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滾動式檢討的搜尋結果,共402

  • 奔騰思潮》全盤檢討激進減碳政策(陳立誠)

    奔騰思潮》全盤檢討激進減碳政策(陳立誠)

    一年一度的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1月10日在巴西開幕,未來兩週全球都將聚焦於氣候變遷議題。回顧10年前COP20通過了巴黎協議,希望在本世紀末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最好以1.5度為目標。如果以後者為目標,則全球必須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

  • 路口不停讓行人 較去年多2成

    路口不停讓行人 較去年多2成

     今年1至7月行人路口事故死亡93人、受傷達4916人,為甩行人地獄陰霾,政府宣導停讓文化並加強執法力道,1至8月警方已舉發8.6萬件汽機車路口不停讓行人,較去年同期增逾2成,累計罰單金額超過2.8億元。交通部表示,觀察車輛行經路口停讓行人顯著改善;民團與基層員警喊話,不該只重視執法,應盡速從考訓及教育面向根本改善駕駛觀念。

  • 多年防疫破功 天上掉下來非洲豬瘟 事件始末一次看

    多年防疫破功 天上掉下來非洲豬瘟 事件始末一次看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個案,初步疫調顯示無擴散跡象,但因病毒潛伏期考量,國內禁運、禁宰政策維持15天,預計11月6日中午12點解除。《中時新聞網》整理事件發展至今相關過程,供讀者了解。

  • 桃園工廠倉庫火災10年同期最低 再納管254家高風險場所

    桃園工廠倉庫火災10年同期最低 再納管254家高風險場所

    桃園市政府27日召開「114年度第二次火災預防推動小組會議暨危險化學品管理及災害應變會報」,市府今年2月份公告第一批高風險場所,約有近千家工廠及倉庫等納管。蘇俊賓表示,第一批高風險場所納管一段時間已收成效,今年本市工廠及倉庫火災件數也較去年下降,目前將再納管第二批高風險對象,包含資源回收場及易燃廢棄物棄置場址等。

  • 議員提教育建設 侯友宜允持續推動

    議員提教育建設 侯友宜允持續推動

     新北市議會28日民進黨團市政總質詢。議員鍾宏仁說,新莊國中先前推動BOT案,因地方反彈喊卡,但國中內老校舍仍需重建,希望市府持續推動。議員彭佳芸說,三重旗艦型幼兒園卡關,呼籲市府應加速溝通。新北市長侯友宜應允穩定老舊校舍安全性,並承諾解決地下停車場問題後,絕對支持建設幼兒園經費。

  • 新莊國中BOT喊卡!老校舍仍需改建 新北市府說明進度

    新莊國中BOT喊卡!老校舍仍需改建 新北市府說明進度

    新北市議員鍾宏仁今(28)日在新北市議會進行總質詢,提到新莊國中先前推動BOT案,但因地方反彈聲浪等問題喊卡,但國中內老校舍仍需重建,希望新北市府持續推動老舊校舍改建。新北市長侯友宜回應,有不同的聲音都會參考。教育局補充,BOT案未續辦後,已依現況啟動校舍逐步改善工程。

  • 非洲豬瘟衝擊全台 新北減免市場攤商費用助渡難關

    非洲豬瘟衝擊全台 新北減免市場攤商費用助渡難關

    台中梧棲養豬場10月25日確診非洲豬瘟,中央為防堵疫情擴散,26日緊急宣布全台活豬禁運、禁宰延長10天至11月6日中午12時。此舉雖為防疫必要,但也重創各地豬肉攤商與肉品業者生計。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7)日在出席五股交流道北出匝道通車典禮時表示,市府已啟動減免市場攤商及肉品業者費用的措施,並呼籲中央加碼補助豬農及相關產業,共渡難關。

  • 受豬隻禁宰令衝擊 台東豬血湯名店被迫歇業

    受豬隻禁宰令衝擊 台東豬血湯名店被迫歇業

    台中市梧棲養豬場日前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農業部22日緊急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並禁止廚餘養豬。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宣布再延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10天,並以每5天為一週期滾動式檢討防疫計畫,明天起將展開第二輪疫調。

  • 新北防堵非洲豬瘟疫情擴散 4廚餘養豬場豬隻健康

    新北防堵非洲豬瘟疫情擴散 4廚餘養豬場豬隻健康

    為防堵非洲豬瘟疫情擴散,新北市政府非洲豬瘟防疫緊急應變中心連假持續運作,昨(24)日針對疑似混有案例場的豬隻經屠宰加工後流入新北市,衛生局已要求停止販售,並採集該批肉製品送往初篩實驗室檢驗;另查該批肉製品的廚餘流向新北4家廚餘養豬場,也已停用廚餘餵飼,豬隻均健康。

  • 輔導轉型 農業部:不考慮禁廚餘餵豬

    輔導轉型 農業部:不考慮禁廚餘餵豬

     台中市梧棲區某飼有300多頭豬隻規模的畜牧場,10日出現豬隻陸續死亡案例,並於21日檢出非洲豬瘟陽性,為全台首次驗出本土案例,該場飼養模式為成豬吃廚餘、仔豬吃飼料,而同樣用廚餘餵豬的案場,約占全台豬場的「8%」,為此立委向農業部喊話期盼能全面禁用,農業部長陳駿季則回應,目前尚未考量全面禁止廚餘餵豬,不過仍會持續精進廚餘運用技術,提升安全性。

  • 防堵非洲豬瘟!侯友宜視察肉品市場:廚餘禁餵、加強消毒

    防堵非洲豬瘟!侯友宜視察肉品市場:廚餘禁餵、加強消毒

    台中市傳驗出非洲豬瘟,中央宣布所有屠宰場禁宰、禁運,並且不能再用廚餘餵食。新北市長侯友宜為此今(23)日赴新北肉品市場視察防疫狀況,指出新北市加強中央要求,也請新北市養豬協會協助購置飼料,並要求加強消毒,也提到若中央再度檢驗確認是非洲豬瘟,未來是否休市到15天或是滾動式檢討,都要做好全力備戰。

  • 廚餘養豬僅占8%卻成破口?立委促全面禁餵 農業部允檢討

    廚餘養豬僅占8%卻成破口?立委促全面禁餵 農業部允檢討

    台中市梧棲區某飼有300頭豬隻規模的畜牧場,10日出現豬隻陸續死亡案例,並於21日檢驗出非洲豬瘟陽性,為全台首次驗出本土案例,而該場飼養模式為成豬吃廚餘、仔豬吃飼料,而此種廚餘餵養的案場只占全台豬場的「8%」,屬於極少數,但也因此成為本次非洲豬瘟的破口,為此立委期盼能夠朝全禁用方向努力,而不是短期措施,或是可效仿日本模式精進廚餘運用,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全面禁用廚餘仍需滾動式檢討,不過針對日本處理廚餘的技術,會成立相關團隊進行研究,並與專家商討。

  • 出現疑似非洲豬瘟案例 竹市:1萬頭豬隻「未染疫」

    出現疑似非洲豬瘟案例 竹市:1萬頭豬隻「未染疫」

     台灣出現疑似非洲豬瘟案例,對此,新竹市政府第一時間啟動防疫工作,經調查全市共有12家養豬場、1萬頭豬隻,初步疫調未發現有非洲豬瘟疫情,不過仍將配合農業部公告自10月22日12時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日,即日起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

  • 影》非洲豬瘟現蹤!今起全台豬隻禁宰禁運5天 全面禁餵廚餘

    影》非洲豬瘟現蹤!今起全台豬隻禁宰禁運5天 全面禁餵廚餘

    台中市梧棲區某飼有300頭豬隻規模的畜牧場,10日出現豬隻陸續死亡案例,並於21日檢驗出非洲豬瘟陽性,為全台首次驗出本土案例,而該場飼養模式為成豬吃廚餘、仔豬吃飼料,農業部今(22)日表示,已預防性撲殺195頭豬,並管制範圍內另外2場豬場,此外,與專家商討後,已提出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禁餵廚餘、穩定豬肉供應等7大對策。

  • 針對灰色地帶作為 全面提升聯合作戰效能

    針對灰色地帶作為 全面提升聯合作戰效能

     近年來,中共運用灰色地帶襲擾、聯合戰備警巡及針對性軍演等各種手段,嘗試對臺灣全面封控,並向外延伸兵力部署,企圖營造「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態勢,壓縮我國際空間及防衛作戰預警時間。國軍為有效應處其軍事脅迫,爭取防衛作戰預警空間,持續務實整建所需戰力,強化指通網電韌性,同時針對灰色地帶應處作為、聯合作戰計畫與區域聯防機制之適切性實施滾動式檢討,全面提升聯合作戰效能,以建構堅實整體防衛戰力。

  • 走淡江大橋 板橋到淡水35分鐘

    走淡江大橋 板橋到淡水35分鐘

     全球最長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淡江大橋」將於2026年5月完工通車,預估可移轉台2線車流約3成,有效紓解淡水、關渡至八里等區域性交通壅塞。通車後,乘客從板橋高鐵站出發,經台64快速道路與淡江大橋,僅約35分鐘即可抵達淡水。另交通局規畫2條快線及1條淡水八里觀光公車,串聯淡水、八里與桃園機場、板橋市區等主要生活圈。

  • 淡江大橋2026通車!板橋到淡水只要35分鐘

    淡江大橋2026通車!板橋到淡水只要35分鐘

    全球最長單塔不對稱斜張橋「淡江大橋」2026年5月完工通車,預估可移轉台2線車流約3成,不僅有效紓解淡水、關渡至八里等區域性交通壅塞問題。通車後,旅客從板橋高鐵站出發,經由台64快速道路與淡江大橋,僅約35分鐘即可抵達淡水。另交通局規畫2條快線及1條淡水八里觀光公車,串聯淡水、八里與桃園機場、板橋市區等主要生活圈。

  • 韓國慶致詞遭綠圍剿 柯志恩質詢嗆卓榮泰:哪個不是事實?

    韓國慶致詞遭綠圍剿 柯志恩質詢嗆卓榮泰:哪個不是事實?

    立法院長韓國瑜10日在國慶大會致詞時點出光電板破壞環境、美濃大峽谷、大罷免等台灣困境,卻遭到綠營批評太故意。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昨當面嗆問行政院長卓榮泰:韓說的哪一個不是事實?不過卓當場並未回答此問題。

  • 淡北道路工程優化交維 精進台2線敏感路段確保順暢

    淡北道路工程優化交維 精進台2線敏感路段確保順暢

    淡北道路預計2029年完工通車,新北市新建工程處14日於道安會議做淡北道路工程專案報告,重點聚焦施工期間的交通維持與安全管理。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施工期間務必依核定計畫落實交維措施,並精進關渡橋下台2線等交通敏感路段,交通局、警察局須定期查核督導,確保施工期間道路順暢與民眾安全。

  • 淪假安全陷阱 專家促整體配套

    淪假安全陷阱 專家促整體配套

     「庇護島」頻傳車輛自撞事件,交通專家警告,若設計與配套不足,庇護島不但難以降低事故,反而可能誤導行人,形成「假安全」陷阱。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