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老鼠會的搜尋結果,共265筆
《2020台灣國家鳥類報告》出爐,其中「鳥類中毒危機」章節由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洪孝宇負責撰寫。毒害鳥類最嚴重的為農藥加保扶及二代老鼠藥,雖然防制農田的鳥害及鼠害,卻也造成生態失衡。
內政部大力推動換發數位身份證,日前公布賞金獵人活動計畫,台灣人權促進會今天痛批內政部不顧學者專家反對,執意邀請新竹市民「自願」參與試辦,無異將風險轉嫁到新竹市民個人身上,呼籲新竹市民拒當白老鼠,並要求中央立即停止試辦計畫。
知名火鍋「橘色涮涮屋」因精緻的服務與餐點,有火鍋界LV稱號;日前一對大學生情侶存錢來吃火鍋,竟發現一隻老鼠在座位下亂竄,甚至鑽進女友的褲管裡,讓她當場嚇到崩潰大哭,店員則趕緊把老鼠抓起來,業者強調是第一次發生,當下已立刻退款。該火鍋店目前已休館兩天(16、17日),進行全面性再次消毒。
立法院日前排案審查監察院人權會職權行使法草案,但被民進黨團打槍,質疑人權會擴權。據了解,為了促成草案過關,監察院長陳菊在立院排審法案前,曾率監委與民進黨團溝通時,黨團總召柯建銘仍堅決反對,事後陳菊再率監委與柯建銘溝通,人權會委員表達願意退讓,「尊重立法院意見」,全案朝撤案重新提案前進。
台北市議會審議環保局明年病媒環境用藥預算,議員王世堅分享中山市場爆發鼠患,最後養3隻貓,以最自然、環保方式解決,議員張茂楠則建議市府考慮和動保處合作,在每個傳統市場養10隻貓防老鼠。但環保局對此回應,主要是不要有食物,否則再多貓還是一樣;有市場自治會認為,貓會偷吃市場食物,甚至和老鼠玩在一起。
台北市議會審議環保局明年病媒環境用藥預算,議員王世堅分享中山市場爆發鼠患,最後養3隻貓,以最自然、環保方式解決,議員張茂楠則建議市府考慮和動保處合作,在每個傳統市場養10隻貓防老鼠。環保局對此回應,主要是不要有食物,否則再多貓還是一樣;有市場自治會認為,貓會偷吃市場食物,甚至和老鼠玩在一起。
紐約已經被大群肥鼠們佔領,牠們不再躲在陰暗的地鐵軌道裡,而是光天化日之下在街道上亂竄,在樹上築巢、咬斷車子引擎電線,讓車主損失慘重,今年以來已經有上萬紐約人打電話向政府申訴。
基隆仁愛區位於市中心地段,區內有數間市場、夜市、美食商圈,因餐飲業密集引來鼠害,民眾逛街時,能在路上見到老鼠四處遊走,議員盼能在下水道設置截堵設施,除了解決鼠害源頭,也能阻絕老鼠從排水溝進到家中。
桃園市龍潭區的1座運動公園,近日被民眾發現樹下、土壤旁,被投放含有劇毒的老鼠藥,讓她直呼實在太誇張,若毛孩及幼童不慎誤食,後果恐不堪設想。龍潭區公所獲報後,已派員進行全面性巡查,並掃除地面藥物,以免發生憾事。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愛好,但太過特別總是會引起大家討論。最近,日本一隻雪鴞的「兇殘喜好」就引起網友關注,當飼育員餵食牠死老鼠時,牠總是「專挑腦袋享用」,其他的部位則不屑一顧,全當成垃圾丟掉。
等個公車竟會落入坑裡。美國紐約市一名33歲男子,當時正在布朗克斯區(Bronx)等公車,期間路面竟突然往下塌陷,導致他跌進3.6至4.5公尺的地洞裡,最恐怖的是,地洞裡爬滿一堆肥大的老鼠,導致他不敢叫出聲求救,就怕老鼠會因此跑進他嘴裡,受困將近30分鐘後,才終於被救出。
老鼠、蟑螂或蜈蚣等,經常會沿著水管,一路爬進民宅中,導致屋主當下驚恐萬分。日前有一名女網友準備就寢時,發現廁所傳出東西掉落的聲音,一進去才發現,一隻老鼠竟大剌剌的出現在廁所裡,嚇得她用蓮蓬頭噴水攻擊,卻都無法趕跑牠,沒想到老鼠一招「跳水」神脫逃,讓她當場看傻眼。
家裡最擔心出現「不速之客」了!一名網友就透露,家裡最近出現一隻謎樣生物四處橫行,讓媽媽超崩潰,於是他特地將謎樣生物的便便照PO網,想詢問有沒有人知道「牠的真實身分、還有捕捉的方式?」文章也釣出一名達人用自身血淚史分享讓牠斃命的4大絕招。
老鼠人見人厭,身上帶有病毒的老鼠,更是讓人退避三舍,蘇澳港傳出在港區內出沒的老鼠身上帶有漢他病毒,港務公司如臨大敵,立即展開撲滅老鼠行動,防杜病毒因老鼠四處活動而蔓延開來。
「我家的12隻小雞全部不見了!」一位屏東縣民眾心急的向警察訴說,自己才剛買不久的小雞有1隻慘死,其他11隻全都不翼而飛。他著急地請警察協助調閱監視器,一心尋回被偷走的小雞。怎知,警察調閱監視器找到的兇手,竟讓他哭笑不得。
加利科技進口大陸非醫用口罩混充台製實名制口罩,引起民眾譁然,台南市長黃偉哲5日上午到將軍區康那香公司為口罩製作人員打氣,希望他們不要因為這點小小的事件,影響整體的士氣。
長輩圖超勸世!女網友分享,媽媽傳了老鼠與米缸的故事,勸她要趁年輕打拚,不要貪圖安逸而不努力,但被她用超強數學邏輯反駁,若米缸足夠老鼠躺著吃一輩子,出去幹嘛?吸引6千多位網友討論,實在有點道理,最強雞湯破解法!
「基因治療」如上帝的工作,台大醫院神經科醫師李銘仁專長單基因神經遺傳疾病,很少人知道他深入研究的起點是一隻躺在英國冰箱20、30年的啃腳老鼠,也因為他的追根究柢,啃腳老鼠的基因突變謎團被破解。
台大醫院基因治療名醫李銘仁1998年到倫敦大學攻讀,為了追索基因原理,冒險解開一隻冰封2、30年的啃腳老鼠基因之謎;在台大行醫18年正值高峰卻返回故鄉雲林,為了一個簡單的大心願─陪伴父母。
台大醫院神經科基因治療名醫李銘仁1998年到倫敦大學攻讀,為了追索基因原理,他冒險解開英國一隻冰封20、30年的啃腳老鼠基因之謎;在台大行醫18年正值高峰卻返回故鄉雲林,為了一個簡單的大心願--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