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茶百道的搜尋結果,共32筆
據《Tech星球》公眾號報導,咖啡價格戰還未停止。兩年前,瑞幸、庫迪等咖啡品牌將咖啡價格打到了9.9元(人民幣,下同),如今,古茗、茶百道等新茶飲品牌則將咖啡價格戰打到了4元+時代。
中國大陸大型餐飲品牌近年積極進軍南韓首爾及全國主要商圈,掀起消費熱潮,其中以中國大陸第一大火鍋品牌「海底撈」為例,該品牌本月10日於首爾地鐵弘益大學站入口附近店面出現83組客人候位、等候時間長達190分鐘的盛況,業界預估今年在南韓的年營收將突破1000億韓元(約新台幣21.5億元)。
儘管大陸政府5月才剛約談外賣平台關注「內捲」競爭,但業界龍頭美團和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近日再度爆發補貼大戰。美團和餓了麼7月5日不約而同推出高額優惠券,甚至出現「滿16減16」、「滿18減18」等同「零元購」的優惠,促使美團系平台當日訂單量逾1.2億單,而阿里系訂單量則超過8,000萬單。
美股在上周五因國慶日休市,美元走勢向下,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平在4.34%水準附近。港股在上周累計下跌368點之後,周一低開87點或0.36%,
恆指在連漲兩天後,周四收在上揚。大陸在上午公布財新服務業PMI為51.1,快速擴張。
在亞洲交易時段,美指期全數下滑,大陸的滬深300指數小跌0.1%。週三美元走強,人民幣暫時走弱。恆指在開盤短暫走強之後,便全日低走。
美股在休市一天後,周二收在明顯上揚;之前美國總統川普暫緩對歐盟的高額關稅,有利市場信心,美國十年期債息回落到4.44%水準。港股在上漲一天後,周三高開3點,隨後走弱。
港股上午最多跌114點,然而午間開始逐漸收復跌勢。美指期在午後的明顯揚升,提振了市場信心。
港股上市大陸四大茶飲業者(蜜雪集團、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2024年財報日前全數出爐,另一大業者「霸王茶姬」的經營主體茶姬控股也在近日登陸美股。其中以蜜雪賺最多,2024年淨利年增41%至人民幣(下同)44億元。茶姬控股增速最猛,淨利年增213%至25億元。
新聞提要■2025年初,大陸茶飲市場迎來新一波變革,多家知名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紛紛開出創新店型,主打「茶飲+」模式,結合烘焙、輕食、量販零食等多元業態,打造沉浸式消費情境。
大陸知名飲品連鎖店「蜜雪冰城」日前才在香港上市,近日其在湖北宜昌的門市竟爆出食安問題,使用隔夜檸檬和橙子切片製作招牌飲品,甚至有飛蟲出現在奶茶杯蓋上。當地市場監管局對該門市立案調查,並將對轄區內同類門市進行重點檢查。
大陸茶飲市場競爭白熱化,多家品牌陸續「出海」開拓市場,知名茶飲品牌「霸王茶姬」亦將赴美上市,並獲得大陸證監會備案。這代表霸王茶姬將成為繼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之後的「新茶飲第五股」,外界預期,此舉是霸王茶姬進軍美國市場的起手式。
據澎湃新聞6日報導,大陸證監會國際合作司發布關於Chagee Holdings Limited(茶姬控股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顯示,透過境內運營實體北京茶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提交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材料收悉,公司擬發行不超過6473.1929萬股普通股並在美國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大陸連鎖茶飲品牌蜜雪冰城以蜜雪集團之名,3日正式在港掛牌。延續上市前的認購買氣,該股盤中一度漲47.16%報港幣(下同)298元,最終收漲43.21%報290元,也讓蜜雪冰城總市值衝上1,093億元,穩居大陸連鎖飲料上市企業之冠,創辦人張紅超、張紅甫兄弟兩人的身家也暴漲至893億元。
2025年新茶飲市場的競爭格局激烈,多家頭部企業紛紛加速IPO。繼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相繼上市後,被稱為港股「凍資王」的蜜雪集團,3日起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截至上午盤中股票價格已漲至每股260港元、漲幅28.4%,總市值為980.4億港元,更看到開盤成交金額達14.38億港元。交易活躍度比之前上市的古茗、茶百道等高很多。
大陸知名平價茶飲連鎖品牌「蜜雪冰城」母公司蜜雪集團,近來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引發轟動,最終創下1.83兆元港幣融資認購,超越螞蟻集團,創造歷史,成為新股「凍資王」,以公開發售額3.45億元港幣計,相當於超購5,318倍。
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導,山東煙台一對夫婦的IPO之戰,還在繼續。1月10日,據大陸證監會官網披露,滬上阿姨已獲境外發行上市及境內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備案通知書。據通知書,其在境外擬發行至多約1308.8萬股,並在港交所上市。滬上阿姨由單衛鈞、周蓉蓉夫婦創立,產品定價在7-22元(人民幣,下同)區間,主打血糯米奶茶、芋泥波波奶茶、楊枝甘露等。
據《環球時報》報導,「具有價格優勢和技術實力的中國公司正在全力開拓韓國市場。」韓聯社5日報導稱,從小米、比亞迪到名創優品,尋求海外增長動力的中國企業數量正在增加。一些企業預告將進軍韓國市場,一些企業在韓國設立新法人,還有一些曾撤出韓國市場的企業重新回歸。「中國品牌的『韓國行』非常活躍。」韓國《朝鮮日報》如此評價。
受中國大陸內需增勢放緩、歐美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等因素影響,比亞迪、小米等中國企業積極尋求海外市場突圍。近期包括中國電動車、家電及電商等各領域巨頭,積極進軍韓國等海外市場,但也面臨韓方反制的壓力。
韓聯社報導,受中國內需增勢放緩、美中貿易摩擦持續、歐美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等利空因素影響,中國新能源車、家電和電商等各領域企業為拓寬銷路,積極進軍韓國等海外市場,挖掘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