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糧食產量的搜尋結果,共58

  • 陸糧倉充裕 年均收購逾4億噸

    陸糧倉充裕 年均收購逾4億噸

     大陸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局長劉煥鑫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大陸年均糧食收購量在4億噸以上,市場化收購占收購量九成以上;大陸糧食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過7.3億噸。副局長秦玉雲則稱,近3年糧食儲存、加工、運輸環節,糧食年均損失量僅占當年糧食產量2%。

  • 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躲哪最安全」?8國家被點名是避風港

    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躲哪最安全」?8國家被點名是避風港

    全球局勢持續緊張,從俄烏戰爭到加薩衝突,國際間的不安感升高,也讓「若第3次世界大戰爆發,哪裡最安全?」成為熱門話題,外媒整理出8個被認為是戰時最有可能倖免的避風港,包括瑞士、冰島、阿根廷、巴拉圭、蒙古、斐濟、紐西蘭與馬達加斯加,這些國家大多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地理位置遠離主要戰區,且具備高度自給自足或中立的特質,因此被列為潛在的安全地點。

  • 強化糧油儲備 陸36城保15天供量

    強化糧油儲備 陸36城保15天供量

     大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劉煥鑫14日透露糧食應急保障能力指出,大陸已建成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華中、西北、東北等7個區域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此外,十四五時期年均糧食收購量在4億噸以上,糧食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過7.3億噸。

  • 梨樹模式 東北黑土地保衛戰

    梨樹模式 東北黑土地保衛戰

     大陸東北黑土地素有「耕地大熊貓」之稱,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根基。然而,隨著長期深翻耕作和化肥使用過度,這片肥沃土地正面臨有機質流失、地力下降的嚴峻挑戰。如何守護黑土地成為農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吉林梨樹縣誕生並逐漸推廣的「梨樹模式」,正為這片黑土地蓋上一層保護被,探索出可持續利用的新路徑。

  • 陸年均糧食收購超過4億噸 人均占有量達500公斤

    陸年均糧食收購超過4億噸 人均占有量達500公斤

    大陸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局長劉煥鑫14日表示,十四五時期,大陸年均糧食收購量在4億噸以上,全大陸糧食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過7.3億噸。副局長秦玉雲則稱,近三年糧食儲存、加工、運輸環節,糧食年均損失量僅占當年糧食產量2%。

  • 清代就有「大數據」皇帝靠廢話連篇的奏摺治理天下

    清代就有「大數據」皇帝靠廢話連篇的奏摺治理天下

    清代奏摺制度表面看似繁瑣無聊、廢話連篇,官員上報各種微不足道的日常瑣事,但背後卻是皇帝掌控政權的重要工具,透過層層奏摺,皇帝能掌握地方動態、了解官員忠誠與能力、維持中央集權,並藉由不厭其煩的批復,建立君臣情感聯繫,成為治理天下、鞏固皇權的利器。

  • 水果出口亮眼!大陸蜜柚、葡萄跨海登紐西蘭與全球市場

    水果出口亮眼!大陸蜜柚、葡萄跨海登紐西蘭與全球市場

    大陸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大陸秋糧陸續進入收穫期、水果出口總量增長,農業多面向數據凸顯經濟韌性與活力。

  • 陸秋糧主產區多措並舉打「蟲口奪糧」仗  科學防治保豐收

    陸秋糧主產區多措並舉打「蟲口奪糧」仗 科學防治保豐收

    新華網 |19日報導,中國大陸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要完成今年糧食產量1.4兆斤左右的目標任務,關鍵看秋糧。8至9月是秋糧產量形成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多發重發期。不利因素帶來病蟲害防治新挑戰,要以「人防+技防」科學防治保豐收、多措並舉打贏「蟲口奪糧」仗。

  • 陸糧食產量首破1.4兆斤!人均占有量達500公斤

    陸糧食產量首破1.4兆斤!人均占有量達500公斤

    大陸界面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國新辦16日舉行農業農村部「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有關情況。「十四五」以來,大陸糧食產量邁上新台階,糧食產量2015年首次達到1.3兆斤(市斤,每斤500公克),之後穩定保持在1.3兆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兆斤,達到14130億斤,比2020年增產740億斤。大陸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500公斤,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 陸「科技護航+精準服務」 智慧耕作力保秋糧豐收

    陸「科技護航+精準服務」 智慧耕作力保秋糧豐收

    大陸央視報導,全年糧食產量大頭在秋糧,距大面積收穫大約1個月時間,中國大陸各主產區因地制宜加強田管,全力爭取秋糧豐收。

  • 研究:若氣候無變化 全球小麥產量將增加10%

    研究:若氣候無變化 全球小麥產量將增加10%

    「小麥」是人類常見的糧食作物,但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顯示,今年高溫及乾旱導致歐洲部分地區、中國及俄羅斯等小麥的供應量,相較過去50年沒有氣溫升高及其他氣候影響,降低了8%至12%。

  • 數說經濟:陸多項指標實現穩步增長經濟提質向好

    數說經濟:陸多項指標實現穩步增長經濟提質向好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在企業銷售、水利建設、夏糧生產、首發經濟、鐵路運輸等方面取得最新數據顯示,多領域多項指標實現穩步增長,大陸經濟穩中提質持續向好。

  • 氣候骨牌效應:聖嬰現象致東南亞害蟲跨境威脅陸糧食安全

    氣候骨牌效應:聖嬰現象致東南亞害蟲跨境威脅陸糧食安全

    澎湃新聞14日報導,北京大學聯合德國萊布尼茲協會下的農業景觀研究中心等中外科研機構,近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食品》發布研究表明,在聖嬰現象影響下,東南亞遷飛性害蟲將大量繁殖,並跨境遷移至中國大陸,導致華南水稻病蟲害加劇,對水稻產量產生潛在影響。這意味著,大尺度氣候波動,藉由跨境聯動機制,影響糧食產量,他國氣候變化,最終可能引起大陸糧食安全問題。

  • 打破數據孤島!陸力推「可信數據空間」促數據價值釋放

    打破數據孤島!陸力推「可信數據空間」促數據價值釋放

    據澎湃新聞報導,數據是數位經濟的核心生產力,數據流通正在從「內循環」走向「外循環」。但由於信任缺失,數據價值釋放面臨缺乏加工、缺乏融合、缺乏驗證三大難題。

  • 韓俊:大陸糧食供需處於緊平衡

    韓俊:大陸糧食供需處於緊平衡

    大陸農業農村部長韓俊8日強調,儘管2024年大陸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兆斤新台階,但境內糧食供需仍處於「緊平衡」狀態,隨著生活水準提高,糧食消費尤其是間接消費將持續增長,糧食安全這根弦必須始終繃緊。

  • 陸媒分析兩會數據   首提1.4兆斤糧食產量新目標依據與實現

    陸媒分析兩會數據 首提1.4兆斤糧食產量新目標依據與實現

    新華網 8日報導,大陸在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1.3兆斤(市斤,折合6.5兆公斤,下同)以上、2024年突破1.4兆斤新台階後,首次在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糧食產量提出1.4兆斤左右的新目標。依據何在?

  • 陸經濟續拚保5 赤字率升至4%

    陸經濟續拚保5 赤字率升至4%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進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將GDP成長目標定為5%左右、連續3年持平。但擬將赤字率上調至4%,預計規模增至5.66兆元(人民幣,下同),宏觀政策則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打好政策「組合拳」,發布實施政策能早則早、寧早勿晚,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

  • 解讀陸政府工作報告:兩關鍵字「穩」、「進」

    解讀陸政府工作報告:兩關鍵字「穩」、「進」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年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隨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了「穩」和「進」兩方面的具體表現。

  • 600字極簡版!3分鐘看懂陸政府工作報告

    600字極簡版!3分鐘看懂陸政府工作報告

    澎湃新聞報導,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開幕,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結束,即時推出600字極簡版。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