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規模5.5的搜尋結果,共68

  • 俄羅斯千島群島地牛剛翻身 中國大陸吉林也地震 規模5.5

    俄羅斯千島群島地牛剛翻身 中國大陸吉林也地震 規模5.5

    中國大陸官媒新華社報導,位於中國東北與俄國、北韓邊境的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周六(25日)晚間7時45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深度560公里。今天凌晨時分,日本北海道東南方近海發生規模5.8地震;琿春地震發生前大約半小時,俄羅斯遠東千島群島海域發生規模5.2地震。

  • 花蓮今2地震屬獨立事件 氣象署:未來3天留意規模4至4.5餘震

    花蓮今2地震屬獨立事件 氣象署:未來3天留意規模4至4.5餘震

    花蓮縣及東部海域今日早上陸續發生2起規模5的地震,其中花蓮縣光復鄉震度均為3級。氣象署表示,2起地震都是獨立事件,提醒民眾未來3天留意規模4至4.5的餘震。

  • 強颱襲台 AIT分享避難包

    強颱襲台 AIT分享避難包

     921大地震剛滿26周年,加上強颱樺加沙襲台,美國在台協會在官網分享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隨身攜帶的「緊急避難包」,內含飲用水、乾糧、手電筒、換洗衣物、個人用藥、寵物食糧等6大必備用品,呼籲台灣民眾隨時做好防災準備。

  •   AIT曝去年台灣災損數字   再度分享避難包:隨時做好準備

    AIT曝去年台灣災損數字 再度分享避難包:隨時做好準備

    921大地震昨天滿26周年,加上強颱樺加沙即來襲,美國在台協會在官網分享AIT高雄分處處長張子霖隨身攜帶的「緊急避難包」,內容包括飲用水、乾糧、手電筒、換洗衣物、個人用藥、寵物食糧等6大必備用品,呼籲台灣民眾隨時都要做好防災準備。

  • 鹿兒島外海14天搖逾1200次 日本氣象廳:慎防震度6強震

    鹿兒島外海14天搖逾1200次 日本氣象廳:慎防震度6強震

    日本南部鹿兒島縣十島村管轄的離島吐噶喇群島(トカラ列島)海域近日地震頻繁,至今(4日)下午5時(台灣時間下午4時)為止,14天震度1以上的有感地震累計超過1200次,持續刷新日本紀錄。自從昨天(3日)下午吐噶喇群島的惡石島測得最大震度6弱的芮氏規模5.5地震之後,惡石島首度展開居民撤離行動。日本氣象廳4日召開記者會提醒居民,持續防範震度6弱的強震。

  • 吐噶喇群島連震14天!首批13人撤抵鹿兒島 共同心聲曝

    吐噶喇群島連震14天!首批13人撤抵鹿兒島 共同心聲曝

    日本鹿兒島縣外海吐噶喇群島從6月21日以來地震連連,至當地時間今(4日)下午5時為止,2星期累計有感地震超過1200次,昨午後一次規模5.5地震測得最大震度6弱,在這波群震之中震度首達6級。吐噶喇群島的惡石島有13人今早搭乘渡輪撤離,傍晚抵達位於鹿兒島市的鹿兒島港。這13名男女從0歲娃娃到80歲老人都有,下船後共同心聲就是「只想好好睡一覺」。下一批人員撤離預計6日執行。

  • 吐噶喇群島逾千次地震  3D地圖堆出宇宙電梯

    吐噶喇群島逾千次地震 3D地圖堆出宇宙電梯

    日本鹿兒島外海的吐噶喇群島近海,自6月21 日起到今天上午11時(台灣時間上午10時),13天來震度超過1的有感地震逾1180次。如此密集的群發地震從即時3D地震地圖中呈現出如宇宙電梯般奇景,相當驚人。

  • 「狂搖20秒」!鹿兒島海域13天地震破千次 數據揭2特色

    「狂搖20秒」!鹿兒島海域13天地震破千次 數據揭2特色

    (23:20更新--午夜再震)日本九州南端鹿兒島縣外海吐噶喇群島今(3日)下午發生規模5.5強震,最大震度6弱。這是鹿兒島縣1997年5月以來首度觀測到震度6弱的地震,地震深度僅20公里,靠近震央的惡石島隨即呼籲全體居民疏散至學校避險,居民描述猛烈搖晃約20秒,日本官房長官、氣象廳接連召開記者會說明。從6月21日至今天下午5時(台灣時間下午4時)累計震度1以上的有感地震以1050次,刷新日本歷史紀錄。

  • 日本鹿兒島海域震不停 村長行動了 安排渡輪啟動撤村

    日本鹿兒島海域震不停 村長行動了 安排渡輪啟動撤村

    日本南部鹿兒島縣外海吐噶喇群島海域6月21日清晨起地震連連,13天累計發生逾1050次震度1級以上的有感地震,今天(3日)下午一次規模5.5的地震是這波群震首度測得超過6級震度,12座小島之中的惡石島感受到最大震度6弱,全島居民撤往島上學校避難。管轄群島的十島村今晚宣布,有13名居民希望離開惡石島,已安排渡船明天一早接人,送往鹿兒島市。

  • 快訊》鹿兒島外海規模5.5強震 震度首破6!政府、氣象廳急示警

    快訊》鹿兒島外海規模5.5強震 震度首破6!政府、氣象廳急示警

    (19:59更新--惡石島76人狀況)自6月21日下午3時以來,隸屬日本鹿兒島十島村的吐噶喇群島已發生1014次震度為1級以上的有感地震。今天(3日)下午十島村又傳出數起地震,下午2時30分以後測得4次地震,最大震度4級。下午4時13分(台灣時間下午3時13分)十島村發生規模5.5強震,震源深度20公里,氣象廳稱無引發海嘯之虞,測得最大震度6弱的惡石島已發布疏散指示。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立即就此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提防震度6弱以下的強震。

  • 鹿兒島「1日6強震」規模達5.5 地牛狂翻身!破30年紀錄

    鹿兒島「1日6強震」規模達5.5 地牛狂翻身!破30年紀錄

    (23:45更新--再增7次地震)日本鹿兒島縣外島吐噶喇群島海域從6月21日清晨起地牛天天多次翻身,至當地時間今天(2日)下午4時(台灣時間下午3時)為止,12天累計911次震度1以上的有感地震,創1995年以來新高;當地時間下午4時至晚間11時59分又發生35次,包括一起規模5.1、最大震度4的地震,12天總計946次。今天至傍晚6時許為止,規模5以上的地震已6起,其中2次最大震度5弱。日本氣象廳呼籲居民持續保持警覺,可能還會有震度5以下的地震發生。

  • 東部海域6.4地震 恐出現規模5.5餘震

     台灣東部海域11日晚間7時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因屬於極淺層地震,氣象署表示,本次地震幾乎全台有感,且北部民眾在感受到地震前就已先收到國家級警報。鄰近震央的花東地區暫無災情,但突如其來的劇烈搖晃嚇壞不少人,氣象署提醒,未來3天可能出現規模5到5.5的餘震。

  • 規模6.4地震撼全台 郭鎧紋:未來30天恐有另起規模6地震

    規模6.4地震撼全台 郭鎧紋:未來30天恐有另起規模6地震

    11日晚間19時許,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6.4地震,12日凌晨0時出現規模5.0餘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示警,未來3天內有機率出現規模5.5以上餘震。但前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根據過去數據統計,未來1個月台灣恐會出現另起規模6以上地震。

  • 6.4強震初判為獨立事件 氣象署示警:3天內恐有規模5.5餘震

    6.4強震初判為獨立事件 氣象署示警:3天內恐有規模5.5餘震

    台灣東部海域今(11)日19:00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最大震度5弱,地震深度30.9公里,全台有感。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最新情況。

  • 地球開「震動模式」 郭鎧紋示警:規模5地震恐增加

    地球開「震動模式」 郭鎧紋示警:規模5地震恐增加

    花蓮外海昨(5)日18時09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全球只要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後,地球會進入「震動模式」,可能導致後續規模5地震變多,他研判昨晚的地震與近日南極德雷克海峽的規模7.4地震有關,提醒未來幾周內台灣仍可能發生規模5以上地震,應提高警覺。

  • 花蓮外海1小時連8震 3天內恐有規模5餘震

    花蓮外海1小時連8震 3天內恐有規模5餘震

     台灣東部海域5日晚間1個多小時內連8震,晚間6時9分起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隨後短短20分鐘內再發生5起芮氏規模4以上地震,接著在晚間6時53分再發生芮氏規模5.9的地震,被氣象署研判為為主震,預估未來3天不排除將有芮氏規模5到5.5的餘震發生。所幸全台均未傳出災情。

  • 規模5.9強震撼全台!氣象署示警:3天內不排除有5.5餘震

    規模5.9強震撼全台!氣象署示警:3天內不排除有5.5餘震

    台灣東部海域今(5)日18:09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18縣市有感,後續鄰近地區連續發生5起規模4以上地震,18:53又發生規模5.9地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技正邱俊達說明最近情況。

  • 東部海域連6震!規模5.5地震「18縣市有感」 最大震度4級

    東部海域連6震!規模5.5地震「18縣市有感」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指出,今(5)日18:09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東方34.9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6.1公里。各地最大震度花蓮4級,宜蘭、南投3級,台中、台東、新北、雲林、彰化、嘉義2級,桃園、苗栗、新竹、台北、竹市、嘉市、高雄、台南、基隆1級。

  • 22:51規模5.5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台東3級

    22:51規模5.5極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台東3級

    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指出,今(1)日22:51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震央在台東縣政府東南方204.7公里,位於台灣東南部海域,地震深度21.1公里。各地最大震度台東蘭嶼3級,花蓮、屏東1級。

  • 緬甸又地震!芮氏規模5.5 深度超淺僅7.7公里

    緬甸又地震!芮氏規模5.5 深度超淺僅7.7公里

    緬甸今(13)日清早發生規模5.5地震,深度僅7.7公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