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長板的搜尋結果,共27筆
60歲許女士在宮廟擔任會計逾30年,數鈔票是日常工作,遇上春節期間香客雲集,善款踴躍,恰巧點鈔機壞掉,長時間數錢導致大拇指與手腕疼痛感越來越明顯。由於短時間內無法停工,經醫師評估採用體外震波治療,優先處理疼痛,一段療程後逐漸好轉。
演藝圈男偶像身高動輒突破180公分,不僅是家長,就連青少年也非常關注自身身高,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陳藝文指出,診間常遇到因成長落後同齡而尋求協助的案例。她分享一位國二男生身高僅150多公分,由於父母的身高均不足170公分,經過轉骨調理、改善作息與運動多管齊下,如今升上高一身高已超過170公分,仍持續療程以期再提升。
全台兒少過重肥胖率破3成,醫師指出,「養胖才會抽高」是錯誤迷思,體重超標除了導致性早熟、長不高,還會增加三高、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風險。若孩子出現4大成長警訊,應及早就醫對症治療,平時也應改善挑食、晚睡、運動不足3大壞習慣。
全台兒童青少年過重肥胖率破3成,過去常有「養胖才會抽高」錯誤迷思,醫師指出,體重超標會導致性早熟、長不高,慢性病更會提早上身,研究顯示,BMI每增加一單位,生長高峰會提早0.6至0.7年,讓孩子提早停止生長、來不及長高。
台北市東園國小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接連擊退強敵,為台灣奪下睽違29年的冠軍,最受矚目的12歲王牌林晉擇更在賽事飆出82英里(約132公里)速球,震撼國際。但在掌聲與驚嘆之中,一個問題悄然浮現,「孩子的手臂,能承受這樣的速度與頻率嗎?」台灣第一代「巨人少棒」就有過前車之鑑,而從運動醫學角度,也有精闢的分析。
兒童肥胖問題不容小覷,教育部調查,全台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小兒科醫師指出,肥胖兒童及青少年,未來有5到7成機率成為肥胖的成人,家長切勿以為「小時候胖沒關係」,不僅提高慢性病風險,還可能陷入免疫力不佳、反覆生病的險境。
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教育部調查,全台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小兒科醫師警告,不要以為孩子長大之後、身高抽高就好,兒童肥胖可能和慢性病、免疫力有關,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都可能找上門,還可能反覆感冒。
「EELIN STAR」第14屆伊林璀璨之星14日舉辦活動開跑記者會,王品澔、金雲、蔡衣宸、李紫嫣等人跟著伊林娛樂副董事長陳婉若一同出席活動。陳大天模特兒未婚妻劉樸今原訂也要出席記者會,但一早目睹陳大天在自宅被警方拘提,心情大受影響臨時缺席,對此、25歲正當紅的王品澔坦承自己沒有當兵,原因是大四那年在家暈倒掛急診,被診斷出「病竇症候群」,心跳也比大部分人慢。
天氣回暖,陽氣開始升發,萬物生機勃勃,新陳代謝也變得較活躍。專家指出,此時協助孩子長高,能事半功倍。孩子出現第二性徵時,就可準備轉骨。除中藥、針灸,也可每周準備1~2次「開脾健胃轉骨雞湯」給孩子吃,幫助轉骨之餘,還能增強免疫力。
一名男童自幼稚園起就比同齡孩童矮小,媽媽非常憂心,但親友認為只是「發育晚一點」,不必太擔心,直到男童升上小學二年級,整整1年都沒有明顯長高,經檢查發現,男童身高落在同齡兒童的第3百分位以下,這是臨床上判定生長遲緩的重要指標,進一步透過抽血檢查,確診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有時會出現受傷鯨豚擱淺,近期中華鯨豚協會接獲有大型鬚鯨擱淺於龜山島北側,經人員登島採樣比對,確定是世界第2大的海洋哺乳動物「長須鯨」,成為台灣首例有完整個體的長須鯨擱淺事件。
許多人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長大會抽高」,但專家提醒,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後持續肥胖的機率達5倍。不僅如此,肥胖還可能導致青春期提前。一名8歲女童因家長發現內褲有血跡而就醫,經過檢查,不僅BMI高達22.2,還出現脖子後方暗沉、乳房發育等性早熟症狀,差點錯過黃金治療期。
「軟骨發育不全症」是基因缺陷導致生長受抑制的疾病,患者的身材平均約130公分,被稱為「小小人兒」。由於矮小,可能連洗手都有困難,如廁也無法自己擦屁股,大多數人都無法負擔一年700萬的藥費。健保署今(29日)帶來好消息,5月起,將唯一可治療「軟骨發育不全症」的vosoritide新成分新藥納入健保,只要確診就能使用,無疾病嚴重度之分,一年72人受惠,新增5億健保支出。
9歲女孩Lucy站直時,雙膝之間距離明顯比較大,家人擔心是俗稱的「O型腿」,由母親帶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院區求診,希望評估是否需要治療,骨科部蔡凱仁醫師診斷後,女孩腿骨變形程度較為明顯,為「O型腿」即醫學上所稱的「膝關節內翻」,建議進行「微創生長板導引手術」,術後經過約1年的追蹤,Lucy的腿型恢復筆直外觀,家長放心女孩也重拾自信。
新竹縣15歲高中籃球員,在比賽時大腿前側被對方球員的膝蓋給撞到,就是俗稱的吃雞腿,出現腫脹、痙攣甚至疼痛,到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求診,復健科醫師何宇淳做超音波檢查,顯示明顯股四頭肌肌肉撕裂傷與血腫,先用超音波導引抽吸出血腫,再用彈性繃帶給予加壓,預防腫脹及讓受傷的肌纖維靠近。
大聯盟研究指出,近年投手受傷比率愈來愈高,主要原因為追求球速、刁鑽的變化球。骨科醫師說明,投手最常受傷部位為手肘和肩膀,由於球速與姿勢、力道有關,球速愈快投手就要愈用力投球,導致肌肉及韌帶承受更大壓力,出現軟骨脆裂、韌帶撕裂傷等,建議投手適度休息,與教練討論調整投球姿勢及力道。
新北市某國小的約聘桌球教練傳出不合理訓練孩童,除言語辱罵、近距離扣殺球員身體,甚至還把球員吊在攀岩場長達2小時,更有球員應被過度訓練致「生長板滑脫骨折」,需休養半年,國民黨新北市議員林國春今(16)日舉辦者會表示,家長每月花3500元團練,卻是花錢來受氣,批教育局啟動調查機制太慢,應盡速將該名教練停職。教育局表示,調查決議未有不當訓練或過度訓練情事,結果不成立。
中華隊在世界12強棒球賽中奪冠,掀起一股棒球熱,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楊子弘3日指出,近來多了不少練投球致肩膀疼痛的患者來到診間,他提醒,青少年因生長板尚未完全發育,以及業餘棒球愛好者專業防護知識可能稍顯不足,需多注意身體警訊,若疼痛超過2周務必盡快就醫找出病因。
南韓男星白成鉉出道30年,演出過許多知名戲劇,包含《天國的階梯》、《親愛的恩東啊》、《Voice》等,並在2020年與圈外女友結婚,育有一對子女,一家4口生活相當幸福。怎料他日前上節目卻自爆罹患骨軟骨瘤,導致上下半身嚴重扭曲,雙腿長度相差9公分,「差點就不能再演戲」。
曾在古裝劇《延禧攻略》飾演「魏瓔寧」走紅的大陸女星鄧莎,日前在社群平台分享為了讓孩子長高,她竟然在飯菜上面撒來路不明的「增高藥」,引發爭議。為此,大陸網紅醫師相當無言,提醒可能會帶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