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特管辦法的搜尋結果,共92筆
再生醫療是未來趨勢,我國繼特管辦法後,去年也正式通過再生雙法。專家指出,人是由一顆細胞所變成,再生醫學是讓自己的細胞幫助自己。剛出生的嬰兒,擁有的幹細胞有60億顆,但到了50歲,就只剩下3億顆。全身的幹細胞隨年紀增長而減少,不夠用時,就靠「補」回來,可透過抽脂分離幹細胞,再回輸體內,幫助組織、器官修復。
再生醫療是未來趨勢,我國繼特管辦法後,去年正式通過再生醫療雙法。專家指出,人是由1顆細胞變成,再生醫學是讓自己的細胞幫助自己。剛出生的嬰兒擁有60億顆幹細胞,但到了50歲只剩下3億顆,不夠用時就靠「補」回來,可透過抽脂分離幹細胞再回輸體內,幫助組織、器官修復。
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日前宣示要消滅國內「直美」現象,要求醫師須經過2年完整一般醫學訓練(PGY)後,才能提供醫美服務,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認為,經過2年訓練,再提供民眾醫美服務是合理的,有安全保障,才能與韓國等國際競爭,衛福部公告相關修正內容後,學會一定支持。
台股多頭氣勢強勁,指數屢屢改寫新高,興櫃市場交投同步火熱,其中,鑫品生醫(4170)周漲幅達34.52%,躍居興櫃股周漲幅冠軍,而恆勁科技(6920)周漲29.32%位居第二;漢達(6620)周漲22.45%排名第三,展現買盤卡位企圖。
連續發生多起醫美治療後死亡的事件,衛福部長石崇良21日宣布,最快今年底強化醫美管理,未來執行針劑、雷射等較低風險治療,須完成2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執行醫美手術則僅限「大外科」醫師。此舉等於宣示消滅「直美」,也就是醫學系畢業就去醫美診所執業的現象。
國內連續發生多起因醫美導致死亡的重大事件,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今天宣布,最快今年年底起,未來執行醫美時,將分級、分風險加強管理,未來要執行針劑、雷射兩類較低風險的醫師,須完成2年PGY訓練、若要執行手術的醫師,須是「大外科」醫師。由於國內一直有「直美現象」,也就是各科醫學系畢業後還未完成訓練,就去當醫美診所,此舉等於宣示,將消滅「直美」。
人體微生物的基因體數量,高出人類基因百倍,堪稱精準醫療最後一塊拼圖。由於人體微生物有很強的「地域性」,帶給台灣產業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
北市安和美診所爆發醫療事故,50歲簡姓男子接受「陰莖增大術」後身亡。病團指出,涉案醫師曾被判刑、還改過名字,應公開資訊供民眾查詢;衛福部回應,若能克服技術問題,就能討論公開醫美不良紀錄,目前正規畫從嚴修正「特管辦法」,明確規範「哪些資格醫師可執行哪些醫美項目」。
北市某醫美診所爆發醫療事故,50歲簡姓男子接受「陰莖增大術」後身亡,引發病人對醫美安全疑慮。目前國內《特管辦法》只針對特定醫美手術限制人員資格,衛福部今日指出,未來將「從嚴」修正,除了強化人員訓練,管理範圍也將擴大,將所有醫美項目分類、一一限定操作醫師資格。
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安和美診所爆出醫療事故,50歲的病患花了40萬元接受陰莖增大術,卻在恢復期失去呼吸心跳而不治,引發對病人安全的擔憂。病友團體今指出,這名醫師過去曾被判刑,還改過名字,應有資訊開放民眾查詢。衛福部醫事司則回應,若狼醫平台懲戒資料的技術問題能克服,就能討論公開醫美不良紀錄。
近年醫美爭議頻傳,北市衛生局去年受理高達90件美容醫學爭議案件,創歷年新高。醫師直言,現行美容醫學管理制度寬鬆,連剛畢業、未接受專科訓練者,都能直接從事醫美業務,不禁憂心民眾安全,呼籲衛福部從源頭管控,限制醫師資格,避免發生更多憾事。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接獲陳情人林小姐投訴,今年6月到北市「恆美學」信義診所進行抽脂手術及脂肪填充手術,術後發生休克、多重器官衰竭,最終被迫終身洗腎,但該診所卻企圖切割責任,稱謝姓主治醫師只是「租借場地」的承攬關係,謝姓醫師則推給麻醉醫師。陳昭姿痛批,醫美產業長期規避責任的亂象,卻未見衛福部有效導正措施,要求主管機關調查並整頓醫美產業亂象。
52歲邱先生長期飲食不正常,又有抽菸習慣,多年前騎車感覺屁股腫痛但不以為意,直到2年前才發現已是大腸癌第三期,不適合開刀,陸續接受多種治療仍兩度復發,後來採用三合一的創新療法,在局部腫瘤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搭配精準放療、熱療,2項腫瘤指數皆下降,影像檢查也有明顯進步,症狀幾乎完全消失。
鑫品生醫(4170)日前經董事會決議通過,公告114年上半年財報,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約43%,創近年同期新高,上半年稅後淨利約383萬元,在營運連續虧損三年後順利轉虧為盈。
台塑生醫24日在亞洲生技大「秀技」,展出五大亮點技術。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表示,未來20年發展核心重點為醫療、醫材、醫藥、生技四大方向,長春藤IKC免疫細胞療法完成肺癌二期臨床試驗,規畫明年提出臨時藥證申請。
醫美事故層出不窮,日前有位民眾施打俗稱的「牛奶針」,最終不幸拔管身亡,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指出,目前如針劑注射等非手術療程,缺乏讓民眾查證風險資訊的查詢平台,建議市府建立「風險評估指引」制度,由醫師提供消費者風險評估,完成知情確認。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透過年度督導考核作為管理依據,也會加強管理屢次違規診所,提升醫療品質與安全。
醫療環境工時長、壓力大,導致醫師紛紛從醫院出走。衛福部健保署和財政部賦稅署11日召集醫界討論,未來醫院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皆享「加班費免稅」,初步共識以總工時的50%為上限,預計今年透過函示或修法完成程序,明年上路。
急重難症醫師不斷出走醫院,反映出醫師工時長、壓力大的困境。衛福部健保署和財政部賦稅署今天(11)召集醫界討論調整醫院醫師所得稅制,未來醫院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皆享「加班費免稅」,初步共識以總工時的50%為上限,預計今年透過函示或修法完成程序,明年上路。
神經再生不是夢!光田綜合醫院今(26)日於台中沙鹿向上院區舉辦「脊髓損傷細胞治療發表會」,公開發表幹細胞應用於脊髓及腦損傷治療三年來的臨床成果。向上院區院長陳子勇指出,針對不同個案,院方採用「原位注射」與「鞘內注射」等方式進行幹細胞輸注,過去一年已觀察到多位病患的神經反應與生活機能獲得提升,特別在腦傷病患身上,更見中樞神經再生帶來的變化。
健保署研擬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納入醫事人員最低投保薪資標準及薪資資訊公開條款,卻遭醫界資方團體聯合聲明反對。10大醫療工會表示,全力支持健保署推動本次修法,保障醫事人員薪資,促進投保資訊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