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產業M型化的搜尋結果,共08筆
人工智慧(AI)席捲全球,成為企業轉型的核心力量。它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催生全新商業模式。但當前AI當道,得AI者得天下,以致產業「M型化」愈趨嚴重,加上關稅、匯率波動的衝擊,傳產業若不積極擁抱AI,導入AI進行升級轉型,將在全球競爭的浪潮中逐漸被邊緣化,甚至淘汰。
台灣貧富差距的元兇,與產業M型化有密切關係!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薪資成長現況,科技(電子零組件)、運輸倉儲成長強勁,總薪資分別成長6.83%、5.15%,金融業成長2.62%,但平均總薪資逾7萬8千多元遙遙領先其他行業,服務業成長僅1%、2%,長期居於劣勢,不動產則成薪資倒退嚕苦主,上半年負成長3.47%。
美國8月7日實施對我國多數輸美貨品,在現有最惠國待遇稅率上再加徵20%關稅,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外部衝擊。雖大型企業如台積電,因AI半導體需求強勁且在美擴大投資設廠,可望獲得免稅待遇,不少傳產及廣大的中小企業卻因毛利率低、議價力弱、國際布局有限,面臨營運成本飆升與獲利空間被擠壓的雙重壓力。除此,20%疊加稅率與競爭對手國日本、韓國相較,明顯處於不利位置,這一稅率差異與市場競爭力落差,恐使台灣企業生態加速走向「M型化」,大者恆大,小者艱難求生,產業發展面臨失衡困境。
台灣記憶體模組代工廠品安資遣約250名員工,將近一半員工遭到裁撤,就連大金主、全球記憶體模組龍頭金士頓,也因轉讓持股超過當選時的二分之一,董事身分遭自然解任,全面退出品安董事會,話題引起PTT論壇網友們熱烈討論。
隨著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新冠肺炎的肆虐等,全球經貿體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新冠肺炎重挫了中國大陸經濟,雖然解封後出口一度好轉,但因全球經濟趨疲,大陸經濟也顯得欲振乏力。而美國經濟雖然展現韌性,但在利率大幅攀升下,耐久財消費不如民生必需品的消費熱絡,但筆電、家電、手機等耐久財才是東亞/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出口的主力,因此亞洲國家的出口表現也不如預期。在客觀大環境丕變下,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亟需轉型應變。
329青年節過後沒幾天,電價今起喊漲,難怪青年族群內心吶喊青年節實在很不快樂。
主計長朱澤民之前在立法院表示,當前的社會所得分配不均、人民貧窮感、被剝奪感越來越深,政府責任重大,政府要利用各種財政及社會福利措施來進行重新分配,改善所得不均問題。然而,社福預算從2016年到2023年,已經從4,610億元增加到7,130億元,規模急遽成長,貧富差距卻同步擴大,顯示社福措施並沒有達成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