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能源配比的搜尋結果,共212筆
民進黨高喊的非核家園能源配比「532」,綠能到2025年佔比2成已經跳票,延後一次到明年底,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首場媒體見面記者會,表示今年綠電占發電比可達到15%,但明年能否達標?他坦言「挑戰性很高」,但還是會積極的去提高。政策上,太陽光電將會推動「汰舊換新」,考慮獎勵等措施,讓發電量倍增。
益珂環能團隊設計開發的永續商模與碳權評估AI機器人,八月底前進英國牛津大學,在訪問專家永續策略課程中,令現場學員及講師驚豔。針對近日台灣核電公投的結果下,顯得格外值得關注。
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9日晚間發生爆炸,機組損毀嚴重。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指出,這場事故再次證明台灣能源政策的脆弱不堪,經濟部、台電、高雄市府都該負起相關政治責任。
國民黨角逐2028總統大位呼聲最高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拒接黨主席,引起黨內焦慮該由誰接棒。不過,或許不必替盧緊張,盧發動議題的能力並不會因為留在台中而遜色,在《財劃法》議題上居領頭羊角色,甚至可以一次號召藍白地方首長集結北上開記者會,挾地方實力直攻中央,展現「媽媽市長」的政治肌肉。
新任經濟部長龔明鑫即將接手,但綠推中心前副執行長鄭亦麟涉貪施壓案,讓光電業者哀嚎「被打入19層地獄」,綠能未來前景堪憂。執政黨2成綠能目標先前已跳票延到2026年,是否「二度跳票」,將是龔上任後能源政策第一道難題。
綠電在台灣從沙漠到現在成為綠洲,被稱作「阿伯」的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說他是背後「最重要推手」,相信沒人反對。連綠營國師謝金河都公開盛讚台灣綠能在起步階段,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碰到很多困難時,都是靠沈在跑腿、積極協調促成。
「重啟核三」公投落幕,儘管未達通過門檻,但同意票大幅超過不同意票,賴總統當晚即表態,若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不排除先進核能。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25日建議對美談判時可將「小型核能」(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納入採購項目;閣揆卓榮泰說,若能解決安全及核廢料問題,社會有高度共識,就能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新思考模式。
「重啟核三」公投於23日落幕,儘管未達通過門檻,但同意票大幅超過不同意票,使賴清德總統表態,若未來技術更安全、核廢料更少、社會接受度更高,不排除先進核能。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25日建議,對美談判時可將「小型核能」(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納入採購項目;行政院長卓榮泰則說,若能解決安全及核廢料問題,且社會有高度共識,就能成為台灣能源政策的新思考模式。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的神主牌,2016年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時明確的說當選後將落實非核家園政策,提出2025年發電的能源配比為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口口聲聲的宣示非核不會造成缺電與發電成本的大幅飆升。民進黨質疑核能電廠的安全性,但蔡當選總統後,立即啟動當時停機的核一與核二各一部機組,解決系統供電能力不足的燃眉之急。2017年1月,政府修正電業法,增加第95條,確認台灣在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2017年12月,民進黨政府修改公投法,放寬連署人數的門檻,同時連署時也不需要附身分證影本,大幅降低了公投提案的困難度。
核三延役及7席藍委罷免案投票23日登場,台北隊22日接續相挺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上午由台北市長蔣萬安陪同,下午則為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助陣車掃。面對媒體問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2日稱,核能是個好選擇,江啟臣表示,支持黃仁勳、產業界的聲音,直言有為的政府不應讓產業界擔心美國關稅、匯率壓力、能源問題,應該業界穩定供電的環境發揮所才。
行政院預計在823罷免案後將進行人事調整,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將接任經濟部長。國民黨立委張嘉郡22日表示,龔明鑫是財經學者出身,長年在台經院與行政院服務,歷任政委、國發會主委與經濟部次長,具備完整的財經歷練,若接掌經濟部,屬於適才適所的安排。
賴清德17日提到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淨零轉型,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直批「最基本的邏輯都錯亂」,網友直呼,就跟前瞻一樣,能撈則撈。前立委郭正亮直言,照台灣目前的能源政策走向,連碳達峰都有困難,要想達成碳中和,沒有核電不可能。9000億預算別作夢了,絕對不會過。
接連颱風吹出光電板的脆弱,桃園市長張善政有感而發在臉書發文,桃園率先建立「桃園太陽能建置指引」設下門檻與安全機制,他細數桃園創新作為,但仍感嘆地方的努力無法解決能源配比失衡的結構性問題,喊話賴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必然導致國力的衰敗」,呼籲台灣需要的不是片面的補貼,而是面對未來20年挑戰的完整能源戰略,唯有務實檢討政策、拓展能源選項,中華民國才有國力在變化詭譎的國際情勢中走得更長遠、走得更穩健。
雲林麥寮電廠所有燃煤發電機組都將除役改為燃氣,多名縣議員19日擔心有工安疑慮。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麥電的天然氣接受站、儲槽、電廠等設施都尚未動工,世界各國尚無發生過儲槽工安事件;但台灣是海島國家,天然氣仰賴船運,颱風或強風時船隻難靠岸,中央應慎重考量能源配比。
麥寮電廠今年所有燃煤發電機組都將除役改為燃氣,沿海多名縣議員19日在「雲林縣產業園區工安及汙染監督專案小組會議」表述工安疑慮。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麥電的天然氣接受站、儲槽、電廠等設施尚未動工,世界各國尚無發生過儲槽工安事件,不過台灣是海島國家,天然氣仰賴船運,颱風或強風時船隻難靠岸,中央政府應慎重考量能源配比。
8月23日核三延役公投及7席藍委罷免案倒數一周,民眾黨台中市議員陳清龍15日偕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夫人劉姿伶車掃拜票,呼籲民眾投下同意公投、不同意罷免票。江啟臣表示,支持核三公投,並說明依現行法律規定,天然氣發電存量最多14天、煤約35天,直言若發生什麼問題,台灣35天就沒電了。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4日南下高雄,參加國民黨舉辦的「823公投重啟核三政策說明會南部場」,針對媒體問及2026藍白如何合作?黃國昌表示,未來民眾黨將會釋出最大善意與誠意,跟在野勢力合作,目標在2026年贏得地方大選,並在2028年拉下賴清德。
針對823核三重啟公投,中選會今(13)日舉辦第四場公投意見發表會,由正方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反方公民代表吳亞昕;吳亞昕質疑,黃國昌2018年擔任以核養綠公投的反方代表,當時也認為核廢料難以處理,如今他選擇站在重啟核三的那邊,但至今核廢料的處理條件仍與2018年一樣,「是因為核廢料的風險變小了,還是因為政治立場改變風險就能夠被接受了」。
重啟核三公投將於23日登場,攸關未來能源方向與核能安全。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近日在中天節目《洪流洞見》中提到,過去曾有「以核養綠」公投,但政府未落實,他質疑,國際綠電價格僅約2元,台灣卻高達5元,恐有利益結構不願放手。根據民調,7成民意希望能源政策改變,執政者若執意維持現狀,至少應專業地向大眾說清楚原因。
AI及半導體耗電需求巨大,7月19日上午,堪稱世紀工程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下文簡稱「雅下工程」)正式開工,可服務3億大陸民眾。前立委郭正亮強調,墨脫水電站是三峽大壩的3倍大,中國大陸要蓋全世界最大的核能電廠群,發電量世界難波萬,正好遇到了耗電的AI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