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碳邊境稅的搜尋結果,共51筆
為遏止國外低價水泥搶市,財政部今年7月對越南水泥課徵反傾銷稅,根據海關統計,雖然越南進口量確實下降,但印尼卻成長了54%。水泥龍頭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警示出現「移轉效應」,顯示對單一國家課稅已難解決問題。呼籲政府應研議對進口水泥收取碳代金,或制定台版CBAM(碳邊境稅)。
大陸工信部22日發布「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設備更新」與「低碳轉型」將有助大陸鋼鐵業爭取國際市場,也為近年積極轉型為精緻鋼廠的中鋼帶來威脅。中鋼董事長黃建智表示,這代表中鋼的轉型路線正確,未來會繼續堅持並加強研發的速度、深度與廣度,來與大陸鋼鐵業競爭。
高雄市是全台碳排大戶,面對氣候變遷壓力,高雄銀行今(2)日攜手歐萊德公司,在高市圖舉辦《解凍格陵蘭》贈書活動,希望透過書中文字與真實影像,讓讀者親身感受極地暖化帶來的衝擊。
台灣企業正面臨美國對等關稅、新台幣匯率暴衝的嚴峻考驗,還要面對「後頭厝起火」的窘境,包括水泥、鋼鐵等產業,正遭遇他國低價傾銷台灣市場的衝擊,急向政府提起反傾銷訴訟,但曠日費時的調查程序,正義根本來不及申張,蒙受的巨大損害更是難以回復。
友鋮(7718)周一舉行股東會,通過承認113年度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案、113年度盈餘分配案。友鋮去年每股盈餘6.08元,現金股利每股新台幣3.50元,以周一收盤價49.8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7%。展望今年,面對未來經濟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以及區域戰爭地緣政治風險的衝擊、客戶持續去化庫存,公司透過各種應變策略措施,蓄積成長動能,友鋮拓展業務線,開發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並擴大生產線,生產製程中導入自動化智慧製造,以提升自製率,擴大市場占有率。
台幣近期勁升,已進入「2」字頭,看似對傳統水泥業無直接衝擊。但亞泥今(28)表示,匯率升值對公司有正分負分,好處是買煤氣燃料便宜,壞處是進口水泥也變便宜,將對國產水泥造成競爭壓力。
台泥2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對新能源事業尚未賺錢,公開向小股東道歉,但也將炮火指向政府,怒批產業已被國外低價水泥打得「稀里嘩啦」,政府處理課徵越南反傾銷稅卻一再往後推延,財政部調查完,還要經濟部做損害認定,「保護的作為在哪裡?」
東南亞低價水泥大量進入國內,占比逼近3成,財政部日前完成調查,認定越南卜特蘭水泥有傾銷情事,但還需經濟部做產業損害最後認定,才能決定開徵反傾銷稅。這讓水泥大老、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相當光火,今(27)痛批產業已被打得「稀里嘩啦」,政府卻一再往後拖推延,怒批「政府保護的作為在哪裡?」
越南進口卜特蘭水泥低價搶市,遭國內業者告狀傾銷。財政部今(21)公告最終認定結果,確認越南廠商確有傾銷情事,可開徵13.59%至23.2%反傾銷稅,但仍需經濟部做產業損害「最後調查認定」。對此國內水泥頭台泥發出聲明,呼籲經濟部加速完成最終確認,另外,為維護員工生計與業界競爭力,快對進口水泥推出台版碳邊境稅。
英國與歐盟在19日英歐高峰會前夕,就國防、安全、漁業及青年流動性等多項重大議題達成初步協議,被視為2020年英國脫歐以來最重大的英歐關係修復協議,也為英國企業參與大型歐盟國防合約鋪路。
瞄準全球減碳趨勢,以及因應各國陸續開碳邊境稅等需求,台肥宣布開始供應認證藍氨給半導體業者,助力半導體業加速淨零。太平洋自行車集團旗下的鴻太科技,發布全球首個通過國際權威碳權認證的「自行車通勤減碳方法論」,與歐美大型金融×租賃平台Bike-to-Work攜手合作,為其提供創新的減碳方案,協助爭取更多以「零碳排」為目標的企業客戶。
台電RE30低碳電預定7月首度開賣,因為摻配3成綠電,電力排碳係數將降為較漂亮的0.337公斤。不過如此沒有購買的廠商,是否用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被墊高?對此台電已與環境部協商,取得同意將多出碳排轉給沒有出口需求的民生住戶,未來電力排碳係數公布也將多區分產業、民生類別。
每年11月我們都會見證一個數萬人參加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今年是第29屆(簡稱COP29),事實上,此會議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定等三個聯合國環保公約締約國會議,其中京都議定書是UNFCCC的補充條款,而巴黎協定是取代京都議定書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目標是全球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就任就一件事就是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課徵10%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會採取報復措施;加拿大總理則致電川普尋求解決方式。至於中國大陸,聽說可能會採取讓人民幣眨值的方式來因應。雖然有學者說,美加墨有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川普若對加、墨加徵關稅,將面臨法律問題,所以川普可能只是想施加壓力增加談判籌碼。可是以川普當過4年總統的經驗來看,他曾在就任第一天就簽署美國退出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因此他在第二任期簽署加徵上述三國關稅的可能性的確不小。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墨西哥商品課的說,他們一定會採取報復措施;而加拿大總理則立即打電話給川普,尋求解決的方式,同時也召開緊急會議;至於中國大陸方面,則聽說可能會採取讓人民幣眨值的方式來因應。雖然有學者說,因為目前美加墨三國有簽署自由貿易協議(USMCA),因此如果川普真的對加墨兩國加徵關稅,將會面臨某些法律上的問題,所以川普的說法可能只是想要施加壓力,來增加未來的談判籌碼。可是以川普當過四年總統的經驗來看,他曾在就任的第一天就簽署美國退出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TPP)的例子,因此他現在在就任第一天就簽署加徵上述三國關稅的可能性的確不小。
歐盟、英國都要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台版CBA」也有譜。環境部今在立法院指出,去年6月就開始跨部會討論,但為避免被說貿易障礙,明年會從要求進口水泥、鋼鐵業開始申報產品碳含量,做為台版CBAM規劃的第一個步驟。
環境部8月底發布「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等碳費三法,象徵著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
據觀察者網報導,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電動汽車,美國、歐盟先後揮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據路透9月6日報導,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中國電池顯然是美歐的下一個目標,「但在這場較量中,西方想要取勝似乎更加困難」。
響應行政院「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鋐昇實業計畫挹注31億元於高雄仁武產業園區興建仁武新廠共計9,200坪,結合低碳及5G AIoT智慧製造基地成為該集團全球運籌中心,預計將打造逾249個就業機會,包含20位研發人才,並進一步能帶動本土產業及供應鏈發展,增加經濟動能,厚植台灣產業發展實力,貫徹「根留台灣、永續經營」營運發展目標前進。
環境部近日召開碳費審議會,並提出模型估算以每噸100至1000元評估,但有學者指出,即使只考慮因應世界各國的碳邊境稅,目前與歐盟碳邊境稅掛勾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每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也在70歐元(約新台幣2488元)之譜,且2023年2月時EU ETS 每一噸二氧化碳的價格更曾超過105歐元(約新台幣3732元),應至少評估一噸二氧化碳3000元的費率影響,才能充分因應世界各國的碳邊境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