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調節血壓的搜尋結果,共59筆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專門過濾吸收的雜質與多餘的水分,轉化為尿液排出體外,並促進紅血球製造,調節血壓。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腎臟也會缺電,其所謂的電池就是「粒線體」,而含糖飲料則是粒線體的殺手。
台灣有高達6成男性、7成女性維生素D攝取不足。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維生素D不足可能提高高血壓、骨質疏鬆、記性變差與免疫力下降問題,除了適度日曬外,也可透過吃鮭魚、雞蛋、菇類等食物來補充,尤其把香菇、黑木耳曬太陽10到15分鐘再料理,維生素D含量可提升好幾倍。
有一些親子互動其實具有危險性,對家長或小孩都有害。近日大陸廣西有一名男子和女兒玩耍,把她抱到脖子上玩「騎脖子」,沒多久男子突然感到暈眩,直接害女兒從高處摔到地面。對此,有醫師警告這動作非常危險,恐壓迫大人頸動脈竇,使心臟驟降、血壓下降,進而發生暈厥或短暫失憶,而小孩也容易因此摔傷。
心臟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鹽、糖、油太多,關鍵營養卻太少,正是飲食中的慢性傷心劑。外食族常吃的滷味、火鍋湯底、炸物等,都會默默傷心。此外,有研究指出,攝取不足的Omega-3,會增加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尤其對老年男性的影響更明顯,可多吃鮭魚、核桃、鯖魚等食物。
國內健康食品需經核准「小綠人標章」,食藥署今天(3)公告國內第14項保健功效項目「膝關節保健」,即日起開放業者申請,評估方法須針對45到80歲對象、產品服用試驗時間至少12周,證明在試驗前後功效達到顯著改善。食藥署提醒,若業者未取得健康食品核准,卻宣稱有助於緩和輕度膝關節不適等功效,將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且涉及《刑法》,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日常生活中,藉由高鉀食物的攝取,提高鉀鈉攝取的比例,才是調節血壓的關鍵,絕非只是一味減少鈉的攝取量,更重要的是,每人每日鈉的建議下限約為1500毫克。這篇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究,是由應用數學與藥學系萊頓教授(AnitaLayton)所領導完成的,已經於2025年4月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誌-腎臟生理學》國際期刊上。
「大番茄」是常見的蔬菜,營養素也非常高,而吃法有生吃及熟吃,各有擁護者,不過若要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營養師張語希建議要吃熟的。
奇異果是一種熱量低且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有專家表示,奇異果富含膳食纖維、血清素、鉀與多種維生素,具有幫助消化、改善睡眠與保護心血管等多種健康益處,尤其是果皮比果肉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營養素,建議食用時不要剝皮,要整顆都吃進去。
減少動物實驗是國際趨勢,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告修正「健康食品之骨質保健功效評估方法」,考量動物保護及福祉,刪除動物實驗,並修訂人體試驗條件,提高統計可信度和安全性。食藥署說明,目前有13項健康食品保健功效,其中5項已刪除動物實驗,其餘項目將陸續評估並公告修正。
長期食用過多鹽分容易導致腎臟負擔,除了減少攝取量外,吃對食物對於腎臟健康也有幫助。營養學者洪泰雄分享10款護腎食材,包括小黃瓜、洋蔥、大蒜、橄欖油、蘋果、豆芽菜、黑木耳、羽衣甘藍、藍莓及魚油,只要吃對,就可以讓腎臟多撐好幾年。
台灣的水果又大又甜,營養師李婉萍表示,好多糖尿病患都問她,是不是不能吃水果?其實只要抓對份量,水果當然可以吃,1份水果大概抓60卡,就是含有15公克的糖分,一般糖友一天約吃2份水果,想要吃健康一天吃3份水果,且像是蓮霧果皮含有花青素,食用有助於穩血糖,食用香瓜則有助降血壓。
腎臟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醫師指出,腎臟病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疲倦、水腫、食慾不振等表現時,通常已是病情中晚期,建議可藉由「泡、水、高、貧、倦」5狀況及早辨別腎臟異常,而糖尿病、高血壓與常吃止痛藥等患者是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
有些人吃芭樂,會刻意挖掉芭樂籽,擔心吃多會便秘。對此,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芭樂籽並不會造成便秘,反而可以改善便秘,且芭樂籽高纖維、零膽固醇,吃了還能幫助減肥、降低血壓、減少身體發炎反應,不過,消化功能較弱、不習慣高纖飲食與剛動完腸胃手術者,吃芭樂籽負擔較大,建議別吃。
豆漿是許多人心中的健康飲品。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喝豆漿具預防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幫助瘦身的潛在功效,值得於日常生活中多加利用。她並推薦豆漿6搭配,不僅好喝還更健康,其中像是加入薑黃,有助於抗發炎、促進消化;添加香蕉,能快速補充能量又甩肉。
根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位居全球第1,對國人健康傷害甚鉅。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引述研究指出,若與尿酸代謝有關的基因發生變異,恐一步步侵蝕腎臟功能,如同看不見的敵人。再加上平常又有許多不良生活習慣,如愛吃高鹽高油、濫用藥物等,更會加速腎臟疾病的發展。
一項針對日本老人的研究表明,喝綠茶可以減少老年人大腦中的白質病變,從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癡呆症;同時綠茶也有穩定血壓的效果。
「癌症」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三高等慢性病的致死率卻遠高於癌症!台灣冬季的日夜溫差較大,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負荷,平時注意保暖之外,吃出健康也很重要。
水果擁有許多營養價值,適量食用還可以促進心臟健康。對此,國外營養師推薦5款對心臟最有益的水果,包括黑莓、藍莓、覆盆子、木瓜,以及紅葡萄。其中藍莓富含多酚、黃酮醇及植物營養素,具抗發炎作用,有益於心臟、腸胃健康。
櫻桃是許多人都愛吃的水果。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它富含多種天然植物素,具抗發炎、調節血壓、養顏美容、促進排便、維持眼睛健康、提升睡眠品質等諸多正面功效。但醫師提醒,櫻桃屬於高鉀水果,慢性腎臟病患者別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