20%,略高於市場原先預期,但市場解讀並非談判失敗,後續可能調降。台新銀行總經理林淑真認為,關稅影響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而未與AI扯上關係的傳產會比較辛苦,另一方面又面臨匯率問題,除了政府信保措施,台新銀也提供優利專案支應。

  • 銀行子公司給力 獲利定海神針

    銀行子公司給力 獲利定海神針

     14家金控公布上半年獲利,子公司三大業別中仍以銀行為主力、貢獻1,700.96億元,證券相對平穩,壽險上下波動劇烈。銀行獲利相對穩定向上,加上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等持續成長,銀行子公司成金控獲利的定海神針。

  • 金融股操作 公股銀:銀行主體金控優先

    金融股操作 公股銀:銀行主體金控優先

     金融股獲利今年以來上上下下,公股銀行指出,今年金融股操作主要優先考慮獲利穩定、配息穩健,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

  • 新台幣強升壽險業承壓 中華信評點出「2關鍵」

    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升值幅度強勁,壽險業承壓,今年前5月累計稅前純益虧損617億元。中華信評預估,市場波動將使壽險業平均資產報酬率轉弱,2025年獲利成長受限。不過由於主管機關因應近期金融環境變動祭出暫行措施,加上業者近月提高避險比率,預期全年獲利仍能守住正數。

  • 國銀4月放款 僅月增328億

    國銀4月放款 僅月增328億

     新台幣4月狂升3.64%,國銀放款縮水嚴重。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5日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國銀放款總額達43兆2,650億元、4月單月僅增328億元,創2023年7月來新低,主要有三原因,包括週轉金放款減少、新台幣升值換回新台幣海外放款換回新台幣後量減少、企業投資量縮減。

  • 新台幣狂升 國銀4月放款縮水 月增量僅328億創22個月來新低

    新台幣狂升 國銀4月放款縮水 月增量僅328億創22個月來新低

    新台幣4月狂升3.64%,國銀放款縮水嚴重。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5日指出,截至今年4月底,國銀放款總額達43兆2,650億元、4月單月僅增328億元,創下2023年7月以來新低,主要有三原因,包括:週轉金放款減少、新台幣升值換回新台幣海外放款換回新台幣後量減少、企業投資量縮減。

  • 第一金調獲利結構 抗川普變數

    第一金調獲利結構 抗川普變數

     第一金控營業報告書出爐。董事長邱月琴強調,今年因應美國新任總統川普政策、各國央行不同步的貨幣政策、大陸不動產市場前景,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等變數及挑戰,將在穩健提升獲利的同時,調整獲利結構,透過強化數位發展、掌握金融市場脈動,落實子公司間資訊、業務與通路的整合,以整體力量創造整合價值。

  • 《金融股》彰銀Q1獲利登峰 續優化營運結構

    彰銀(2801)28日召開線上法說,2025年首季稅後淨利創41.34億元新高、每股盈餘0.37元,展現經營韌性。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川普對等關稅政策變動、匯率市場波動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挑戰,彰銀將持續強化海外布局與財管核心業務,推動營運結構全面優化。

  • 抗波動 彰銀調整美公債部位

    抗波動 彰銀調整美公債部位

     彰化銀行28日舉行法人說明會,針對美債波動風險升高,發言人暨副總經理鄧秀娟指出,截至3月底,彰銀投資美國政府公債為19.1億美元,平均存續期間4.71年,平均收益率3.98%,考量市場波動加劇,會主動調整部位,其中持有的美債約三分之一將於2026年7月底陸續到期,將可有效降低美國公債部位。

  • 十金控前四月獲利 減近1成

    十金控前四月獲利 減近1成

     10家金控公布4月獲利,共計165.03億元,前四月獲利共907.1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97.22億元,年減9.03%,接下來觀察4家壽險金控國泰金、富邦金、新光金、凱基金將公布的獲利數字。

  • 公股銀備戰多項變數

    公股銀備戰多項變數

     美國對等關稅內容即將公布,受到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高盛將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上調至35%,加上台海關係緊張,三商銀主管表示,股市短線操作偏保守,觀察指標之一是待美股止跌,授信策略主要鎖定優質客戶,降低風險,也會要求一定的收益。

  • 國銀行員去年平均貢獻263.5萬

    國銀行員去年平均貢獻263.5萬

     中央銀行公布去年第四季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去年全年平均每一銀行員平均貢獻度達263.5萬元,年成長14%,銀行主管認為,今年有兩大隱憂,一是全球股匯市波動,二是去年高基期,預期獲利將布滿荊棘。

  • 彭金隆:國銀對骯髒15國曝險可控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將對美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多名立委在財委會示警,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6日指出,接獲訊息時已對上市櫃、國銀海外放款進行了解,國銀在這些被點名國家的曝險都在「可控」範圍內,會提醒國銀在海外放款時要分散地區、產業,分散風險。

  • 國銀對「骯髒15國」曝險曝光 金管會喊:風險可控

    國銀對「骯髒15國」曝險曝光 金管會喊:風險可控

    美川普日前將對美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稱為「骯髒15國」(The Dirty 15),多名立委在財委會示警。金管會主委彭金隆26日指出,接獲訊息時就請銀行局了解國銀在海外放款、曝險的情形,目前國銀在這些被點名國家的曝險都在「可控」範圍內,會提醒國銀在海外放款時要分散地區、產業,分散風險。金管會副主委暨代理銀行局局長莊琇媛則透露,目前國銀在海外總曝險約19兆元占總資產20%。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