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船齡的搜尋結果,共125筆
陽明海運高達逾210億元造船合約正式簽定,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與日本造船董事代表檜垣幸人,28日在日本共同簽署購入三艘建造中新船與三艘新船建造合約,預計2028年起陸續交付,有助陽明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陽明海運(2609)砸逾210億元,新造首批8,000TEU級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輪敲定,在28日跟日本造船廠簽署購入3艘建造中新船、3艘新船建造合約,預計自2028年起陸續交付,有助陽明營運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陽明(2609)與日本造船株式會社、今治造船株式會社及正榮汽船株式會社完成8,000 TEU級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輪簽約,由陽明董事長蔡豐明及日本造船檜桓幸人董事代表簽署購入3艘建造中新船與3艘新船建造合約;系列新船預計自2028年起陸續交付,將有助陽明營運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美國與越、泰、馬、柬四國在吉隆坡達成貿易與關鍵礦產共識,航運業正面看待,認為關稅底定加上減免部分產品關稅,預估東南亞至美國海運雙向貨量可能明顯提升,有機會推動從東南亞出發的航線運價上行。
交通部航港局建置船舶智慧檢查系統,導入先進的AI影像辨識與大數據分析技術,並開發手機「一鍵申辦」功能提供民眾申辦服務,打造全新便利化、標準化與智慧化的船舶檢查新模式,新系統將於11月1日正式上線,提升我國船舶檢查效率與航行安全。
航港局「船舶智慧檢查新系統」將於11月1日上線,導入先進的AI影像辨識與大數據分析技術,並開發手機「一鍵申辦」功能提供民眾申辦服務,打造全新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的船舶檢查新模式,未來將持續精進AI影像辨識與大數據檢查模型,開創AI智慧檢查。
美國計劃於10月14日起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大型船舶徵收高額費用,且費用還將逐年增加。對此滙豐銀行9日發表報告預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及其子公司在2026財年可能面臨高達21億美元的美國港口費。
投行高盛2日針對全球造船業發表報告指出,在脫碳法規、船隊老化和貿易增長共同推動下,預估到2032年,全球造船業將進入多階段的長期上行週期,並帶來價值1.2兆美元的新船訂單。在此輪擴張中,中國造船廠將主導全球產能增長。
正德海運(2641)董事長蔡邦權29日法說會上表示,公司新造4艘6.35萬噸散裝貨輪,從今年第一季至8月上旬已全數交付,並簽妥10年長約,毛利率逾45%,為帶動今年營運成長關鍵。
正德海運(2641)今(29)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蔡邦權表示,公司新造四艘6.35萬噸散裝貨輪,從今年第一季至8月上旬已全數交付,並簽妥十年長約,毛利率逾45%,是帶動今年營運成長的關鍵。
正德(2641)今天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司指出,目前正德船隊有22艘船舶,採長短租模式營運,今年9月及明年第一季各有1艘船舶預計處分認列出售利益,2026年上半年有3艘租約到期須換約,而今年交付的3艘新船均簽訂10年長約,毛利率維持在45%以上,今年營收及獲利可望維持穩定向上,受巿場波動影響小。
陽明海運旗下散裝航運事業群光明海運,配合政府政策,目前擔負台電運煤專輪任務。陽明暨光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表示,看好LNG運輸需求逐年增加,未來若政府確定經濟部轄下中油與台電的液化天然氣(LNG)採國貨國運政策,光明將配合政策積極爭取,或聯合台航等散裝航商組LNG運輸國家隊一起載運。
正德(2641)第二季合併營收5.5億元,季增80.8%,年增39.66%,營業毛利2.32億元,年增25.76%,毛利率由第一季34.5%成長至42.16%,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0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64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0.56億元,年增34.68%,營業毛利4.06億元,年增11.05%,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93億元,年增8.53%,每股稅後盈餘0.93元。今年上半年度獲利為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因2024年訂購的4艘新造船舶今年陸續交船加入營運貢獻營收及獲利。
長榮海運旗下的貨櫃輪「長月輪」(Ever Lunar)於8月1日上午,在秘魯最大港口卡亞俄港(Puerto del Callao)外錨地候泊時發生海運事故,導致至少50個貨櫃墜海。卡亞俄灣作為秘魯最重要的海運樞紐,此突發事件造成港區一度混亂。秘魯當局緊急採取封港措施,在經過數小時全面癱瘓後,港口運營才逐步恢復。
陽明(2609)執行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向日本造船株式會社及今治造船株式會社訂造3艘8,000 TEU全貨櫃輪,合計今年3月已購入建造中3艘同型船後,8,000 TEU級新世代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達6艘,預計於2028-2030年間陸續交船。
陽明砸錢造船造櫃競逐全球海運市場,今年預計造船目標13艘火速達標,總計7艘1.5萬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6艘8,000TEU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總投資金額610.8億~679.03億元,預計新增運力15.3萬TEU、約當目前運力增加21%。
陽明海運(2609)為穩固全球前10強競爭力,今(24)日公告決議再造3艘8,000TEU級全貨櫃船新建案之採購,每艘平均金額1.17億至1.31億美元(約新台幣34.31億至38.51億元),合計交易總金額3.51億至3.94億美元(約新台幣102.94億至115.54億元)。
陽明海運執行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持續推進,24日宣布依2025年7月17日第404次董事會決議,向日本造船株式會社及今治造船株式會社訂造3艘8,000 TEU全貨櫃輪,合計今(2025)年3月份已購入建造中3艘同型船後,8,000 TEU級新世代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達6艘,預計於2028-2030年間陸續交船。
船貨雙方靜待美國關稅協商結果,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11)日連五跌,下跌30.2點至1,733.29點,周跌1.71%,其中歐洲線運價持平、地中海線補跌7.04%;美西、美東線意外轉紅,分別周漲5.03%、1.16%,跌破業界眼鏡。
國民黨立委陳雪生涉嫌協助前金門縣長楊鎮浯家族,向中油施壓提前解約油料運輸合約,並疑似從中收取賄款作為「交際費」,高雄地檢署證實,本案已交由檢察官深入偵辦,強調「不論身份,一定勿枉勿縱」;陳雪生則回應,批評週刊報導內容「誇大其詞」,否認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