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被誤診的搜尋結果,共41

  • 坣娜肺腺癌逝世 6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確診往往已晚期

    坣娜肺腺癌逝世 6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確診往往已晚期

    59歲資深玉女歌手坣娜病逝,富商丈夫薛智偉今(31日)證實死因為肺腺癌。肺腺癌又被稱為沉默殺手,發現時往往已中晚期,毒理專家招名威曾指出,早期肺腺癌可能會被誤診為呼吸道疾病,有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體重減輕等狀況都需要留意。

  • 不是太累 重症醫揭腦癌7警訊:脾氣變差也中

    不是太累 重症醫揭腦癌7警訊:脾氣變差也中

    現代人壓力大,偶爾會有頭痛情況。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有些症狀看似只是太累,卻可能是腦瘤,甚是腦癌的警訊,研究發現,約有5到6成的腦瘤患者,會以持續性頭痛為首發症狀,若持續2周以上,並合併出現以下任何一症個症狀,例如說話寫字卡卡、視力變差、手腳不靈敏、脾氣變壞、癲癇,或噁心想吐,應立即就醫。

  • 21歲女乾咳半年當小感冒 就醫才知肺腺癌末期「5天後就病逝」

    21歲女乾咳半年當小感冒 就醫才知肺腺癌末期「5天後就病逝」

    《好小子》男星顏正國7日因肺腺癌末期不幸病逝,享年50歲,肺癌已經蟬聯多年台灣癌王寶座,其中肺腺癌占了70%左右,初期僅有咳嗽等症狀,常被誤認為感冒,直到病患就醫才發現已經末期。過去曾有一名21歲女子,乾咳半年沒當一回事,就醫確診肺腺癌末期,僅過5天就離世。

  • 李東健患「罕見疾病」每月發作 右眼充血+呼吸劇痛折磨全身

    李東健患「罕見疾病」每月發作 右眼充血+呼吸劇痛折磨全身

    南韓資深帥氣男演員李東健曾演出許多熱門影視作品,近年則跨足綜藝領域,成為真人秀節目《我家的熊孩子》固定班底之一。在節目最新預告中,李東健無預警公開自己罹患罕見疾病,每個月都會發作一次,就醫時右眼布滿血跡,他連呼吸都感到劇痛,已經長期受病痛折磨。

  • 女性人生轉折點 更年期必備生活處方

    女性人生轉折點 更年期必備生活處方

     女性停經前後,長達10年可能面臨更年期症狀,失眠、熱潮紅、肥胖接踵而來,身體的不適也帶來心理的考驗,甚至陷入孤獨感、憂鬱和焦慮。醫師給出「生活處方」,每周運動至少150分鐘、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都能幫助女性度過這個重要的轉折點。

  • 「共眠煞」無聲糾纏  醫示警:2類人易上身

    「共眠煞」無聲糾纏 醫示警:2類人易上身

    當失眠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時找上門,就是罹患了共眠煞。醫師楊聰才指出,約有30%到50%的慢性失眠患者,會同時發生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因沒有典型的打呼聲,導致常被誤判。共眠煞經常發生在女性與年長者身上,與許多嚴重的慢性疾病甚至大腦退化,有著複雜的關聯。

  • 醫誤判流感!美國6歲童患罕病險喪命 母靠Google救回孩子

    醫誤判流感!美國6歲童患罕病險喪命 母靠Google救回孩子

    美國德州一名6歲男童原本因頭暈與頭痛送醫,卻被誤診為流感,結果不到一天,他便陷入無法走路、說話,甚至無法自主呼吸的險境,最後失去意識,確診為罕病「海綿狀血管瘤」。她的母親在絕望下在Google搜尋資料,意外找到專治此症的醫師,最終挽回孩子的性命。

  • 高雄本土登革熱延燒 疑黑數釀禍

    高雄本土登革熱延燒 疑黑數釀禍

     高雄市登革熱本土群聚案延燒,截至6日共12例分布在鼓山區、三民區,跨區傳播引起地方恐慌;高市衛生局最新疫調指出,12例基因定序皆為登革熱第2型,與境外移入案相同,屬同個傳播鏈延伸,整起群聚恐為境外確診「黑數」未通報釀禍;議員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合作,勾稽民眾海關入境旅遊史與就醫紀錄,從源頭做管理,阻絕社區染疫風險。

  • 高雄登革熱群聚案!跨區感染恐與「未通報黑數」有關

    高雄登革熱群聚案!跨區感染恐與「未通報黑數」有關

    2025年高雄市爆發登革熱本土群聚案,截至6日共12例分布在鼓山區、三民區,跨區傳播也引起地方恐慌;高市衛生局最新疫調指出,12例基因定序皆為登革熱第2型,與境外移入案相同,屬同個傳播鏈延伸,整起群聚恐為境外確診者未通報釀禍;議員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合作,勾稽民眾海關入境旅遊史與就醫紀錄,從源頭做管理,阻絕社區染疫風險。

  • 港星柯煒林罹第4期肺腺癌 高危環境、症狀、預防飲食一次看

    港星柯煒林罹第4期肺腺癌 高危環境、症狀、預防飲食一次看

    33歲香港男星柯煒林曾以電影「濁水漂流」,入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今日在IG上透露兩個月前開始咳嗽不止,經一系列檢查後,確診肺腺癌第四期。肺腺癌一旦確診,通常已是晚期,除了抽菸外,暴露於空氣污染、二手菸、石棉、氡氣等環境中,也可能增加患肺腺癌的風險。過去藝人汪建民、前立委林正杰都因肺腺癌離世。

  • 李小飛告別式「韋小寶」當遺照

    李小飛告別式「韋小寶」當遺照

     武打小生李小飛6月24日因病離世,享壽76歲,8日於新竹舉行告別式,並以經典角色「韋小寶」作為遺照與世道別,會場播放著父子合創的歌曲〈有你的陪伴〉。他的家人與摯友們齊聚,由李小飛的大兒子李富祥代表家屬致詞,音樂鬼才鄭進一也到場送別,他哽咽表示:「我從不參加告別式,這是唯一一次,因為他是李小飛。」

  • 李小飛與兒子合創《有你的陪伴》 告別式最後旋律成遺憾

    李小飛與兒子合創《有你的陪伴》 告別式最後旋律成遺憾

    曾演出《鹿鼎記》、《大地勇士》、《街頭小霸王》等影視作品的武打小生李小飛,今年6月24日因病離世,享壽76歲,今(8日)於新竹辦理告別式,他的家人們與摯友們齊聚,一起懷念這位曾在銀幕上英姿煥發、生活中溫柔體貼的父親與朋友。會場播放著父子合創的歌曲——《有你的陪伴》,李小飛的大兒子李富祥,也感性道出父親一生的點滴,父子間深厚的感情溢於言表。

  • 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疾管署急升菲律賓旅遊警示

    20年首見「諾氏瘧」境外移入 疾管署急升菲律賓旅遊警示

    國內出現20年來首見的諾氏瘧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公布,一名30多歲外籍男性,六月時,至菲律賓巴拉望島旅遊,為了賞鳥在叢林中遭到蚊子叮咬,來台探親時,因頭痛、發燒、茶色尿兩度就醫,檢驗發現為諾氏瘧原蟲感染,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現在正值旅遊旺季,即日起提升菲律賓瘧疾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由於台灣沒有該疾病宿主,評估在台灣傳播風險極低。

  • 早上爬不起來、空腹就亂講話…40歲婦罹這罕病:以為卡到陰

    早上爬不起來、空腹就亂講話…40歲婦罹這罕病:以為卡到陰

    40歲的邱姓女子每天早晨昏沉爬不起來,隨著症狀日益嚴重,空腹就會神智模糊、胡言亂語,直到進食後才恢復正常。求助多家醫院的中、西醫仍查不出病灶,最後找對科別與檢查,才發現是罹患罕見的胰島素瘤,上個月底接受切術手術,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 起床會胡言亂語還斷片以為卡到陰 竟是罕見「胰島素瘤」惹禍

    起床會胡言亂語還斷片以為卡到陰 竟是罕見「胰島素瘤」惹禍

    家住高雄邱姓女子,約在1年前開始地每天早上,常出現胡言亂語、行為異常狀況,但約莫2小時後會恢復正常,但邱女對於異常行為卻都不自知,不僅讓同住家人困擾,邱女也感到沮喪,以為是「人格分裂」、甚至是「卡到陰」,無論是就診還是求神拜佛都無法改善,直到某次檢查偶然發現血糖過低,才發現竟是發生率約100萬分之1的「胰島素瘤」作祟。

  • 街頭小霸王林正杰病逝 沉默殺手肺腺癌6症狀要留意

    街頭小霸王林正杰病逝 沉默殺手肺腺癌6症狀要留意

    民進黨元老、前立委林正杰今(3)日病逝,享壽73歲。過去他曾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但控制得宜,不過今天遭友人證實已平靜離世。被稱為「沉默殺手」的肺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出現症狀時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有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體重減輕等狀況都需要留意。

  • 低頭滑太久、電腦看整天 醫示警:頸因性頭痛上身

    低頭滑太久、電腦看整天 醫示警:頸因性頭痛上身

    現代人因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維持同一姿勢,導致頸因性頭痛越來越常見。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表示,頸因性頭痛常被誤診為其他類型的頭痛,若能及早正確診斷,並搭配中醫療法,透過針灸、拔罐、推拿等多管齊下,不僅可有效緩解疼痛,還能調理體質,促進整體健康。

  • 4歲童嘔吐腹痛誤認腸胃炎 醫生緊急開刀救命

    4歲童嘔吐腹痛誤認腸胃炎 醫生緊急開刀救命

    苗栗一位4歲小妹妹出現嘔吐、腹脹及便秘等症狀,媽媽原以為是一般腸胃炎或大便阻塞,而未立即就醫。隔天,小妹妹開始發高燒且肚子嚴重疼痛,媽媽才帶到苗栗市大千醫院急診就醫。經醫師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竟是糞石卡住闌尾,造成急性闌尾炎破裂引發腹膜炎,情況相當緊急。

  • 狂牛症無藥可治!開放日本全齡牛來台 專家急喊有風險

    狂牛症無藥可治!開放日本全齡牛來台 專家急喊有風險

    衛福部食藥署新任署長姜至剛2月底才上任,食藥署4日就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預計開放全齡牛肉來台,不過專家指出,年齡越大的牛隻,感染狂牛症的機率越大,吃下肚後不幸確診甚至無藥可醫,對民眾健康安全有非常大的疑慮。

  • 奪命主動脈剝離易誤判 醫:出現3症狀速就醫

    奪命主動脈剝離易誤判 醫:出現3症狀速就醫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好發於50~70歲中老年族群。然而,醫師表示,年輕人也可能罹患此病,且往往缺乏典型的高危險因子,容易被誤判,因此醫師與患者都該提高警覺。他並提醒,若突然出現劇烈且無法緩解的撕裂胸痛或背痛,或是胸痛伴隨冒冷汗、呼吸困難、昏倒,以及左右手血壓差異明顯時,應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