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相向而行的搜尋結果,共514筆
陸美貿易戰持續降溫。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9日公告,表示將於美東時間10日起,暫停對大陸造船等行業的301條款調查行動,為期1年,包括暫停收取港務費、暫停對陸製起重機加徵關稅等;大陸商務部同日也相應暫停相關反制措施,並暫停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實施反制措施1年。
在吉隆坡中美經貿第五輪談判提前一天結束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領導人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見了面。這是川普2.0治下與中方領導人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但從川普1.0溯源,這也是他與中國領導人的再見面,可謂「梅開二度」。
據大陸外交部網站消息,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英國外交大臣庫珀通電話。王毅表示,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主張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支持全球自由貿易和世貿組織規則,確保全球產供鏈穩定;庫珀表示,英方高度重視對陸關係,期待同陸方加強高層交往,拓展安全、發展和環境等領域合作。
美中科技角力再度牽動歐洲產業命脈。荷蘭在9月底以國家安全疑慮為由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並撤換其中國籍執行長,引發北京強烈不滿。10月初,中國商務部反制,暫停安世產品出口至歐洲,使歐洲汽車產業面臨突如其來的晶片斷鏈危機。
在吉隆坡中美經貿第五輪談判提前一天結束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領導人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見了面。這是川普2.0治下與中方領導人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但從川普1.0溯源,這也是他與中國領導人的再見面,可謂「梅開二度」。
中國和荷蘭針對安世半導體的爭議持續延燒,中國商務部4日批評,荷蘭繼續一意孤行,且無解決問題實際行動,並希望荷蘭從維護中荷、中歐經貿關係大局和產供鏈穩定與安全的角度出發,以負責任的態度與中國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業內部事務。
眾所矚目的2025年APEC終於順利落幕。由於這是川普回任美國總統後首次的亞洲行,加上全球矚目的習川會,及其與日本首位女首相的川高會,再加上APEC數場雙邊會談,都讓此次APEC增添不少話題。此次峰會的成功舉辦,不但對6月剛當選的韓國總統李在明聲望有所助益,也讓千年古都慶州躍上全球舞台,更讓對事隔20年再次承辦的東道主韓國,扮演了地緣政治的重要中介者。然而,熱鬧喧嘩背後,卻是對未來全球經貿發展的隱憂。
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消息,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10月30日在韓國慶州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赤澤亮正,雙方就中日經貿關係等交換意見。王文濤表示,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衝擊國際經貿秩序,雙方應相向而行,用好出口管制對話等機制,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川習會」30日將登場,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表示,中美關係愈有挑戰,愈需要加強領導人的戰略引領,防止誤判。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凱強則認為,即便雙方領導人無法在此次會晤達成貿易協議,至少也能找到足夠共識,作為未來談判基礎。
針對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未提「和平統一」,新任大陸國台辦發言人、經濟局局長彭慶恩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美國總統川普27日自馬來西亞啟程前往日本,途中透露可能在30日「川習會」正式簽署TikTok協議,並罕見透露或將「取消」對中國的301條款調查。川普並稱對美中雙方協商進展樂觀,預期將達成「成功協商」,美財長也預告明年春節前後訪問中國。
據中共黨媒《人民日報》26日深夜刊出「鐘聲」評論文章稱,當地時間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新一輪經貿磋商。雙方以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圍繞一系列重要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就解決各自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這一成果來之不易,也再次表明,中美兩個大國在經貿問題上有分歧很正常,但只要坐下來談,秉持平等協商和建設性立場,完全可以妥處分歧,找到正確相處之道。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當地時間24日與美各界人士交流十五五規畫方針時表示,中國堅定擁抱經濟全球化,且有能力應對內外風險。「小院高牆」、「脫鉤斷鏈」,都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
「川習會」之前,美中26日於馬來西亞舉行貿易談判有重大進展。美國財長貝森特26日表示,雙方已就稀土管制、貿易等問題,達成「非常正面的協議框架」,供美中領袖會晤時進一步確認。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說,希望美中相向而行,進一步積累互信、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邁向更高水準。
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葛里爾,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美經貿磋商。何立峰26日表示,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進一步積累互信、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動雙邊經貿關係不斷邁向更高水準。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臨時取消訪華行程後,執政夥伴有些急了。據觀察者網引述路透10月25日報導,德國執政聯盟中的社會民主黨外交事務發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維奇直言這並非「好兆頭」,他呼籲德國應重新思考對華戰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種積極的、戰略性的外交政策。
《時代》雜誌刊出題為〈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文章,指出在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持續下,台灣才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而讓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日益升級的風暴核心,就是行事強硬的台灣領導人賴清德。
美國《時代》雜誌23日刊出一篇題為〈美國必須慎防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文章,指出在中東局勢緊張、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台灣其實才是當今世界最危險的引爆點,而讓台海局勢更加不穩定、日益升級的風暴核心,就是台灣新上任且行事強硬的領導人賴清德。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20日登場,外界關注「十五五」規畫如何因應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變局。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昨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十五五規畫預料將延續促進兩岸和平、融合交流的方向。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今天登場,外界關注「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如何因應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變局。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近日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十五五」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已充分考慮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並強調以「中國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