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疫苗開發的搜尋結果,共50筆
高端(6547)6日公布前三季每股淨損0.44元,其中第三季0.07元已明顯收斂;為因應腸病毒和新產品線需求,也擬斥資8.7億元在竹北第三生技大樓啟動新一輪產能擴建計畫,並同步規劃可轉債與私募,以強化中長期全球營運布局。
內閣改組底定,工商界關注的焦點集中在財經部會人事布局,因為這不僅關乎經濟政策的方向,還直接影響台灣在國際政經局勢動盪下的發展空間。
美國衛生服務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FK Jr.)宣布,將取消22項mRNA技術的疫苗開發專案,受影響的資金高達5億美元(約150億新台幣),使得好幾種對抗COVID-19和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疫苗面臨斷供。甘迺迪的理由是懷疑mRNA的安全性,但是公衛專家認為mRNA已經證明了它們的效果,如此貿然中斷開發與製造,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將非常不利。
仲恩生醫宣布與日本無血清培養基龍頭Kohjin Bio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推進高規格無血清細胞培養技術平台的開發,目標是升級細胞治療製程品質,奠定國際市場競爭優勢。
亞洲生技大會國際委員會今日揭曉今年的「亞洲生技獎」(2025 BIO Asia Award)得主,個人獎由國際知名醣化學家翁啟惠院士及菲律賓帝斯圖拉博士(Raul V. Destura)獲獎;機構獎則由DCB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獲得。
亞洲生技大會國際委員會21日揭曉今年的「亞洲生技獎」(2025 BIO Asia Award)得主,國際知名醣化學家翁啟惠院士,及專攻感染疾病檢測診斷的菲律賓帝斯圖拉博士(Raul V. Destura)拿下個人獎;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則獲得機構獎。
莫德納台灣與中研院轉譯研究中心7日宣布,第三屆「2025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即日起至8月31日開放徵件。今年鎖定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五大治療領域。徵案類型為「mRNA技術、傳遞系統與優化」或「生物醫學研究」等類別。
「雜質」通常指混入主要物質中的其他成分,看似是不純淨的缺陷,但在許多領域中,雜質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宏碁(2353)29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表示,對宏碁來說,作為根本的核心事業仍要持續推進如AI PC等新產品以穩健發展,同時在旗下多元新事業已站穩腳步之際,繼續壯大創新應用如AI、軟體相關業務,將宏碁從純粹的硬體銷售加入軟硬整合應用。
寶泓生醫公司(7671)將於3月27日登錄創櫃板。
櫃買中心創櫃板再添生力軍,寶泓生醫(7671)將於27日登錄創櫃板。寶泓生醫榮獲2024年第21屆國家新創獎,專注於玻尿酸接枝控制與次世代溫和鑄針專利技術,開發優質可溶式玻尿酸微針,切入無痛分子傳遞的藍海市場。
「連加恩」這三個字,大概是在台灣橫跨從學齡兒童到中壯年世代,最被熟知的一號人物之一。而自他從醫學系畢業後起算,至少有超過十年的時間,他都將心力投注在非洲的醫療工作中,但這其中所衍生及延續出更深層的影響,是透過他,台灣的醫療資源和量能,不僅被帶到非洲,更因此在國際上被看見。
mRNA疫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展現了強大的研發潛力。但線狀RNA本身不穩定性和易於降解仍是現今mRNA研發及應用上限制,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余佳益副研究員團隊,在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與院內計畫經費的支持下,研發新式環狀RNA(circRNA)合成法。
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今(17)日在台北生技園區(TBIP)隆重舉辦新辦公室開幕儀式,包含首座在台灣的客戶體驗中心。賽默飛世爾東南亞及台灣區副總裁兼總經理楊淑雯表示,去年即與台北生技園區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細胞療法、疫苗開發等項目。未來將持續與各界合作並培育在地人才,推動台灣科學突破。
高端疫苗(6547)與法國醫藥公司Substipharm Biologics簽署區域經銷合約,共同拓展腸病毒疫苗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總經理李思賢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相信雙方合作能讓越南當地孩童未來有更多機會接種恩穩健腸病毒71型疫苗,來解決越南長期以來腸病毒疫情造成的公共衛生問題,讓孩童早日遠離腸病毒的威脅。
川普(Donald Trump)即將在明年初上任美國總統,他的過渡團隊表示,新政府上任的第一天「就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警告,這可能將對全球健康產生災難性影響。
美國總統大選及短期利率回彈,導致醫療產業股價表現不如預期,生技股財報逾8成優於預期,法人表示,本益比低,投資價值現。
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9日揭曉,由3位在蛋白質結構預測和設計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學家共享殊榮。3位得主分別是美國生物化學家貝克(David Baker)、英國電腦科學家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與瓊珀(John M. Jumper),他們跨領域融合的研究為生物科技、疫苗開發和材料科學的發展開闢巨大潛能。
新藥及疫苗開發在上市之前,通常需經過兩階段測試藥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第一關為臨床前試驗(preclinical test)、第二關為人體臨床試驗(clinical test),在美國開發商必須先向主管機關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新藥臨床試驗許可(IND),取得IND許可後研發單位才能接著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最後提交藥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報告,通過審查後取得新藥許可(NDA)才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