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薪資所得的搜尋結果,共282

  • 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 中時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中時社論》健保改革陷僵局 2028年是轉機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 退休族健保依賴高 私立醫院協會挺補充保費改革

    退休族健保依賴高 私立醫院協會挺補充保費改革

    補充保費爭議延燒,醫界人士陸續出面表態。台灣私立醫院協會今(7日)發出聲明,鄭重宣示支持啟動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對於退休族群與無固定薪資來源者而言,許多人靠勞保年金與儲蓄維生,對健保的依賴性更高,若財務破洞擴大,不排除未來保費暴增或福利縮水,對這些長期繳費且已屆高醫療需求期的人口,無疑是極大威脅。因此,健保改革有助確保「我老了也看得起病」的社會承諾能夠兌現。

  • 補充保費新制險翻車 醫問:為何不從酒稅、糖稅下手

    補充保費新制險翻車 醫問:為何不從酒稅、糖稅下手

    為了挽救健保財務、擴大財源,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未來利息、股利、租金三大項目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反彈聲浪,行政院急踩剎車,昨(6日)晚間宣布暫緩規劃。醫師姜冠宇指出,針對利息和股利有點太狠了,就像在懲罰對經濟有貢獻的人,他疑惑為何不針對酒稅、糖稅下手,認為健保費用從食物抽,比從利息抽合理多了。

  • 補充保費新制踩煞車   連賢明嘆:健保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

    補充保費新制踩煞車 連賢明嘆:健保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

    健保補充保費制度將全面翻修,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未來利息、股利、租金三大項目將改採「年度結算制」,只要利息、股利等收入1年內累計逾2萬,就需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事件引發外界關注,行政院6日晚間則宣布暫緩,不過,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感慨表示,台灣對於健保財務改革「已經很久不面對」,他也點出此次改革的兩點評論。

  • 補充保費新制惹議!卓揆:暫緩爭議規劃

    補充保費新制惹議!卓揆:暫緩爭議規劃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起廣泛的討論與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6日指示,衛福部要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加強社會溝通,要暫緩具爭議的規劃,尋找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強調,修法方向,衛福部目前仍處於廣納意見階段,政府一定不會為難小資族。

  • 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

    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

     為擴大健保財源,衛福部擬將原本按次徵收的補充保費項目,比如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改為年度統一結算,引發廣大股民抗議。原本按次結算的收入門檻為2萬元,「小資族」只要將全年股利拆成數筆,每筆低於此數目,就不用繳交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且門檻仍維持2萬元,每年將須多繳數千元以上的補充保費。此項調整預估每年增加100至200億健保收入。

  • 減稅紅包 四口家庭最高省1.76萬

    減稅紅包 四口家庭最高省1.76萬

     減稅幸福感又來了!物價距離上次調整扣除額累計上漲幅度已經達到4.13%,因此115年度的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身心障礙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要調整。經計算,4口之家可以省稅2200元到1.76萬元間;單身租屋族只要年收入64.4萬元、月薪只要5.3萬元以下,就可不用繳稅,預計116年5月報稅受惠。

  • 股民反彈奏效!補充保費改革暫緩 衛福部:廣納意見再議

    股民反彈奏效!補充保費改革暫緩 衛福部:廣納意見再議

    衛福部研議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包括利息、股利、租金採結算制,一年累計超過2萬就需收取2.11%補充保費,引發股民大反彈。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午間指出,健保須重新檢討付費公平性、調整財務結構,會研究如何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晚間衛福部發布聲明,強調補充保費改革仍在研議階段,衛福部會廣納各方意見,暫停有爭議的規劃。

  • 補充保費變革引爆存股族怒火  卓揆急指示「暫緩規劃」

    補充保費變革引爆存股族怒火 卓揆急指示「暫緩規劃」

    針對衛福部研議中的健保補充保費方案,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6日表示,政府目標一直是讓健保財務可以更穩健、更永續,並且讓保費繳納制度能夠更公平,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的規劃,並加強社會溝通,以尋求更周全、具共識的改革方式,達成健保制度公平與永續的目標。

  • 時論廣場》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沈政男)

    時論廣場》補充保費非健保解方(沈政男)

    為擴大健保財源,衛福部擬將原本按次徵收的補充保費項目,比如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改為年度統一結算,引發廣大股民抗議。原本按次結算的收入門檻為2萬元,「小資族」只要將全年股利拆成數筆,每筆低於此數目,就不用繳交相關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且門檻仍維持2萬元,每年將須多繳數千元以上的補充保費。此項調整,預估每年增加100至200億健保收入。

  • 未替勞工備救生衣!花蓮豐坪溪測量溺斃 法院判決出爐

    未替勞工備救生衣!花蓮豐坪溪測量溺斃 法院判決出爐

    世豐電力公司遭勞動部認定,未替從事水文測量的吳姓勞工配置救生衣,導致吳男在花蓮豐坪溪作業時溺斃,因而依法公布其公司及負責人姓名。世豐電力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辯稱與吳男是「承攬關係」而非雇傭。然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於(30日)狠狠打臉業者,認定雙方就是勞雇關係,業者明顯違規有過失,判決世豐電力敗訴,全案可上訴。

  • 移工團體怒吼!留才方案是「中階政策詐騙」

    移工團體怒吼!留才方案是「中階政策詐騙」

    產業及家庭移工在台工作年限最長12年,勞動部2022年起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符合薪資條件及技術條件的移工,由雇主申請轉任為中階技術人力,解除移工在台工作年限限制,但移工團體發現中階移工人數至今僅4.7%,指出勞動部將移工成為中階技術人力的決定權交給雇主,申請轉換還需支付上萬仲介費,成為中階後,工作壓力更大,也不敢申訴,痛批該政策是假借提升勞動條件之名的「中階政策詐騙」,呼籲政府直接廢除移工在台工作年限。

  • 永慶不動產魏嘉榮靠集團資源撐腰 逆勢展店不間斷

    永慶不動產魏嘉榮靠集團資源撐腰 逆勢展店不間斷

    在房市交易量緊縮、政策連番出擊的市場環境下,永慶不動產台中安和福科加盟店東魏嘉榮靠著自身對市場的敏銳度和總部的資源支撐,不僅穩住業績,更持續展店擴張版圖。今年他新開了2間店,年底前還有兩間分店規劃成立,展現強勁的經營信心。

  • 永慶不動產魏嘉榮靠集團資源撐腰     逆勢展店不間斷

    永慶不動產魏嘉榮靠集團資源撐腰 逆勢展店不間斷

    在房市交易量緊縮、政策連番出擊的市場環境下,永慶不動產台中安和福科加盟店東魏嘉榮靠著自身對市場的敏銳度和總部的資源支撐,不僅穩住業績,更持續展店擴張版圖。今年他新開了2間店,年底前還有兩間分店規劃成立,展現強勁的經營信心。

  • 西螺民間募資親送花蓮  張嘉郡響應捐出一個月所得

    西螺民間募資親送花蓮 張嘉郡響應捐出一個月所得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社會各界響應募款投入賑災與災後重建。在雲林西螺新天宮主委黃耀慶號召之下,西螺民間發起募集各項救援物資、民生用品與蔬果、飲用水等,於今(27)日凌晨出發前往花蓮,藍委張嘉郡昨晚替愛心隊加油打氣,並當場響應宣布捐出一個月所得。

  • 罹難者為何多在一樓?  卓榮泰:必須查清

    罹難者為何多在一樓? 卓榮泰:必須查清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洪災已釀15死,全台各界持續挺進救災。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在院會上表示,目前仍有31人失聯,請災變中心持續跟花蓮縣府保持聯繫,把握黃金搶救時間協尋失聯民眾,而對於對不幸罹難者除哀悼外,更要了解造成死亡原因,多發生在一樓,這些原因必須要清查清楚,才能夠對未來的撤離工作做有效改進。

  • 《稅收》不是月薪5萬以下就免繳稅 財政部算給你看

    總統賴清德日前公開宣布,明年綜所稅申報,月薪5萬元以下將可不必繳稅。民眾都很關心自己明年是否真的不必繳稅,財政部澄清,只有單身、租屋自住的青年,且有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才不必繳所得稅。

  • 報你知!月薪5萬元以下免繳稅熱議 財政部公布細項

    報你知!月薪5萬元以下免繳稅熱議 財政部公布細項

    財政部指出,民眾關心月薪在5萬元以下,免繳納綜合所得稅議題,該金額是以單身青年且租屋自住之情境試算,其享有免稅額9.7萬元、單身標準扣除額13.1萬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1.8萬元及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上限18萬元,合計在62.6萬元以下可免繳納綜所稅。

  • 直播主看這 網紅課稅要來了

    直播主看這 網紅課稅要來了

     財政部10日訂定發布「個人經常性於網路發表創作或分享資訊課徵營業稅作業規範」,境內網紅符合在境內設有實體固定營業場所、具備營業牌號、僱用人員協助處理銷售事宜或網路銷售額達營業稅起徵點,即應辦理稅籍登記。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