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福衛的搜尋結果,共101筆
國家太空中心(TASA)研製的福衛八號首枚「齊柏林衛星」,預計於台灣時間11月11日凌晨2時18分,在美國搭上SpaceX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升至太空,這是台灣首宗自製衛星星系,任務由8顆衛星組成。
外送員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不過相關保障卻處於灰色地帶,為此立法院將審議「外送員專法」,藍、綠、白3黨都表態支持,不過法案還沒上路,已經引發不少熱議甚至爭議。而「Yahoo奇摩新聞」近日也發起網路民調,結果顯示「不會繼續使用外送」占多數。
賴清德總統4日出席《工商時報》舉辦的「壯大資產,迎向黃金年代」台北論壇開幕式,他在致詞時,肯定台灣金融市場持續增長,股市突破新高,顯示台灣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他指出,政府推動「三大面向」經濟發展策略,朝向智慧化、數位化發展,持續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讓產業茁壯,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國家級重大施政目標,期望將台灣資本市場,打造成亞洲那斯達克。
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工商時報舉辦的「壯大資產管理 迎向黃金年代」台北場論壇開幕式致詞時,肯定台灣金融市場持續增長,股市突破新高,顯示台灣企業競爭力提升。他指出,政府推動「三大面向」經濟發展策略,朝向智慧化、數位化發展,持續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讓產業茁壯。他說,政府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希望把豐沛資產留在台灣,「美國有Golden Age,台灣也應有自己的黃金年代。」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預計第四季發射,起運典禮上,賴清德總統親臨並命名為「齊柏林衛星」,象徵台灣在太空科技領域的里程碑,總統這番期許,宣示未來要逐步打造Made in Taiwan的衛星產業鏈,而觀察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的深厚基礎下,尚難在太空產業大展身手,除資金與人才,更重要的是國際現實與產業結構斷層。
東海大學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太空中心推出「火星任務十週年特展」,首度亮相太空生存研發成果,包含以塑膠作為火箭燃料與太空材料、肌少症食品研製為太空人的保健食品、畜牧機器人將成太空殖民的食物生產工具等前瞻技術,帶領民眾一窺太空生活的未來樣貌。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簡稱「福衛八號」)規劃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FS-8A)今(7)日正式從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裡面的關鍵元件有84%國產,自製率創下新高,包括芳興、原相、保勝光學、漢翔工業等十餘家台灣供應鏈,共同協助國家計畫參與這一波太空兆元商機。
華航(2610)第六度榮膺載運國家人造衛星赴美任務,8日晚間以777F貨機協助國家太空中心(TASA)載運「福爾摩沙衛星八號」首顆衛星至美國洛杉磯機場,再運送至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由SpaceX基地進行發射。華航自1999年首次運送人造衛星以來,肩負重大使命超過25年未曾間斷,一路見證國家太空科技發展的進程。
中華航空第6度榮膺載運國家人造衛星赴美任務,8日晚間以777F貨機協助國家太空中心(TASA)載運「福爾摩沙衛星八號」首顆衛星至美國洛杉磯機場,再運送至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由SpaceX基地進行發射。華航自1999年首次運送人造衛星以來,肩負重大使命超過25年未曾間斷,一路見證國家太空科技發展的進程。
中華航空(2610)第六度榮膺載運國家人造衛星赴美任務,8日晚間以777F貨機協助國家太空中心(TASA)載運「福爾摩沙衛星八號」首顆衛星至美國洛杉磯機場,再運送至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由SpaceX基地進行發射。華航自1999年首次運送人造衛星以來,一路見證國家太空科技發展的進程。
國民黨立委林德福今在立法院財委會等六委員會聯席會中,詢問對美軍購,到底有多少錢付了沒拿到貨,國防部戰規司長黃文啓表示,目前總共預付300餘億美元軍購案,實際支付108億美元,多數屬於已經交付,是否提前支付這些錢而沒有使用,必須和美方計算才有辦法回答。
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八號首顆衛星7日從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送往美國,預計第四季發射升空。總統賴清德起運典禮時表示,象徵我太空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讓台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舞台。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並於今(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的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連續舉辦9年的新竹市國際風箏節,今年預計在10月3至5日辦理,今年以「箏霸星際」為主題,結合科技與宇宙元素。太空中心太空教育辦公室副主任郭添全25日表示,風箏的展示與科普的互動,讓民眾近距離接觸衛星奧秘,也提前認識年底要升空的福衛8號衛星。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20日落幕,匯聚來自15國490家廠商、使用1,500個攤位,展出規模較上屆大幅成長逾七成,堪稱歷屆最大。三天展期吸引逾3.6萬參觀者進場,較上屆成長近2倍,前5大參觀買主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及南韓。
立法院19日正式開議,行政院聚焦力推落實經濟、民生、青年、弱勢等四大優先政策,主要包含企業併購法、AI基本法等20項法案,如再加計總預算等預算案與海纜七法,共涉及30項法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盼行政與立法兩院攜手一起推動上述法案。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周四假台北南港展覽1館登場,匯聚來自15國490家廠商,使用1500個攤位,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外貿協會黃志芳董事長在開幕致詞中指出,台灣以創新、韌性與信任,已在國際舞台展現關鍵角色,從低溫測試、無人機應用到太空通訊合作,成果斐然;並強調現代防衛正由AI、低軌衛星與無人載具驅動,台灣具備智慧化作戰與太空系統整合實力,打造韌性供應鏈,與全球夥伴共同構築可信賴的合作網絡,讓台北航太展成為創新與合作的起飛跑道。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 2025)18至20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匯聚來自14國逾400家廠商,使用超過1,400個攤位,首日還將舉辦2025年航太產業政府採購洽談會。
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的202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將於下周9月18日至2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開展。這場亞太地區關鍵的國防航太交流盛會,將透過國際論壇、產品發表、採購洽談與無人載具實測等活動,其中展會已吸引來自超過60國專業買主預先登記參觀,顯示TADTE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高度關注與商機潛力,成為全球產業鏈的焦點舞台。本屆展覽將展出多項具前瞻性的國防航太成果,「海鯤號」潛艦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度在展會中亮相,而「福衛八號」(FS-8A)是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預計10月搭乘SpaceX獵鷹九號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