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甲基化的搜尋結果,共21筆
抗老是現代人的重要議題。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人在30、40歲時,身體老化速度已開始出現明顯差異,而抽菸、過胖與運動量少,是三大加速衰老的生活習慣,其中抽菸是最可怕的推手,相較於不抽菸的人,抽菸者的生物年齡平均老了7歲。
香港男演員呂良偉1980年在《上海灘》飾演丁力一角成名,代表作品有《跛豪》、《新包青天》,68歲的他不見老態,體態佳、頭髮烏黑濃密,近期更是秀出檢查報告,生理年齡只有39.9歲。他公開自己三餐飲食、日常鍛鍊、保持濃密黑髮秘訣,強調想保持年輕,吃什麼是關鍵,才能「由內而外」的展現活力、精氣神飽滿。
日本是全球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營養師老辜分享日本大型世代研究指出,吃得像日本人,真的會老得慢,攝取較多蔬菜、水果、海藻、納豆等傳統日式食材的人,生物年齡會更接近實際年齡。
藝人沈玉琳上月29日突住院,引發外界猜測,如今傳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白血病俗稱血癌,醫師分析,依據病人的白血球數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化,如為低風險,存活率有機會達到7成,如果是高風險,則建議及早做骨髓移植。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讓一群中老年男性多吃包括薑黃、莓果、大蒜、迷迭香、綠茶這5種食物,8周後結果顯示,受試者生物年齡平均年輕超過2歲,有些人甚至逆轉將近9歲,這些食物都富含甲基適應素,研判因而延緩老化的速度。
失智症與認知退化已成為全球重要健康議題。營養師老辜表示,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1到2份深綠色蔬菜的長者,相較於不吃深綠色蔬菜的長輩,大腦年輕11歲,有效延緩認知能的退化,建議成人每天應攝取3到5份蔬菜,其中至少一半為深綠色蔬菜,但要避免高溫久炒,以免破壞葉黃素等有益成分。
41歲長壽診所創辦人伊納亞特醫師(Dr. Mohammed Enayat)表示,他已成功將自己的「生理年齡」逆轉17歲,回到24歲的狀態,而他每天固定攝取的3種營養補充品正是其中關鍵。
現代人追求健康、長壽。營養師老辜表示,根據國外最新研究,中老年男性食用薑黃、莓果、大蒜、迷迭香、綠茶等富含甲基適應素(methyl adaptogens)的食物,不用花大錢,也能達到延緩老化的作用。
每當天氣忽冷忽熱時,中壯年族群中風案例往往也隨之增加。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指出,預防中風的首要關鍵在於妥善管理三高,其次才是營養補充。除了魚油與Q10外,她特別推薦補充B群,尤其是B群中的葉酸,對心血管健康幫助很大,能降低中風風險。
你可以慢一點老且更長壽。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魚油的長者,3年後的身體年齡,可較不吃魚油同儕年輕3個月,若是吃魚油+維生素D+運動,前衰弱症(容易跌跤)少了39%,癌症少了61%,建議趁年輕起就保有上述3個習慣,幾年後就會發現身體會記得做過這些有益健康的事。
40歲葉小姐,長期工作壓力過大,失眠超過1年,近2、3個月,更反覆出現蕁麻疹,原來一切的主因是B12嚴重缺乏。聯欣診所「B群代謝分析」顯示,高達4分之1民眾有B群缺乏問題,而國際研究指出,B12最容易缺乏。缺乏B12將引起甲基化代謝機制失衡,組織胺無法有效代謝清除,進而引發蕁麻疹,也會影響血清素的轉化,使其無法有效轉化為有助眠效益的褪黑激素,干擾睡眠。
我國子宮內膜癌個案數近十年翻倍,9月中旬台北市議員許家蓓也因罹患子宮內膜癌驟逝。民進黨議員顏若芳指出,子宮內膜癌目前尚缺通過實證且能廣泛運用的非侵入式檢查方式,聯醫應率先實證研究,以維護女性國人健康。聯醫回應,已在仁愛院區、婦幼院區開設子宮內膜癌門診,並針對子宮內膜癌篩檢展開相關研究。
我國子宮內膜癌個案數近十年翻倍,9月中旬台北市議員許家蓓也因罹患子宮內膜癌驟逝,讓各界更加重視婦癌預防及治療。民進黨議員顏若芳就指出,子宮內膜癌目前尚缺通過實證且能廣泛運用的非侵入式檢查方式,聯醫應率全國之先進行實證研究,以維女性國人健康。對此聯醫回應,已在仁愛院區、婦幼院區開設子宮內膜癌門診,並針對子宮內膜癌篩檢進行相關研究。
2017年年底,一個世界級成果: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複製)猴,在中國大陸誕生。相關論文隨後於2018年1月2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在線發表。這一消息當時就引爆了整個學術圈和科研界。
只要吃對食物,不用搭乘時光機也能倒流時間!平常選擇吃什麼食物,都會反映在身體狀況上。過去多數人屬於雜食性飲食,菜、肉、海鮮都吃,不過現在更多人崇尚純素飲食。研究顯示,只要堅持純素飲食短短8週的時間,就能明顯感受到純素飲食抗老化的功效!
根據一項研究發現,懷孕可能會加速女性的生物學上的老化現象。
許多癮君子用電子煙取代傳統香菸,因為電子煙無需燃燒,只會產生「蒸氣」,亦無焦油及一氧化碳,使部分醫學界人士認為其是有潛力的尼古丁替代品,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電子煙使用者的細胞中含有與吸菸者細胞相似的DNA變化,意味著電子煙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40歲王小姐近期出現經血多、容易頭暈、疲累的狀況,起初以為是經血過多導致「貧血」,因此就醫想進行「調經」治療。地區醫院醫師發現她身上有多處瘀青,建議王小姐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