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胰島素抗性的搜尋結果,共32筆
你知道嗎?讓人「越吃越餓、越吃越胖」的兇手,不是油脂,而是果糖!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指出,果糖具有特殊的正向回饋機制,吃得越多,吸收效率越高,特別是肥胖或脂肪肝患者,吸收果糖的速度更快。他強調,果糖是人體打開肥胖開關的關鍵之一。
生活壓力大,每天總想來一杯含糖飲料嗎?但小心養出疾病!研究顯示,含糖飲料中的糖,不僅會影響體重,更可能對肝臟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若長期、大量攝取,卻未加以控制,恐導致脂肪肝,甚至進一步出現發炎反應與癌症。
運動水壺、罐頭常見的雙酚A,是目前商業上使用最多的化學物質之一,與心臟血管疾病、肥胖、癌症等有關。歐盟已於去年底正式公告,食品接觸的產品,不允許使用雙酚A,但我國至今仍維持歐盟2009年小於0.6ppm的規定。食藥署回應,去年已再次辦理委託研究計畫,並重啟國人暴露風險評估,作為調整雙酚A管理規範的依據。
全台有200多萬人罹患糖尿病。營養師張語希表示,糖尿病的元凶不只是糖,哈佛研究發現,長期吃高GI的碳水食物,像是白飯、白吐司,就容易導致血糖上升,除此之外,包括無糖手搖飲、鹹酥雞與醬料,都是不甜卻可能害人得糖尿病的地雷食物。
現代人常久坐,恐增加心血管疾病甚至早死風險!醫師提醒,長時間坐著,血液流動減慢,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及心臟病,即使有規律運動習慣,其餘時間若久坐超過10小時,罹病風險同樣增加,建議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走動。
很多人每天必喝咖啡,這除了能提神,還可能讓你更長壽。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研究發現喝3杯咖啡,對心血管具有保護的作用,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風險,每天飲用3杯咖啡、約等同200到300毫克咖啡因的人,罹患心臟與代謝疾病的風險,比每天喝少於48毫克咖啡因的人低了一倍,此外,也有研究顯示,喝咖啡有助護肝。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的夫人吳錦麗女士,因罹患胰臟癌,於7月12日辭世,享耆壽90歲。胃腸肝膽科醫師王文倫表示,腹痛、腹瀉、黃疸、體重減輕,是胰臟癌最可能出現的症狀,若有上述不適,做腸鏡、胃鏡未發現異樣,要留心可能是胰臟長腫瘤,此外,中年後才確診或突然惡化的糖尿病,也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訊。
7月29日驚傳知名主持人沈玉琳因身體不適入住加護病房,出現暴瘦、面黃等與胰臟癌相似之病徵,消息傳出醫療團隊正以此方向檢查中。胰臟癌亦有「癌王」之稱,初期無症狀,發現時往往已是末期,是癌症中最棘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此日常保養絕不能輕忽。
很多人一早會來杯咖啡,這除了能提神,還可能讓你更長壽。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飲用1到3杯純黑咖啡或少糖少脂的咖啡,能降低約14%的死亡風險,但如果害怕咖啡的苦澀味,而添加了過多糖或奶精,就會失去促進健康的效益。
「打呼」不只影響別人睡眠,更是嚴重的健康警訊。專家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是一種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疾病,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甚至失智與惡性腫瘤等。
現代人工作忙碌、步調快,有時腦筋會突然一片空白。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這未必是老化,而是不當的生活習慣所造成,例如睡眠不足、高糖飲食、壓力、久坐與經常獨處,都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功能退化,有些人不愛說話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腦缺少了互動養分。
糖份攝取過多易造成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許多嗜甜又想減肥的人會用如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代糖取代,但代糖用多了,對健康也可能造成危害,其中蔗糖素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研究中被指出會欺騙大腦,讓人感覺更餓。
糖份攝取過多易造成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許多嗜甜又想減肥的人會用如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代糖取代,但代糖用多了,對健康也可能造成危害,其中蔗糖素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研究中被指出會欺騙大腦,讓人感覺更餓。
很多人一早會來杯咖啡,這除了能提神,還可能讓你更長壽。營養師黃品瑄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喝咖啡的人,全因死亡率可以降低15%,得到失智症、第二型糖尿病、中風機率,也會比較低,但喝太多有可能會影響睡眠,建議1天1至2杯就好,且不要加糖或奶精。
一名26歲男子為了拚國考,每天埋首於書桌苦讀,某天突然右手一癱倒地,送醫竟發現是急性缺血型腦中風,經取栓手術才撿回一命,醫師研判男子這麼年輕即中風,與其愛吃炸物的習慣有關,不僅體重達120公斤,且已有三高,為防日後二度中風,已為男子進行飲食調整、藥物治療,並要求他要多運動。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年含糖飲料導致全球新增超過220萬例糖尿病,以及110萬例心臟病新病例。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受影響最為嚴重,2020年近4分之1新增的糖尿病病例可歸咎於含糖飲料。
桃園市前副市長游建華3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5歲。醫師表示,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若出現腹痛、腹瀉、黃疸、體重減輕等典型症狀,病程多已屆晚期,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1年半,會有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體溫可能只是37.1、37.2度、輕微發熱,卻是值得民眾注意的警訊。
一名26歲男子為準備國考,每天坐在書桌前超過12小時,某天突然出現右手無力症狀,就醫診斷為「急性缺血型腦中風」,經緊急取栓手術後,住院5天才平安返家。進一步了解發現,男子屬於重度肥胖,三高數值都嚴重超標,而背後關鍵就在於三餐大多都有炸物。醫師示警,炸物含大量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高糖及高鈉,長期攝入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
近來國內掀起12強棒球賽熱潮,許多人守在電視機前吃美食、追賽事,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曾發生關節腫痛問題,賽期間邀朋友大啖啤酒、炸雞甚至吃火鍋,日前突然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查出是「痛風石」,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
隨生活方式及飲食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0.3%,全國有超過230萬人有糖尿病困擾。肥胖及三高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6.9倍,醫師提醒,民眾應及早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來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及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