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美國港口的搜尋結果,共151筆
陸美貿易戰持續降溫。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9日公告,表示將於美東時間10日起,暫停對大陸造船等行業的301條款調查行動,為期1年,包括暫停收取港務費、暫停對陸製起重機加徵關稅等;大陸商務部同日也相應暫停相關反制措施,並暫停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實施反制措施1年。
美國政府正落實總統川普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臨時貿易協議中、承諾的一項關鍵讓步,準備暫停實施針對中國造船業的一系列懲罰性措施。
就在美國正式宣布,將暫停對跟大陸有相關聯的船隻,暫停收取為期1年的港口費之際,川普政府於美東時間6日表示,將對大陸在造船以及海運物流等全球主導地位進行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後,對北京因芬太尼問題而加徵的關稅由20%降至10%。川普今天進一步表示,一旦看到中方遏止芬太尼流入美國的成果,「我們就會撤掉另外10%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舉行「習川會」,會後川普滿意地表示,此次會談「滿分10分有12分之高」,雙方「已達成共識」,預計很快簽署協議。看似美中貿易談判已有完美的結果,實際上恐非如此。
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字節跳動公司旗下美國版TikTok的控制權轉移以及與加拿大的貿易爭端發表最新談話。
美中兩國談判代表周日(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敲定了一項貿易協議框架,供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周晚些時候會面時做出最終定奪。根據該協議,美國將暫停對中國加徵巨額關稅的措施,而中國也將暫停其稀土出口管制。
中美就港口船運掀起新一波交鋒。外媒22日引述船舶追蹤平台Kpler數據顯示,截至19日當周,船隻在抵達中國港口後,平均需要2.66天才能進入泊位,比此前一周耗時多出17%,創今年最長時間。
在中美貿易壁壘重新開戰下,SCFI指數大漲,萬海(2615)等貨櫃三雄股價再度上揚。萬海將於10月底與長榮、陽明共同開通「華北—印尼直航線」,進一步擴大東南亞市場。
大陸工信部數據顯示,2025年1~9月,中國造船完工量3,853萬載重噸,年增長6%;新接訂單量6,660萬載重噸,年減23.5%;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24,224萬載重噸,年增長25.3%。
美中貿易烽火再起。北京本月9日突然限縮稀土出口,美國總統川普11日宣稱最快11月1日起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0%關稅反制。最新一次叫陣未滿1星期,川普17日表示,對中100%關稅無法長期持續,並強調這波僵局始於北京對於稀土出口加強控管,「是他們逼我的」。
日前大陸突然宣布多項貿易反制措施,包括10月9日對稀土、鋰電池、石墨、超硬材料的出口管制,及10日對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等。9日美國反應還不大,10日川普總統終於坐不住了,嚴詞批評北京,並宣布將對中國進一步徵收100%關稅。
不久前中國大陸突然宣布多項貿易反制措施;包括10月9日對稀土、鋰電池、石墨、超硬材料的出口管制,以及10日對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等。9日美國反應還不大,10日川普總統終於坐不住了,嚴詞批評北京的「敵對貿易行為」,並宣布將自11月1日起對中國進一步徵收100%關稅。
全球海運市場在10月下旬出現轉折信號,中美兩國相互課徵港口費,引發美國航線運價急漲;歐洲線跌至損益平衡線後出現止跌回穩;加上以巴戰火後的重建題材帶動中東區域運輸需求,市場氣氛明顯轉暖。
美國與中國大陸14日起對海運公司徵收港口費,美國徵收港口費的用意之一是對抗中國在商業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究竟川普徵收港口費是否有助於重振美國造船業?
投組表現: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所有中國船東或營運商使用中製船舶進入美國港口的航程,徵收「港口費」。此舉不僅震撼全球航運業,也再次暴露川普政府對全球供應鏈與制度治理的根本誤解。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政策。中國也宣布向美船徵收「報復性港口費」做為反制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繼中國上周祭出加強稀土出口管制,威脅將加徵100%關稅以反制後,12日又釋出善意,願與中國繼續談判,被外界質疑他向來慣用的先叫陣後退縮的TACO戲碼又再度上演。美國財長貝森特13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過去幾天曾急遽升溫的美中緊張局勢已出現大幅緩和、習川會可望月底如期在韓國舉行。他還強調在習川會召開前,他計畫先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進行會面。
美國總統川普因中國大陸9日加強稀土管制,威脅加徵100%關稅而撼動全球市場,但12日釋出善意願與中國達成協議,被質疑又玩弄先叫陣後退縮的TACO戲碼。美國財長貝森特已透口風,月底的川習會仍可望如期舉行。
運價第三季旺季不旺,貨櫃三雄公布9月營收均較去年同期下滑2成以上,長榮(2603)年減32.52%,陽明(2609)年減40.94%,萬海(2615)年減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