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精準治療的搜尋結果,共215筆
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衛福部統計顯示,2024年全台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35萬人,其中阿茲海默症占七成以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2日宣布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欣智樂」(Donanemab)施打,象徵國內臨床治療正式導入可延緩病程的新型藥物。
中裕(4147)22日上午8時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公告,其新創新發表的「新型靶向CD4免疫細胞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HIV治療上取得前瞻性成果,百億美元HIV藥物市場商機在望,推升中裕股價飆高,只花不到15分鐘,就拉出逾半根漲停。
中裕(4147)今(22)日於全球感染疾病領域年度盛會ID Week 2025中,發表其創新的「新型靶向CD4免疫細胞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在HIV治療上的前瞻性成果。中裕開發出全球首創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TMB-365-ADC,展現出高度精準的CD4免疫細胞靶向能力與顯著的抗病毒活性,為愛滋病精準治療、功能性治癒與長期安全管理提供嶄新策略。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現行手術、化療與放療雖然能延長病童壽命,但副作用極大,陽明交大生化所王琬菁、腦科所蔡金吾團隊研究關鍵發現,鎖定「細胞天線」抑制小腦髓母細胞瘤,為日後精準治療鋪路,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三軍總醫院昨日正式發表全臺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該系統具備智慧化透析醫療管理、跨平臺資訊整合、創新式病人照護與品質監測模式、全臺首創醫護專用App、病人端居家照護App、全球首創雙語透析摘要(FHIR-ready)等6大創新特色,助國人骨質疏鬆預測及精準治療,有效提升醫療照護效率。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惡性腦瘤,長期以來對病童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目前臨床仍以手術、放療及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但常伴隨嚴重的長期副作用,例如認知障礙及次發性癌症,現在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找了一個極具潛力的治療標靶,為日後的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長期以來對病童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陽明交大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王琬菁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蔡金吾研究團隊,結合小鼠與斑馬魚模型,首度揭開兩個關鍵基因TTBK2和HUWE1在小腦發育與髓母細胞瘤生成中的核心角色,找到極具潛力的治療標靶,為日後的腦癌精準治療鋪路。
巴拉圭共和國眾議院議長拉托雷(Raúl Luis Latorre Martínez)9日上午率領包括外交委員會主席阿納斯克、台巴友好委員會主席噶瑪拉在內的18人國會代表團,應邀來台參加雙十國慶,並專程參訪臺北榮民總醫院。此次訪團為巴國歷來規模最大的國會出訪,充分展現巴拉圭對臺灣醫療實力與雙邊合作的高度重視。
長庚紀念醫院宣布整合「臨床代謝體學核心實驗室」與「臨床蛋白質體核心實驗室」,打造雙核心研究平台,新平台將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結合高維度生物資料與臨床資訊,進行疾病分類、風險預測與個人化治療模型建構,為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提供強力後盾。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但危險性卻常被低估,若長期未治療,心臟不規律跳動會讓血液滯留於心房,形成血栓並隨血液進入腦部,引發缺血性腦中風。80歲李伯伯多年飽受心房顫動折磨,雖然用藥物控制病情達20年,但期間反覆發作,直到接受脈衝場消融術(PFA)治療,症狀顯著改善,恢復健康自在的生活。
為緩解急診壅塞狀況,衛福部擬比照日本推動「假日急症中心(UCC)」,專收檢傷分類4~5級的輕症患者,促進民眾分流就醫。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目前人力、經費都到位,本周共擬會討論通過後,估計最快11月實施,正積極規畫台北市、桃園市各開設3處。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但現行住院醫療保險,不涵蓋在宅醫療行為。衛福部、金管會達成共識,由壽險公會研議「一年期在宅醫療照護險新保單」,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指出,今年底有機會上路,除了居家醫療,未來也期望將門診治療納入醫療保險。
依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至少有200萬人有慢性失眠困擾,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很多人以為可能只是壓力大睡不好,但有相當比例的失眠患者,背後真正的元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由富邦證券輔導的禾榮科(7799)15日以承銷價每股600元正式掛牌上市,為台股資本市場注入新動能。禾榮科深耕加速器硼中子捕獲治療(AB-BNCT)領域,憑藉多項關鍵技術優勢,可以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治療,不影響正常的健康細胞,對病患是一大福音。上市後,禾榮科將善用資本市場資源,持續強化技術研發與國際佈局,目標成為引領AB-BNCT精準癌症治療的國際級領導者。
全台近200萬人具有憂鬱傾向,就如同一場「情緒感冒」,需要專業協助。醫師指出,多數憂鬱症患者可妥善控制病情,但有2、3成患者反覆發作,更有部分會惡化成重度憂鬱症,在治療上面臨極大挑戰,透過新型血液檢測,可幫助精準用藥,減少換藥的煎熬。
專注於癌症精準治療領域的生技股王禾榮科(7799)今(15)日以每股承銷價600元正式上市,挾著全球BNCT(硼中子捕獲治療)未來十年內有機會呈現爆發式成長,晨盤股價最高曾衝上776元,漲幅逼近3成,蜜月行情甜滋滋。
三軍總醫院昨日與醫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共同推動AI數位病理與癌症篩檢新技術,建構臺灣自有的數位病理資料庫與診斷模型,此次合作不僅開啟癌症早期檢測與臨床應用新里程碑,也展現「技術創新」、「醫療升級」與「國防韌性」3大亮點,並預計將成果推向國際,凸顯臺灣在生醫產業的創新實力。
富邦證券輔導的禾榮科技(7799)昨(4)日完成競價開標。本次禾榮科辦理競價拍賣,股數為11,375仟股,最低得標價格為每股新台幣668.88元,最高得標價格為每股873.00元,得標加權平均價格為每股720.93元,承銷價訂為600元。另外,本次亦辦理公開申購,股數為2,843仟股,申購價格為600元。禾榮科公開申購期間至9月5日,9月9日公開抽籤,預計9月15日掛牌上市。
全福生技(6885)參與康百事生物資訊現金增資,最高投入1.5億元拿下42%股權,第3季就會併入合併報表,透過直接投資方式投入精準醫療領域。另外,與亞果生醫(6748)簽署共同研發合作意向書,結合雙方強項探索發展合併療法。董事長林群強調,全福正從單一開發模式,轉向「共同研發 + 投資併購」雙引擎的加速成長策略,未來將持續推動創新藥物、再生醫學與精準醫療的全面發展,邁向全球領導地位。
52歲邱先生長期飲食不正常,又有抽菸習慣,多年前騎車感覺屁股腫痛但不以為意,直到2年前才發現已是大腸癌第三期,不適合開刀,陸續接受多種治療仍兩度復發,後來採用三合一的創新療法,在局部腫瘤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搭配精準放療、熱療,2項腫瘤指數皆下降,影像檢查也有明顯進步,症狀幾乎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