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負利率政策的搜尋結果,共350筆
近三個月以來,美元先上後下。新一波美元空頭建立在《大而美》法案的債務上升風險。美元指數7月1日觸及全年低點96.4,波段跌幅-5.5%。所幸,就業及內需消費數據利多帶動美元指數7月一度反彈至100。
美元先前的走弱,反映了市場對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風險擔憂,導致美元信心動搖。同時,在美元指數的成份貨幣中,占比最大的歐元區上調了經濟展望,勞動市場表現強勁、實質收入持續增長;再加上歐元區進入降息循環、借貸成本下降,對消費者與企業均帶來實質助益。
近期在美國聯準會進一步接近降息週期之際,美元指數自高點回落,亞幣全面走強,呈現資金回流亞洲市場的跡象。新台幣、韓元及新加坡元等貨幣近期明顯升值,顯示投資人對亞洲經濟復甦及相對穩健的財政政策重拾信心。在這樣的匯市氛圍中,日圓作為傳統避險貨幣及亞洲重要貨幣之一,其走勢也有望脫離長期貶值的陰影,進入反彈行情,日圓期貨的多單布局時機漸趨成熟。
日本銀行自去年開始結束負利率政策,並在薪資與物價雙漲的良性循環,有望持續升息,但通膨仍導致實際薪資下滑0.2%,高物價使日本民眾生活更節儉,國內消費因而疲軟,加上貿易戰日益升溫,對以出口導向的日本經濟構成威脅,未來日本經濟發展是否能讓日銀持續升息,仍有待觀察。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信銀行)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攜手,自2018年起針對臺灣高資產客群進行調查,發佈《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報告指出,2025年臺灣擁有可投資資產達新臺幣3000萬元以上的高資產客群預估將達81.6萬人,資產總值高達新臺幣57.69兆元,顯示財富持續增長。
美元兌日圓在1月觸及高點至今,日圓升幅達6.6%,同時段表現優於歐元3.4%、英鎊4.8%。日本央行前行長黑田東彥表示,日本經濟已完全復甦,美元兌日圓可能回到130。日圓超漲來自於以下三個原因:一、旅遊強勁復甦帶動經濟成長,二、通膨加速上行,升息預期帶動資金回流;三、利率走升改變利差交易轉往瑞郎。
市場臆測中美之間或會簽訂一個類似1980年代的廣場協議,施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大陸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前司長、中銀國際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中美達成新廣場協定的必要性、可行性不高,但人民幣仍有機會在經貿摩擦的逆風下升值。
公股銀分析,近年因受惠升息環境利差提升,海外分行利差較國內分行高,因此積極鎖定海外存放款成長。
根據外媒報導,日本政府即將公布自2025年4月起的新財年預算,總額將創新高紀錄,再加上豐田等汽車股大漲撐盤,帶動日股26日上漲。展望2025年,公股銀行分析,企業基本面持續轉佳及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支撐日股的兩大動能,因此對2025年日股表現看法正向。
日圓兌美元匯率自9月中來累計大跌逾1成,高盛認為對持有美元的外資來說,目前日圓的甜甜價有利買進日股。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波克夏海瑟威,買進日本五大商社股票的帳面獲利高達80億美元,外界揣測他繼續加碼。
時序進入12月,在檢視過去一年成果的同時,也要積極為新的年度做規畫,趁此之際,與大家分享身在日本的我是如何看待已很火熱的日本房市。
日本央行13日表示,在10到12月第四季期間,日本大型製造業者的信心稍有改善。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央行下周將召開例會,雖然外傳這次應該不會變動利率,但對可能在明年元月升息的日本央行來說,不啻為一個好消息。
日本政府9日上修第三季(7至9月)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但最新資料顯示第三季消費支出增幅不如初估值,令外界難以預測日銀是否在12月決策會議升息。
日本總務省(MIC)6日指出,當地民眾10月消費仍疲弱,家庭支出也大幅度減少,跟去年同期相比,年減1.3%,市場預估年減2.6%。季節性因素經調整後,10月支出月增2.9%,較預估值0.4%明顯成長。
統一證券為了提供客戶更完善的電子交易服務,即日起開放「日股電子下單功能」,投資客戶只需要透過「統一e指發」APP,就能輕鬆交易日股。
有超過3千名台灣人居住的熊本,現成為台灣銀行業最新的海外戰場,各家業者競相挾著豐富的經驗與靈活策略,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創新、貼心的服務。
日本央行將於31日舉行為期兩天的利率決策會議,時間點即眾議院選舉之後,不過日銀總裁植田和男曾日前暗示央行不急於進一步升息,外界普遍預測本次利率將按兵不動,並關注下一次可能的升息時點。
日本央行(日銀)將於10月30到31日進行為期兩天的決策會議,在此同時,新上任首相石破茂本周也將經歷一場重要的選舉考驗,外界預料日銀在此政治敏感時刻應該會按兵不動。
日本央行預訂將於10月30以及31日舉行為期兩天的政策利率會議,在歐美主要國家大都開始進入降息循環後,外界也好奇這個全球第4大經濟體,何時還要反其道而行地調升利率。
日本央行(BOJ)行長植田和男在周五表示,日本央行必須關注來自海外的市場不穩定性和風險,對經濟的影響,他並且暗示,央行並不急於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