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確診高峰的搜尋結果,共07筆
端午將屆,身兼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28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現正處於升溫階段,預計6月底、7月初達高峰,衛福部疾管署已儲備足夠的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國內防疫量能相當充裕,國人無需驚慌,更不用囤積物資,這段時間出入公共場所應佩戴口罩。
新冠疫情近期急遽攀升,衛福部疾管署原預估疫情最高峰,單周上看15至20萬人染疫,不過,疾管署署長莊人祥今(28)日再度上修數字,預估6月底、7月初這波疫情高峰,染疫人數單周將超過20萬人,且會持續約3周,從5月底起截至8月初,約2個多月時間,全台染疫人數將會超過170萬人。
雖然10月至12月北太平洋西部海域仍有颱風生成可能,不過目前颱風季已經過去。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隨著颱風離開,「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又來了」,這種細菌導致肺炎的死亡率約一兩成,但若造成瀰漫性感染,死亡率卻高達八成,「高風險對象是:糖尿病、肝病與腎病與其他慢性病患者」。
山陀兒颱風帶來豪雨,各地傳出淹水災情,恐導致類鼻疽、登革熱2傳染病疫情升溫,民眾可能因接觸污水、污泥而感染病菌,環境積水也可能滋生病媒蚊。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發布醫界通函,籲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發現疑似傳染病個案,應立即詢問、通報、採檢送驗。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警告,新冠病毒感染正在全球範圍內激增,並且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很快得到改善,而近期大陸確診率上升,讓人擔心疫情是否將捲土重來?專家分析,免疫力下降,或許是夏季確診高峰的原因之一,對於部分高危人群來說,準備好抗新冠病毒藥物依然有必要性。
凱米颱風七月重創中南部,超過六縣市嚴重淹水,引發類鼻疽疫情!疾管署今天發出醫界通函,指出颱風後本土類鼻疽暴增11例,包括高雄8例、台南2例、嘉縣1例,11人均住院,其中3人住加護病房,今年累計18例,創五年同期新高。疾管署表示,國際上報告類鼻疽死亡率可達40-75%,死亡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