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產業用電的搜尋結果,共316筆
因應AI資通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經濟部能源署3日公告,能源使用數量達5MW以上的超大型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在新設或擴建階段,就要採用最佳可行技術、優化節能設計。
AI資通訊產業用電快速攀升,經濟部能源署為確保相關能源設施可採用高效率設備,修正三子法,能源使用數量達5MW以上超大型與主機代管資料中心,新設或擴建必須符合能源效率。能源署今(4)日公告子法規定,並於本月5日起實施。
工研院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全球AI技術加速各行業轉型步伐,同時也帶動用電需求增長,為此,完善的智慧化電網韌性不可或缺,不僅能穩定支撐產業用電,更可開啟新興商機。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我國發電、輸電及配電機械業產值達1195億元,創下歷年新高,顯示市場前景可期。為促進產業交流與技術創新,工研院攜手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29日舉辦「智慧電網×韌性未來:AI驅動之產業契機研討會」,邀集台電、台達電子、加雲聯網、工研院等專家,共同探討電網韌性強化的技術與商機,即在天災情境中,如何透過緊急電力供應系統維持通訊與網路運作,確保關鍵基礎設施的穩定與安全。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國家能源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大陸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77兆瓩時,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6%。其中,第一、二、三季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5%、4.9%和6.1%,同比增速呈逐季回升態勢。
央視新聞報導,大陸能源局23日發布用電量資料顯示,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8,886億千瓦時,年增4.5%。從分產業用電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29億千瓦時,年增7.3%;第二產業用電量5,705億千瓦時,年增5.7%;第三產業用電量1,765億千瓦時,年增6.3%;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287億千瓦時,年減2.6%。
國泰電業總經理林治邦認為,再生能源投資將成為壽險資金長期配置的重要方向。其中,綠電交易市場近年快速成長,加上去年10月產業用電調漲後,使企業採用綠電的機會成本下降,也推動綠電價格穩定甚至上揚,隨著全球供應鏈要求碳中和,大型企業紛紛自願遵循RE100規範,AI資料中心用電量大增,更進一步推升綠電需求。整體而言,綠電市場的成長動能明顯,帶動再生能源產業的長期潛力。
AI與半導體帶動下,台灣第三季經濟數據表現強勁,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22日在立法院表示,鑑於第三季狀況依然很好,並未有原本預估關稅衝擊等狀況出現,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可達5%。
台灣綜合研究院22日發布9月份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高壓以上產業用電較去年同期成長1.27%,電力景氣燈號連續3個月維持黃紅燈。台電高壓以上用電方面,9月份整體產業用電較去年同期成長2.11%,其中製造業用電成長1.97%,服務業用電成長2.25%。
京元電子(2449)今年第三季營運可望優於預期,第四季AI維持強勁成長,預期客戶下世代GPU平台預燒爐仍維持獨供,明年AI營收貢獻可望達40%以上,為台灣供應鏈當中最高的封測廠,京元電近年也積極配合客戶尋求產能、廠房擴充,帶動營收及獲利快速成長。本土法人將京元電目標價調升至217元,且外資操作相對偏多,京元電周二股價強漲至187.5元,再度寫下歷史新高紀錄,盤中上漲9.5元或5.33%。
高雄近年公共建設不斷推進,包括捷運延伸線、鐵路地下化周邊再開發、亞灣區智慧城市計畫與多項道路、橋梁工程,帶動城市面貌快速升級。這些重大建設改善交通便利性,串聯產業、商圈與住宅區,吸引企業投資與人口回流,進而提升地價與房市需求。尤其捷運沿線與新興產業園區周邊,已成為置產與自住熱門區域。隨著建設逐步完成與營運效益顯現,高雄房市可望維持長期正向發展,形成兼具居住與投資價值的雙重吸引力。
面對2050淨零碳排的嚴峻挑戰,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5日出席「2025年零碳永續高峰論壇」,演講中直指台灣在能源轉型路上,面臨先天地理條件的限制,更因政策選擇導致乾淨電力比例大幅倒退,形同在國際減碳競賽中「自設路障」;他強調,如果政府持續忽略台灣的先天困難與能源結構失衡,台灣將難避免氣候難民的未來。
華府智庫日前模擬大陸封鎖台灣情境,指出台灣天然氣存量僅能支撐11天,恐成防衛關鍵時刻的致命弱點。對此,油電國營事業高層透露,經濟部曾推演能源備援方案,若國安危機升高、政府頒布緊急命令,將可採取限電措施,僅保留約3成民生與基本產業用電,其餘7成停供。如此一來,天然氣安全存量可延長至30天以上。對此,清華大學核工所教授葉宗洸直言,天然氣屬進口能源,安全存量難以大幅拉長,所謂「延長到30天」並不切實際,引發討論。
華府智庫日前兵推中國封鎖,台灣天然氣存量11天耗盡成致命弱點。對此油電國營事業透露,經濟部曾推演能源備案,一旦國安危機頒布緊急命令,可以限電7成,僅保留3成民生與基本民生產業用電。如此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可拉到30天以上,加上煤炭、綠電、水力發電,評估島內能源存量可支應供電1年,並無外媒推估緊張。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9日報導,最近中國大陸全社會用電量接連超兆瓩時!大陸國家能源局發布7、8月用電量數據。其中,7月全社會用電量1兆0226億瓩時,同比增長8.6%;8月全社會用電量1兆0154億瓩時,同比增長5%,怎麼看?
台積電高雄F22廠試產的首批12吋2奈米晶圓順利產出,高雄市長陳其邁近日收到台積電贈送的紀念晶圓,直言心情「百感交集」,這片編碼「K1A001.00」的晶圓,象徵高雄正式邁入先進製程新紀元,晶圓題詞更以「藏頭詩」巧妙串連「大南方新矽谷」,寓意高雄承接中央政策、成為半導體核心基地的願景。
10月起將有多項新制上路,其中不少攸關民眾荷包,民生電價將從10月1日起調漲,住宅用電700度以下每度增加0.1元,四口之家每月電費最多恐增加70元;此外,全民普發1萬元,立法院可望於9月30日完成審議,屆時行政院將在10月下旬開始撥付1萬元。
國發會26日發布8月景氣燈號,雖然AI需求強勁,但飽受關稅波及的傳產出口不振,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30分,較上月僅增加1分續亮綠燈,是自今年5月以來亮出的第4顆綠燈。
核電全面停機,經濟部26日公布最新版電力供需報告,揭露2025至2034等未來10年的電力預測,報告雖樂觀看平均用電量不升反降僅小增1.7%。但到2029年的前5年間,備用容量卻仍不足法定15%,換算每日備轉容量率僅6%到7%。專家直指,看這個月供電警戒狀態,就知道這5年都有「缺電危機」。
產業電力使用,反映景氣的冷暖度。根據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的月變動,顯示出口帶動的製造業用電,8月份整體用電成長1.51%,電力景氣燈號維持黃紅燈,連續二個月亮出黃紅燈。需注意的是,整體製造業用電成長幅度,8月份較過去三個月明顯放大,調研單位台灣綜合研究院24日表示,半導體業在8月的用電量維持高成長的9.53%,單月用電量再度創歷史新高點,個別產業電力景氣燈號連續五個月呈現熱絡的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