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物醫學的搜尋結果,共260筆
輔仁大學今(6)日舉辦「從諾貝爾獎到AI-人工智慧如何影響科學與醫學領域」國際論壇,邀請2013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James E. Rothman演講,以時下最受關注的「AI對生物醫學研究、臨床診療與人文倫理的影響」,包括梵蒂岡樞機主教涂克森、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等人,對於AI運用進行多方討論與未來可能,現場精彩對話也獲得滿座觀眾掌聲。
華安(6657)持股100%子公司源華智醫日前已與宏碁旗下安圖斯科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新世代高性能AI藥物開發平台,加速精準醫療及智慧醫療落地與產業化應用,開創跨界合作的新商機。
陽明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與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傅淑玲、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林口長庚醫院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找到癌症化療藥Doxorubicin心臟毒性造成病人承受心臟功能衰竭風險的解方,透過柑橘萃取物-橙皮素(Hesperetin)有機會緩解這項副作用,又不影響小紅莓的抗癌療效。
全球供應鏈重整與地緣政治劇烈變化的時代,成立於1968年、在高雄起家的華立企業,能維持穩健成長並再創高峰,背後關鍵在於扎實的基礎與長期耕耘的企業文化。現任董事長張尊賢,承接父親創業的志業,以穩健務實的經營理念延續企業精神,在傳承中推動轉型升級,帶領華立邁向新一階的成長。接班後的張尊賢,將「創新開發+成長營運」雙引擎列為公司主軸,推動多元事業群並強化核心競爭力。
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康平於今年10月接任「國際生物醫學工程聯盟」(IFMBE)理事長,成為台灣首位擔任此職務的學者。林康平在就職演說中引用《禮記・大學》名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與在場嘉賓共勉,強調教育的本質及公共參與的重要,並期許擴大台灣在國際生醫工程領域的影響力。
長期以來,超音波被用以幫醫生觀察人體內部,但聚焦超音波正以嶄新方式,為針對癌症治療提供了可能性。
視航生物醫學(7759)日前公告該公司SHJ002眼藥水用於乾眼症治療,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美國FDA的人體臨床試驗審查申請(IND申請)送件,預計於2026年展開試驗收案。
根據新華社報導,瑞典和大陸多所大學及科研機構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睡眠品質不佳的人,大腦的生物學年齡往往比實際年齡更老,體內發炎症狀水準升高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長期暴露對健康造成危害,還可能「殺精」。研究發現,體內塑膠微粒的種類越多,精子品質下降越明顯,其中又以常見於不沾鍋塗層的聚四氟乙烯(PTFE,也稱鐵氟龍)影響最為嚴重。
AI正以驚人速度滲入醫學研究的每一個角落。來自 史丹佛大學與弧光研究所(Arc Institute)的跨領域團隊於9月17日完整發布了一項劃時代的成果,全球第一個由AI設計並成功合成的噬菌體(bacteriophage)。這項研究以《應用基因組尺度語言模型的新型噬菌體生成式設計》(Generative design of novel bacteriophages with genome-scale language models)為題發表於生物學預印本平台bioRxiv,成果展現了生成式AI在生物醫學的顛覆潛能,同時觸動了人類立足科學與倫理交叉點的集體思考。
因應新竹縣竹北地區就學人口逆勢成長,縣府陸續新建4所國中小,其中鄰近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的文興國小於今年8月啟用1期校舍,迎來首屆小一新生,文興國中也在8月交付第2期校舍,目前招收國一、國二學生,兩校可望於2026年7月全面完工,紓解就學壓力。
因應新竹縣尤其竹北地區就學人口逆勢成長,縣府陸續新建4所國中小,其中鄰近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的文興國小於2025年8月啟用一期校舍,迎來首屆小一新生,文興國中也在2025年8月交付第二期校舍,目前招收國一、國二學生。工務處與教育局攜手讓興建中的文興國小和文興國中進度超前,兩校可望於2026年7月全完工,紓解竹北就學壓力。
近年來,全球製藥產業格局正在悄然轉變。大陸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二,在研創新藥占全球30%,2025年上半年創新藥海外授權總金額已接近660億美元,顯示全球市場對大陸創新藥的認可。若以創新藥的研發速度、臨床試驗規模與市場潛力來衡量,中國的崛起與歐美的相對停滯,正映照著「東升西降」的大趨勢。
昔日的巴比倫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明珠,宏偉的神廟與宮殿曾矗立於此,詩人與史官則在此想像出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如今,雖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卻仍在輝煌與頹敗之間搖擺。
復旦大學專家團隊通過巢式對照研究分析,系統繪製了疾病發病前15年的代謝物變化軌跡,發現其中超過50%代謝指標,在疾病確診10年前甚至更早出現差異,可以此預測數百種疾病,為疾病早期預警提供了可能。
打針打到血管破裂等情況今後可望得到改善。通常進行靜脈注射時,每當將針頭刺入靜脈,病人需承受疼痛與血管受損的風險,而醫療人員則必須面對針刺意外等危險。南韓科學家研發出一種「進入人體後會變柔軟的靜脈注射針」,成功解決上述問題。
金門醫療人力匱乏,為了培養下一代青少年投身醫學領域、返鄉服務,台灣安進連續9年支持台北醫學大學楓林幸服服務、楓杏醫學青年服務團推動青少年醫學知識推廣,今年攜手北醫楓林,於金門舉辦「2025金門縣高中生物醫學研習營」,將生醫教育能量跨海傳遞至離島。
你喝的水安全嗎?根據研究顯示,每公升的瓶裝水恐含有數十萬個塑膠微粒,不可不慎!不過在2024年時,廣州醫科大學與暨南大學科學家發現一種簡單的方法,就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塑膠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