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蘇永欽的搜尋結果,共45筆
一場主席改選,給一個死氣沉沉的百年大黨帶來難得的生氣。沒有黨產包袱,也沒有派系糾葛,很多人都對它的重新出發抱有一定期待,我當然也非常樂意給予祝福,尤其目前處於主要競爭關係的,是一個把自己的政治信仰真理化乃至抗拒「多數決原則」的政黨。
一場主席改選,給一個死氣沉沉的百年大黨帶來難得的生氣。沒有黨產包袱,也沒有派系糾葛,很多人都對它的重新出發抱有一定期待,我當然也非常樂意給予祝福,尤其目前處於主要競爭關係的,是一個把自己的政治信仰真理化乃至抗拒「多數決原則」的政黨。如果新人新政能以最大魄力把我國的政黨制度拉回民主憲政的常軌,應該是大家都樂見的發展。這裡我只想藉著政黨問題受到關注的時候,簡單談談可能仍被忽略卻關乎民主政治未來的問題。
理律法律事務所創所60周年,將於9月25日至26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永續發展-從法制到法治 以臻良制」研討會。屆時將邀集產、官、學界嘉賓齊聚,聚焦永續發展與法治建設的未來藍圖。
去年11月在本欄作了有關半總統制政體在朝小野大下根本無法運作的分析,我最後以「民主說難不難,多數統治是第一天條,少數統治就不是民主,大家都想清楚,就不怕賴總統想不清楚了」作結。
去年11月在本欄作了有關半總統制政體在朝小野大下根本無法運作的分析,我最後以「民主說難不難,多數統治是第一天條,少數統治就不是民主,大家都想清楚,就不怕賴總統想不清楚了」作結。不到一年,由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賦名,各地青鳥串連的「大罷免」,轟轟烈烈的走到兩階段進行31席立委和一席市長的罷免投票,結果竟是全部不通過!大家只要想想這些選區事實存在的各種差異性,應該會同意,這是台灣人民回應大罷免所做的超越個別選區的「大決定」,以驚豔全球的方式喊出:我們都想清楚了!
大罷免的大失敗,暴露了台灣民主的兩個本質問題,一個是體制上無法正常運作的少數政府,一個是使人民長期陷入混淆的國家認同。二者都因為政者無意面對而不時爆發衝突,也將因繼續迴避而再起。我剛談過前者,這裡再簡單說說後者。
有如森林野火的大罷免燒到今天,我真的已經無言,罷免制度見於憲法當然是事實,但制度的設計和操作,仍需要隨事物本質和社會變遷去做穩妥的選擇。不由得又想起Giovanni Sartori,已故義大利政治學者,對憲政制度所做扭曲的比喻:好像把小石子丟進運轉中的機器,特別生動!容我再一層層的簡單剖析。
自海外購入配備WiFi、藍牙的3C、智慧居家產品郵寄回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月5日起都要收審查費750元惹議,引發外界撻伐。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說,「事情比想像的複雜」,要更改這個命令,需要NCC重新做成決議,但NCC現在人數不足,目前能想到的作法,就是NCC打破蘇永欽建立的慣例,讓三個人照樣開會,又或者找另外的方法,暫時凍結法規,今協調會繼續來找尋合法的解決方式。
2月1日罷免起跑,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上午說,今天是倒數第9天,最後一個禮拜他每天出來講,「我要講大直白的話」,跟國民黨打戰是怎麼打法,他會寫7篇文章,「罵我的人、攻擊我的人都會無地自容」,並稱過去他長篇大論,至今媒體仍說他是瘋子,「我不是在講給大家聽,我是在誆國民黨的、騙國民黨的」。
賴清德總統今(23)日公布《憲法訴訟法》,民進黨團提出暫時處分與釋憲,但新法生效憲法法庭恐開不成。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表示,大法官剩8人,不足10人,當然無法釋憲,國民黨唯一的招都沒有了,他們說會不會大法官受到民進黨、總統影響,以8人去釋憲,「這是絕對不可能」,大法官絕對非常中立,不可能介入任何政黨。
立法院10日否決行政院提出之《憲法訴訟法》覆議案,立法院預計今(13)日將覆議案咨文送交行政院、總統府,賴清德總統最遲應在23日公布,新法最晚25日生效。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13日強調黨團將依憲法訴訟法照程序提出暫時處分與釋憲。對於新法生效後大法官如何受理?柯說,所有憲法訴訟和憲法上的解釋,請國民黨最強的學者出來跟他辯論。
民主走向失控,已經像一場新的瘟疫,在許多包括成熟和新興的民主國家流行。連美國這樣以其高度妥協、商談的柔性民主,過去兩百年給世界示範的一種難以複製的體制,曾幾何時,暴徒攻進國會的電影情節都已真實上演。其他地區的民主典範,光芒也多黯淡,現在盛談的,已經是民主失控的管理。正因其入也漸,其發也特猛爆,就看我們的近鄰韓國,竟因政府陷入朝小野大的困境而一夕宣布軍事戒嚴。我們有沒有從中學到在民主政治難免的衝突中做好管理的問題?只看執政黨大黨鞭在抵制多數在野黨所提三法,以及護航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失利後,已迫不急待的喊出解散國民黨、改選立法院長,乃至對國民黨民代全面發動罷免的主張,又如何讓人放心?
由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信義企業集團、華岡法學基金會及元照出版公司共同主辦的「民法百年論壇」,首場於12月10日於信義企業集團總部信義學堂盛大舉行,吸引數百名法律界學者、專家及師生參與。論壇目的在於回顧民法的百年歷程,展望未來發展,展現文化大學在法學教育與人才培育的卓越貢獻。
中華人權協會10日晚間舉辦45周年會慶暨人權貢獻獎頒獎典禮,典禮上由前行政院長陳沖頒贈「社會服務人權貢獻獎」予桃園仁愛之家,由董事長李建榮代表接受;李建榮呼籲,台灣明年就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盼望有愛心的團體與人士,一同支持提升老人照顧的品質,讓長輩享有尊嚴及人道關懷的老年生活。
現在到處都在談民主體制的失敗,包括英美和歐陸幾個戰後的民主典範國家,我們一下把調門拉高到大廈將傾,有沒有太誇大?我只想很誠懇的指出,正因為地緣政治角色的急遽上升,外人對台灣民主的評價從冷漠到瞎捧,更需要我們自己盡可能不帶立場的深刻內省。我們本來就還是一個不斷犯錯而不自知的新興民主,而這幾年體制運作的不斷脫軌,誰敢保證一定不會從平緩上升曲線失速墜落,像許多新興民主國家一樣?
藍白推國會改革法案,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民進黨立院黨團聲請釋憲,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城說,大法官應該會比照死刑憲法判決,明言合憲,但實際上設很多門檻,都不得罪,把問題拋回來。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也認為,全數宣告合憲不給執政黨面子,部分合憲、部分違憲會比較合理,但關鍵是罰則被判違憲就功敗垂成。
由37名死囚共同聲請的「廢死釋憲案」判決結果將在本周五出爐,社會各界均相當關注。中華人權協會與台灣審議民主協會今(18日)公布審議民主公民會議成果,調查發現,參與公民審議會議的公民,仍有8成以上反對廢除死刑;主張廢死者從17%大幅降為9.2%,未表態者由1.4%提升至10.6%。
國會改革釋憲案6日將進行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法界學者2日合辦座談會向大法官喊話,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念祖直言,憲法法庭面對2個憲政機關遇到衝突時,應該保持中立,立法院是最高民意機構,憲法法庭卻認為三讀法案違憲,這是「反民主的困境」。
國會職權修法釋憲案,憲法法庭訂8月6日言詞辯論。中華民國憲法學會、台灣行政法學會,以及國民黨智庫,2日也合作舉辦座談會。與會學者、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念祖直言,憲法法庭面對兩個憲政機關遇到衝突時,應該保持中立,面對立法院是最高民意機構,憲法法庭卻認為三讀法案違憲,是反民主的困境。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也表示,部分大法官已如「裁判兼球員」,發言如政府的訴訟團隊,罔顧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