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液態天然氣的搜尋結果,共29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即將舉行,主席國巴西7日提出《全球永續燃料宣言》,期盼推動在2035年前將永續燃料使用規模提升至少4倍;然而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反對氣候變遷政策,不只今年不會派高階官員出席COP30,其能源部長萊特更嗆COP30完全就是騙局,搞錯領導人聚會的方向,但或許他明年會出席「宣傳一些常識」。
台灣能源仰賴進口,能源供給成為面對中共海上封鎖時的罩門,《華爾街日報》指出,天然氣占台灣近半發電量,一旦台灣被封鎖,目前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華府有智庫建議,台灣應提升自美國購買天然氣數量,將自身能源安全與美國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降低中國侵略可能。
中共若封鎖台灣周遭海域,台灣將面臨能源供給問題。為確保台灣能源安全,美國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提出《台灣能源安全與反禁運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擴大對台液態天然氣出口,同時鼓勵台灣維持使用核能作為能源來源,並展開雙方在新型核能技術上的合作,幫助台灣建造能源韌性。
台電由於去年經過電價調整、國際燃料價格沒有大漲等兩因素,今年自5月起到7月,已經連續三個月單月出現盈餘,台電董事長曾文生25日表示,目前初估,今年將有望達到單年度損益兩平。不過,台電至6月底止累積虧損高達4,369億元,憑單年度年損益兩平,沒辦法一次緩解,曾文生指出,仍希望行政、立法單位協助處理。
台電由於去年經過電價調整、國際燃料價格沒有大漲等兩因素,今年自5月起到7月,已經連續三個月單月出現盈餘,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目前初估,今年將有望達到單年度損益兩平。不過,台電至6月底止累積虧損高達4,369億元,憑單年度年損益兩平,沒辦法一次緩解,曾文生指出,仍希望行政、立法單位協助處理。
美日敲定貿易協議!美國總統川普22日宣布對日本徵收15%對等關稅,日本並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美將獲得90%利潤。川普高呼「這是空前絕後的協議,會為美國帶來上萬個工作機會」。日本首相石破茂稱,在對美貿易順差國家中,日本爭取到最低稅率,並成功使日本汽車關稅從25%下降至15%,創下全球首例。
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14日於台北舉辦「2025供應鏈韌性戰略國際高峰會」,匯集各國專家、智庫學者,聚焦半導體、AI、能源及無人機等供應鏈韌性對話;美前副總統錢尼副國家安全顧問葉望輝指出,台灣扮演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鍵角色,應確認穩定能源供應從何而來,小型核能模組(SMR)、液態天然氣等都是加強穩定的來源,而先進能源技術必須投入資本。
台灣未來半導體、AI產業依賴大量能源,但維持能源韌性成為政府一大難題。學者示警,目前發電設施大量依賴中國進口的原物料,等同在其關鍵基礎設施埋下「數位炸彈」,未來衝突時可能就會被引爆,導致這些設施被破壞。此外,現在國安與能源已密不可分,未來政府也應強化國安單位與能源專家間跨部會協調與溝通。
基隆四接環評17日初審通過,基隆市長謝國樑親自到場表達反對四接立場態度。國民黨立委李彥秀18日批環境部長彭啓明只是小弟,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徹底失敗,賴清德總統的二次能源轉型是拿台灣的永續環境祭旗。國民黨立委林沛祥則說,保護基隆人生命財產安全以及基隆商港航道安全,他身為基隆立委反對四接。
進入2025年,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即將實現。在核三廠2號機於5月17日正式進入除役程序後,台灣就會進入「零核時代」,在綠能進度嚴重落後下,可以想像,賴清德政府只能更加仰賴化石燃料,因而不得不加大對天然氣的採購量,台灣勢必成為國際天然氣大廠爭取商機的對象。
台電有意讓基隆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電廠,相關的環評可望在12月到明年1月再度展開,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17日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高喊「四接缺乏能源討論與溝通,盼先召開聽證會」,召集人王醒之批評,台電將於下個月闖關第四接收站環評,但卻沒有針對碳排、環境整體評估。
日前賴總統進行美國過境外交時,美國共和黨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蘇利文公開建議台灣,應考慮從阿拉斯加進口液態天然氣(LNG),這將有助於解決台灣能源短缺的問題;他還認為,台灣從阿拉斯加州進口LNG會比從卡達或澳洲進口來得更安全,因為中國大陸不敢封鎖美國來的LNG船。
針對基隆協和電廠改建天然氣電廠的「四接」爭議,因去年環評7月7日第5次「初審延續會議」時「突襲」改為視訊方式召開,監院認定有損環保署(現環境部)環評會議長期所建立之公開透明聲譽。針對基隆市政府廢止開發許可部分,監察院專家認為屬於後階段行政程序,與環評程序事項無涉,故要求行政院督促環境部、經濟部、台電公司及基市府改進。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去年二度遭杯葛,甚至還衍生「黑箱環評」事件,原本預計今年1月完成補件,後來環境部接連同意二度展延至今年年底,環境部證實,近日已收到台電補件,會請雙方各推派3名專家參與會,但審議日期仍未安排。外界則預估時間恐會拖延至1月後才審議。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去年在環團及立委冗長程序發言下遭杯葛,甚至還衍生「黑箱環評」事件,原本預計今年1月完成補件,後來環境部接連同意二度展延至今年年底,環境部證實,近日已收到台電補件,會請雙方各推派3名專家參與會,但審議日期仍未安排。
美國共和黨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建議台灣考慮從阿拉斯加進口液態天然氣(LNG),一方面解決台灣能源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可藉此深化美台戰略關係,讓中國在思考封鎖台灣能源的輸入時多一層顧慮。
美國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丹‧沙利文(Dan Sullivan)最新建議台灣考慮從阿拉斯加進口液態天然氣(LNG),一方面解決台灣能源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可藉此深化美台戰略關係,讓中國大陸在思考封鎖台灣能源的輸入時多一層顧慮。沙利文更說,他的團隊應該很快就會與台灣討論有關阿拉斯加州的天然氣與台灣合作,這對台灣有各種戰略性的意義。
美國之音5日獨家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於美東時間4日下午與賴清德通電話。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將對中國、墨西哥及加拿大調高進口關稅後,亞洲貿易夥伴全都繃緊神經,尤其是高度仰賴美國市場的越南。越南政府稍早宣布將擴大採購美國飛機、液態天然氣(LNG)及其他高價產品,深怕美國對越南提高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