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稅務總局的搜尋結果,共106筆
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自1日起開始實施。最新數據顯示,新政實施首周購物金額達5.06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1.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逾3成。
大陸最新黃金稅收政策上路,從11月1日起,零售商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入黃金時,其享有的增值稅抵扣額從13%降至6%,等於零售商購金成本將大幅增加至少7%,金飾價格料將顯著上揚。
大陸自11月1日起實施新黃金稅收政策,消費者購買金飾的成本上升,拖累港股金飾類股3日全面走弱。老鋪黃金一度重挫9.4%,低見620元港幣,創逾7個月新低;周大福、六福集團與周生生同跌逾7%,周六福一度挫逾3%。
大陸取消黃金零售的增值稅抵扣優惠政策。花旗表示,稅收政策的突然調整似乎將珠寶商黃金採購的增值稅抵扣率從13%降至6%;最壞情況下,這一變動可能導致黃金採購成本上升約7%。
中新社1日報導,中國大陸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1日發布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公告。公告自當天起實施,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
大陸央視1日報導,為了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國大陸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公告,從11月1日起,調整升級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政策有不少亮點,比如將離島免稅商品提高至47大類,同時增加大陸商品種類,對島內居民購物也有新要求。新政策有利於擴大離島免稅政策享惠面,增加商品供給,改善消費者購物體驗,提升島內居民獲得感,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中新網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網站28日消息,今年4月以來,大陸離境退稅政策不斷優化,便利化服務舉措持續升級,有效激發境外旅客入境消費活力。最新稅收數據顯示,相關政策措施實施以來,辦理離境退稅人數明顯增加,退稅金額顯著增長。今年1—9月,辦理離境退稅境外旅客人數同比增長229.8%,退稅金額同比增長97.4%。
大陸財政部網站17日公告指出,為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購物需求,與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印發公告,調整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將擴大免稅商品範圍,增加寵物用品、微型無人機、小家電等商品,讓整體離島免稅商品由45大類提高至47大類,並定於11月1日起實施。
《北京日報》微信公號16日報導,中國大陸202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從15日起開始報名。首日報名情況十分火熱。根據華圖教育統計,截至10月15日17時,已報名人數達18萬9955人,最大競爭比為162:1。山東、北京成報考熱點地區。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公告,依據中國最新稅務申報規定,將向中國稅務機關報送所有中國賣家的營運資訊。即使中國賣家僅在亞馬遜美國或其他非中國地區的商城銷售商品,相關資料仍會納入涉稅資訊報告,並由平台直接報送中國政府。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告,將向中國稅務機關報送所有中國賣家訊息,即使中國賣家僅在非中國地區的亞馬遜商城銷售商品,訊息仍會被納入涉稅訊息報送範圍,並報送給中國政府。
中新網9日報導,中國大陸稅務總局利用增值稅發票數據,分析大陸十一國慶中秋假期相關消費行業銷售收入情況結果顯示,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5%,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分別增長3.9%和7.6%。數位產品、汽車消費增長較快、金銀珠寶銷售增幅較高,旅遊、文化藝術體育服務需求強勁,食品及保健品消費平穩增長。
大陸「十一」與中秋連假結束,根據新華社9日引述大陸國家稅務總局的最新增值稅發票資料顯示,在「十一」國慶與中秋假期的全大陸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年增4.5%。
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起,一批新規將在中國大陸落地實施,涉及民航鐵路客運、基本農田保護、低空旅遊業態、醫療器械網路銷售、反不正當競爭等方面內容,涵蓋整治「內卷式」競爭、優化低空消費環境、規範互聯網貸款等行為。
大陸央視報導,「入境流量」變「消費流量」。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離境退稅商店數量已超過1萬家。
大陸稅務機關近日針對享受租稅協定優惠的非居民企業全面嚴格稽核,焦點放在「受益所有人」(Beneficial Owner)身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已有企業因未符合規定,被補繳上億元人民幣稅款。
大陸國家稅務總局7月7日發佈公告,將「買單出口」納入規範監管,強化出口企業監管,且深圳市稅務局一次性公佈9起稽查案例。台灣會計師示警台商,買單出口的風險早已遠超其便利,除有違法問題外,更造成主動放棄退稅紅利、外匯資金流混亂、成本核算失真等3項侵蝕利潤隱憂。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稅務總局10日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離境退稅商店數量已超過1萬家。
澎湃新聞23日報導,中國大陸部分地區透露,已提前育兒補貼申領開放時間。例如甘肅省隴西縣衛健局在官網公布《育兒補貼政策解讀》,育兒補貼是國家為支持家庭養育嬰幼兒、緩解家庭養育壓力而設立的一項補貼制度,甘肅於8月26日正式上線。
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16日報導,近年來,中國大陸快遞業以年均30%增速狂奔,成為全球最大快遞市場。但繁榮背後,「價格戰」卻讓行業陷入「內捲」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