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潮境海灣的搜尋結果,共21筆
台北市天母國中游泳隊的8名學生,23日進行一場嚴苛的自我挑戰,由潮境海域泳渡基隆嶼,全程約6公里,教練徐國棟表示,透過這次的挑戰,學生們不僅征服海洋,更是他們面對未來的恐懼與不安,用勇氣與堅持定義畢業的意義。
2025年台琉國際帆船賽8日於基隆潮境海灣舉行賽事,共有來自9國、33艘重型帆船近300位選手角逐佳績。首日賽事為基隆嶼繞島賽,9日舉辦基隆至日本沖繩縣宮古島越洋賽,12日場地賽則在宮古島海域登場,基隆與宮古島自帆船賽結下緣分締結姊妹市,基隆市長謝國樑期盼雙方除了帆船賽,能持續深化合作。
「2025年台琉國際帆船賽」8日上午舉行賽事,共計有9國船隊好手、33艘帆船參賽,船隊們希望首日基隆嶼繞島賽爭取佳績,為9日登場的越洋帆船賽做暖身。基市府指出,8日為基隆嶼繞島賽,9日將從台灣基隆出發到日本宮古島越洋賽,12日賽事則在日本宮古島海域。市長謝國樑表示,他期盼賽事圓滿順利,並盼未來持續與宮古島市深化合作,共創更多城市外交新契機。
一年一度的基隆潮境海灣節,將於今日在基隆碧砂漁港登場,基隆市府推出包含國際帆船賽周邊活動、海人新手村水上活動體驗營、帆船知識小學堂、山海餐車市集與帆船賽攝影比賽等活動,邀請全台民眾一同前來感受基隆的魅力與活力。
一年一度的基隆潮境海灣節,將於7日上午在基隆碧砂漁港登場,基隆市府推出包含國際帆船賽周邊活動、海人新手村水上活動體驗營、帆船知識小學堂、山海餐車市集與帆船賽攝影比賽等活動,邀請全台民眾一同前來感受基隆的魅力與活力。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夏季最受矚目的「基隆潮境海灣節」即將熱鬧登場!基隆市政府日前宣布,今年以「潮帆風尚」為主題,隨著帆船運動在基隆蓬勃發展,基隆市政府推出「帆船月」系列活動及「海人新手村」體驗課程,將於06/07、06/08在碧砂漁港盛大舉行系列活動,結合時尚、美學與親海體驗,打造專屬於基隆的海洋盛會,邀請市民與旅客一同擁抱潮境、感受夏日最潮魅力。
位於基隆市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基隆市政府多年合作保育下,除了展現海洋生物多樣性外,也吸引許多生物長期定居在此。例如近3年來海科館志工和潛客觀測每年穩定都有超過15隻海龜已「Longstay」在保育區,其中海科館研究人員並紀錄兩頭綠蠵龜,分別命名為「大乖」和「小乖」,每一年都會出現在潮境,推測已定居潮境海灣,專家表示應是該處環境安全、食物充足,有適合生長的條件。
基隆市是港灣城市,市民活動多與海洋有關,「潮間帶」是海洋生態重要一環,有許多生物棲息,但潮間帶也是海洋生物與人類活動交互影響最重要的第一線,所以更需要被積極關注。因此,在基隆市政府都市發展處、產業發展處、教育處、環保局、基隆市建築師公會與政治大學社科院永續規劃中心的共同參與下,透過體驗學習來瞭解基隆市的「生態環境」、建立生態認知與知識,並建立將來共同擬定「基隆都市生態規劃發展策略」的基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自2015年起舉辦數屆潮境水下攝影比賽,累積許多基隆潮境海灣珍貴的水下影像,去年比賽中還曾紀錄潮境未曾見過、極為罕見的深海蜘蛛蟹,對於台灣海洋生態研究有重要意義。海科館指出,今年比賽以「島嶼印象-水下與陸地攝影比賽」命名,特別增加陸上影像的項目,邀請所有攝影愛好者和生活影像紀錄者共同參賽,透過鏡頭記錄海洋美麗生態。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基隆浪曲嘉年華即將引爆今夏娛樂熱潮,讓基隆成為一座音樂城市!基隆市長謝國樑率領產業發展處處長林鼎超及文化觀光局局長江亭玫宣布,將於7/27、7/28在八斗子漁港碧砂泊區舉辦首屆「基隆浪曲嘉年華」,兩天的活動將結合音樂、海洋文化與在地特色,推出市集活動、市民回饋以及演唱會等內容。
今年進入第25屆的台琉盃國際帆船賽23日上午在基隆市碧砂漁港展開第一階段的基隆嶼繞島賽,基隆市政府也在碧砂漁港舉辦山海餐車市集,並舉辦一系列的帆船知識小學堂、遙控帆船體驗等活動,邀請民眾共同來體驗風帆與海洋的魅力。
2024的「基隆潮境海灣節」的「山海餐車市集」22日在碧砂漁港揭開序幕,隨後有「台琉盃國際帆船賽」,還有帆船體驗營、親子遙控帆船等活動,並首度舉辦「Sea Keelung」帆船攝影比賽,基隆市政府邀請喜愛水上活動的民眾都能齊聚基隆,體驗海洋之美。
隨著暑假到來,2024的基隆潮境海灣節即將展開。基隆市政府表示,今年將舉辦一系列活動,讓全台喜愛水上活動的民眾,齊聚基隆體驗海洋之美。市府指出,活動自22日由山海餐車市集在碧砂漁港揭開序幕,隨後台琉盃國際帆船賽開賽,更準備了帆船體驗營、親子遙控帆船、SUP體驗及獨木舟體驗等活動,並首度舉辦「Sea Keelung」帆船攝影比賽,期待社群創作者利用自媒體,紀錄基隆每一個精彩瞬間。
行政院長陳建仁8日下午赴基隆視察大武崙浮標監測站及無人機即時影像海域安全系統,包括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海巡署北部分署分署長廖德聖,另外包括基隆市長謝國樑等人,也共同參與。陳建仁表示,透過海洋安全科技的投入,可以讓民眾親近大海的機會愈來愈多,且愈安全、愈有保障。
知本溼地是台東特有的沒口溼地海岸地景,荒野保護協會和台東縣野鳥學會調查今年環頸雉共計115隻次,比去年少了81隻次,創下連續7年調查以來的第2低。而重視生態保育議題的基市府,自今天起施行潮境保育區2.0計畫,期待在海洋保護與永續發展間取得雙贏。
自2016年起,基隆市政府將八斗子潮境海灣畫設為潮境保育區,經過多年的推動,有效地讓當地的生態恢復,為進一步強化海洋生態的保育,基隆市政府自4月1日起施行潮境保育區2.0計畫,並全台首創同時在陸域及水域都施行總量管制,期待能在海洋保護與永續發展之間,取得雙贏。
氣候變遷、海溫也創新高!因應可能到來海溫升高造成的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海生館、海科館等單位,針對耐熱珊瑚研究簽署國際合作備忘錄,盼提升珊瑚復育的存活率,並將導入珊瑚白化救援機制,協助台灣接軌國際。
氣候變遷、海溫也創新高!為因應可能到來的海溫升高造成的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海生館、海科館等單位,針對耐熱珊瑚研究簽署國際合作備忘錄,盼提升珊瑚復育的存活率,並將導入珊瑚白化救援機制,協助台灣接軌國際。
位於基隆市八斗子的「森川里海」,近年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推動下,已展現地方共同參與合作之成效。20日培力成果發表,誕生首批44位潮境保育區潮間帶導覽員,其中多數為在地居民所組成。海科館表示,在與基隆市政府合作下,這批生力軍將配合明年4月1日上路的保育區人流管制,為守護保育區永續資源而努力。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近日在潮境保育區潮間帶,發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疑似也出現緣邊海神海蛞蝓,若經DNA檢驗確定,緣邊海神海蛞蝓將是首度在台灣北部發現的物種,海科館也提醒民眾,海神海蛞蝓以有劇毒的僧帽水母為食物,千萬別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