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燃油汽車的搜尋結果,共75筆
隨著全球節能減碳和環保意識抬頭,電動車普及率持續攀升,但電動車因零件構造、維修與傳統燃油汽車不同,相關風險與傳統燃油汽車的差異日益顯著。華南產險繼去年9月推出電動車專屬保單後,日前將專案再升級,推出「電動車乙式車體險」網路投保專案,多達十多項的保障內容,提供電動車主更完整的愛車保障。
台灣電動智能自行車協會(TSEBA)秘書長蘇雍翔近日代表協會,出席在泰國舉行的「台泰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在論壇的主題討論中,蘇雍翔深入探討了微移動交通在交通碳權與淨零碳排願景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並與泰國電動車協會達成合作共識,將共同推動兩國的綠色交通發展。
台美關稅談判尚在進行,但對產業的衝擊提前浮現,位於海嘯第一排的工具機及機電業者,為求盡快突圍、另覓市場,策略之一是卡位國內外軍工航太產業。包括東台、百德及榮田等工具機廠已有具體行動,主要瞄準俄烏戰爭發生以來,歐洲各國軍工產業湧現的龐大商機。
大陸「兩新」政策持續推進,加上各地陸續發布的汽車消費補貼、購置稅減免、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刺激下,大陸汽車工業協會9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的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105.1萬輛、2112.8萬輛,各年增12.7%、12.6%,也是首次雙雙突破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也已連6個月超過50%,8月更達到55.2%,意味在大陸每賣出2輛汽車,就有超過1輛是新能源汽車。
大陸「兩新」政策持續推進,加上各地陸續發布的汽車消費補貼、購置稅減免、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刺激下,大陸汽車工業協會1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的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105.1萬輛、2112.8萬輛,各年增12.7%、12.6%,也是首次雙雙突破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也已連6個月超過50%,8月更達到55.2%,意味在大陸每賣出2輛汽車,就有超過1輛是新能源汽車。
據觀察者網報導,大陸海關總署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1.79兆元(人民幣,下同),創歷史同期新高。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新名片,出口勢頭極為迅猛。
台灣汽燃費在徵收多年後,終於要迎來重大變革,在立委提案下,打算正名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藉此電動車一併納入收稅範圍。新政策推行的主因之一,在於電動車與燃油汽車一樣,都占用、使用公共道路,都應該要負擔起道路建設、養護所需費用。然打著公平邏輯的新措施,卻沒有解決舊法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課稅原則,主管機關交通部仍打算繼續沿用按「引擎排氣量大小」課稅的模式收費,無法真正體現「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令人不解。
江興鍛壓近幾年營運受大陸日系汽車廠及零組件業客戶燃油汽車銷售下滑所拖累,去年EPS僅0.01元,20日股東會通過每股超額配發現金股利0.2元。江興鍛積極打入大陸電動車供應鏈體系,爭取新訂單,今年營收及獲利力拚至少與去年持平。
美中結束第二輪貿易談判,雙方關係不再像關稅戰初期劍拔弩張,彼此讓步修復關係。此次談判,大陸稀土管制是重要議題,出乎意料的王牌打中美國痛點,海嘯第一排的汽車業受到劇烈衝擊,究竟大陸稀土產業有多強?汽車業又有什麼核心環節被掌握?一文讓您掌握。
自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等關稅」後,國內對進口汽機車降稅聲浪四起,包括朝野立委、購車族都曾表態希望降稅,尤其台灣針對進口汽車課高達20%-30%貨物稅,成為檢討焦點;上周傳出立委不滿財政部「拖延」提出檢討方案,擬重審《貨物稅條例》,汽車、飲料類等非油氣類貨物稅降稅都可能重新討論,讓購車族十分期待。《中時新聞網》而檢視本周立院財委會排案,尚無審查貨物稅條例這項,盼望進口車價能降的廣大消費者,不知還要等多久?
財政部檢討調降汽機車貨物稅遲緩,引來立委批評拖延。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下周將重新審議《貨物稅條例》,除了電器類之外,汽車、飲料類等非油氣類貨物稅降稅都可能重新討論。
宇隆(2233)29日召開股東常會,並改選9席董事(含3席獨董)。宇隆結合伸興團隊,共取得5席董事;另楊德華陣營,則取得1席董事。至於3席獨董分別為施芸婷、易昌運,及薛富盛,任期至2028年5月28日止,讓宇隆成功化解經營團隊換人的危機。
環境部16日發布《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盤點出62項未來具體工作,並以「健康永續」為願意,也訂定2030年PM2.5年平均濃度達每立方公尺10微克以下、2035年更要達到8微克以下,並首次納入「PM1」(超細懸浮微粒)概念,至於外界關注核三除役,環境部長彭啓明則強調,核三除役後對空品影響微乎其微。
現行我國如汽機車等移動汙染源的空氣汙染防制費為「隨油徵收」,目前汽油為每公升0.3元、柴油則為每公升0.4元,但已8年未調整,為降低移動汙染排放空汙,環境部16日發布的《空氣品質政策白皮書》中提及,將檢討移動汙染源空汙費費率,落實汙染者付費精神。
機車貨物稅有機會調降。財政部委外完成「碳稅取代碳費可行性及檢討貨物稅」報告,結論提出3項建議方案,除短期觀察碳費5年,另外兩項建議是碳稅取代碳費或並行,如此可以調降目前17%的機車貨物稅,以及停徵電冰箱、電視機等家電貨物稅,民眾受惠。
依據京都協議,主要國家計劃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進一步則有歐盟所擬定,於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的計畫目標。一度各界無不充滿期待,想像電動車的推動與先進國家的去石化依賴,可以有的利人利己:既能減緩地球暖化與保護環境,以符合零碳排推動時程;更能透過電動車的技術研發與投資,以新型態產業鏈來振興世界經濟。
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2月18日報導,歐洲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由於需求減少和資金緊張,歐洲企業已難以在電池領域追趕中國。該研究認為,歐洲可能需要通過制定法規等方式,要求中國電池製造商轉讓技術以換取國家援助,否則歐洲可能成為中國電池製造商的組裝廠。
繼前個交易日創新高後,22日沒有重要經濟數據公布的歐股STOXX 600指數,目前在527.91點,漲1.93點或0.37%。
大陸新能源車近年發展快速,比亞迪更被視為特斯拉的勁敵。據透露,早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比亞迪就曾探詢國內各大車廠,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但隨著賴政府上台、兩岸情勢更為嚴峻,短期內已無合作可能,這可能串起兩岸電動車合作的機緣,也就胎死腹中。
2009年至2010年,歐盟五個國家的財政債務發生危機,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西班牙被戲稱為歐豬五國事件(piigs)。當時這五個國家都面臨無法償還的巨額國債,情況緊急。當年德國財政健全,資力雄厚,便與法國發表聯合聲明,集資高達一兆美元的救市基金搶救歐豬五國。這是光輝的梅克爾(Merkel)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