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試點城市的搜尋結果,共62筆
大陸央視報導,《2025中國北斗產業發展指數報告》6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大陸北斗產業綜合指數為1579點,同比提升10.34%,對比2020年,北斗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相關指數增幅均超過60%。目前北斗基礎產品供應鏈穩定,晶片、模組、天線等系列基礎產品不斷迭代升級,實現億級量產規模。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為積極服務促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今天發佈10項移民和出入境管理服務政策舉措,事關港澳台人員往來、過境免簽口岸擴容等10項重磅政策。其中,自2025年11月20日起,將可簽發一次有效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口岸範圍由現有58個增加至100個;持5年有效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台灣居民,且同意採集核驗面相、指紋等信息用於出入境邊防檢查核驗的,可選擇使用上述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現場智慧快捷通道「刷臉」通行。
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青島海關22日發布消息稱,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日前透過數位人民幣,向海關繳納進口增值稅18.6萬元(人民幣,下同),這是數位人民幣繳納海關稅款業務。在大陸全國推廣後的首筆支付,標誌著海關稅款繳納正式步入數位人民幣時代。
大陸工信部等8部門9月13日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4大方向18項措施,目標2025年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年增率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成長目標約20%。同時要讓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汽車製造業增加值約6%,再持續「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2026年促使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汽車關稅戰,打亂全球汽車產業布局,但大陸仍對該產業前景充滿信心。根據工信部等八部門13日公布的官方文件,大陸將力爭今年汽車銷量成長約3%至3,23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年增約20%至1,550萬輛。同時,將推進智慧聯網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有條件批准L3級車型生產准入。
大陸工信部等多部門13日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爭實現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年增6%左右。
第13屆海峽青年連心匯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登場,超過1,300名台青和受邀嘉賓出席交流,大陸國台辦副主任趙世通致詞時表示,兩岸青年要傳承中華文化精神,不斷凝聚推動兩岸關係重回和平發展正確軌道的強大力量。
中新網6日報導,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繭SPACE產業園零碳示範園項目,入選2024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應用場景。這個聚集生物醫藥、配電裝備製造等多業態的產業園區,正以綠色低碳設計為基底,打造零碳轉型的物理載體。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大陸南方洪水無人機救援的故事,帶動許多媒體跟進,但未見大陸網路重視,可見在大陸人們心中,無人機救援稀鬆平常,不值得討論。大陸無人機應用早已深入社會,從空中送餐、燈光表演、空中計程車測試,到醫療救護、緊急支援、消防監測,早已廣泛應用。世界無人機聯合會主席楊金才6月公布,大陸民用無人機全球市場占比約70%,是全球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大陸南方洪水無人機救援的故事,帶動許多媒體跟進,但未見大陸網路重視,可見在大陸人們心中,無人機救援稀鬆平常,不值得討論。大陸無人機應用早已深入社會,從空中送餐、燈光表演、空中計程車測試,到醫療救護、緊急支援、消防監測,早已廣泛應用。世界無人機聯合會主席楊金才6月公布,大陸民用無人機全球市場占比約70%,是全球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界面新聞》報導,「40歲是青年,60歲是中年,80歲才到老年,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長壽時代帶來了長壽經濟,長壽經濟又帶來長壽生活,對養老產業而言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近日舉辦的「2025長壽時代老齡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如此表示。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2025年以來,融資、保險等金融要素資源,在投入民營企業的同時,產品設計也更加適配,為企業注入持續動能。
美中關稅談判成為全球焦點,為因應美中貿易戰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大陸不但加快推動製造業的升級,希望減少對美依賴以避免被「卡脖子」;更重要的是,透過擴大服務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希望藉此創造經濟新動能。
大陸央視報導,最近不少北京移動和聯通用戶發現,這段時間,在手機螢幕右上角顯示網路訊息位置的小圖示,從「5G」變成「5G-A」,比之前多了一個字母A。這意味著什麼? 5G-A和5G相比,能夠在容量、速率、時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實現大幅提升。可以帶來更快、更優質的通訊體驗,並有望實現低成本千億物聯。
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20日上路在即,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鄭備8日強調,該法是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更透露今年將推出規模約3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台幣12.6兆元)基建項目,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川普政府高築貿易壁壘同時,北京選擇以「開放」應對。中國除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城市試點,也透過自貿區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大力吸引外資。與此同時,大陸也積極拓展內需,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以舊換新」政策發威下,大陸家電產品銷售已突破1億台。
據界面新聞報導,相較於國際品牌,外國遊客或許更青睞中國本土品牌。美國網路主播甲亢哥「ishowspeedsui」在北京周大福商店內購買《黑神話:悟空》聯名款手鍊的視頻在社交媒體走紅。根據多位社交媒體博主的描述,他成為了第一波享受到外國人在中國購物即買即退稅福利的顧客。
國人瘋出國,國旅蕭條冷清,2024年觀光逆差持續擴大近220億美元(約台幣7200億元),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20)日指出,2024年台灣出入境人次逆差約900萬人次,觀光逆差擴增至220億美元,台灣旅遊市場長期「入不敷出」,旅遊業恐進入艱困期。
國旅蕭條冷清,鄉林集團兼涵碧樓酒店董事長賴正鎰20日指出,2024年台灣出入境人次逆差約900萬人次,觀光逆差擴增至220億美元,讓台灣旅遊市場長期「入不敷出」,旅遊業恐進入艱困期,直指缺乏陸客是關鍵問題,當其他國家都展雙臂歡迎陸客,台灣卻獨缺大陸這一大塊觀光拼圖,他呼籲政府應儘快開放兩岸團客及自由行,挽救國內旅遊業生計。
台灣觀光陷入嚴重逆差,鄉林集團兼涵碧樓酒店董事長賴正鎰20日提出八大建議,或許有些已在執行,但應更擴大並放寬便民,整合政府資源,讓有意來台遊客可更輕鬆地就能來台進行有目的之深度旅遊,包括觀光署國際宣傳預算應從每年12餘億元至少增為30億元,尤其要多用短影音拍出台灣之美與感動的故事,透過網路行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