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購物用塑膠袋的搜尋結果,共42筆
桃園市環保局自9月16日至11月16日舉辦「市場減塑行,好禮抽不停」活動,於全市11處公有零售市場熱鬧展開。市民只要自備環保袋、環保杯或環保碗購物,在參與活動的市場內尋找貼有減塑標語跳卡的攤商,並與「減塑行動跳卡」合照,完成線上登錄即可參加抽獎。活動共設有400個中獎名額,獎品為新台幣200至1000元不等的超商電子禮券,總價值超過11萬元。
新北市環保局攜手三峽老街及深坑老街兩大商圈,昨(16)日起至10月19日舉辦「三峽深坑行動GO,不塑消費遊老街」活動,完成指定任務即可參加抽獎,總獎額超過40萬元,歡迎民眾踴躍參與,一同響應「不塑商圈」。
為了解決塑膠汙染,聯合國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於去年登場,但因歐盟、產油國意見分歧,公約無法定案,今年8月5日起至14日將再次進行塑膠公約談判。環境部今天表示,無論談判結果如何,仍會於年底提出新的減塑規畫,不受影響。
為引導民眾轉變消費行為、響應源頭減量政策,環境部與台北市攜手合作,以建國假日花市為首站,透過公私協力打造共同打造首座「不塑花市」,環境部長的彭啓明今(2)日出席記者會時提到,將透過「環保三袋」策略,引導民眾改變消費習慣,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打造綠色購物新日常。
環境部推動限塑至今逾20年,塑膠袋、塑膠餐具去年內銷量卻雙雙創下5年新高。環團指出,外送興起,未來塑膠產量只會愈來愈多,環境部沒理由取消禁、限塑規畫,呼籲盡速制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時間表。
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的規畫,只是去年環境部長彭啟明就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但堅持禁用目標不變,不過,昨天環境部卻政策急轉彎,取消禁、限用規畫,改推減量及鼓勵替代使用。環團痛批政策大跳票,直言政府應有決心推動塑膠製品禁限用,不應拿民眾意見來當作藉口。
《全球塑膠公約》因歐盟、產油國意見分歧無法定案,環境部長彭啟明仍在先前表示,將於上半年建立新的減塑里程碑,包含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禁限用期程從2030年拉長至2035年,並擴大限用品項。由於期限將至,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今天表示,規畫限用品項新增零售商品跟網購包裝,明起到8月底開放「減量里程碑許願池」專區,盼能廣納民眾的建議跟期望。
宜蘭縣環保局27日與宜蘭市綠九市場合作推出市場減塑政策,設置「袋來幸福箱」二手袋循環使用站點,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為鼓勵民眾加入「減塑宜起來好市袋著走」的行列,即日起至11月30日,民眾只要自備購物袋採買、購買裸賣商品或不額外索取塑膠袋,即有機會抽中好禮。此外,台北市環保局在端午節前稽查禮盒包裝,查獲2件過度包裝商品,將依法處3萬元至15萬元罰鍰。
宜蘭縣環保局27日與綠九市場合推「市場減塑」政策,設置「袋來幸福箱」二手袋循環使用站點。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為鼓勵民眾踴躍加入「減塑宜起來,好市『袋』著走」的行列,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凡符合環保局訂定的減塑行為,即有機會抽中環保節能家電、現金抵用券等好禮,一起營造更友善的減塑環境。
為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並減少使用塑膠袋,新北市轄內41處公有市場自5月1日起轉型為「不塑市場」,攤商不主動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市場內並設置reBAG回收箱提供二手袋給有需求民眾使用,除此之外,環保局與市場處合作舉辦「買菜自己『袋』,不塑逛市場」活動,活動期間自5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民眾只要自備購物袋、環保容器進行不塑消費,完成活動指定任務後拍照上傳至活動網站,就有機會抽買菜金,歡迎市民朋友響應,加入不塑消費行列,一起減塑愛地球。
新北市41處公有零售市場自今年5月1日已轉型為「不塑市場」,攤商將不再主動提供購物用塑膠袋,請民眾自備環保購物袋。新北市環保局長程大維與市場處長李長奎24日到汐止金龍公有市場,帶頭示範不塑消費「逛市場」,以實際行動推廣減塑。
台南市從2016年起推動「袋袋相傳」循環購物袋政策,全市目前已設置212處循環袋的取用、回捐站點;其中,市府市場處也協助在45處公有市場設置點位,設置率達76%,成為減塑的核心據點。繼去年在北區開元市場結合攤商推出自備購物袋優惠活動,一次性塑膠袋減量率逾36%後,今年的優惠活動再增加下營市場,預計送出80份300元市場加菜金,希望鼓勵民眾徹底改變採購習慣。
為對抗塑膠汙染,環境部推動14類場所需付費取得購物用塑膠袋等多項減塑措施,也在去年宣布欲拉長4項塑膠製品禁限用時程並擴大限塑品項,然經濟部數據顯示,2024年塑膠袋生產量31萬6905公噸、內銷量23萬4034公噸,雙雙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環團指出,國人網購、外送及餐飲外帶導致塑膠袋產銷量不斷增加,呼籲將外送平台納入限塑範疇,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1日結束,但因歐盟、產油國意見分歧,公約無法定案。環境部長彭啓明2日指出,環境部減塑、限塑立場不因此改變,2018年提出的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禁限用規畫,將在明年上半年與各界討論,以建立新的減塑里程碑,包含期程從2030年拉長至2035年、擴大限用品項,對抗傳統塑膠汙染。
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的規畫,由於全面限用年限將至,環境部長彭啟明25日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環團強調,減塑不能只要求民眾改變習慣,從源頭減產也刻不容緩,呼籲政府制定塑膠減產目標。
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的規畫,由於全面限用的年限將至,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預計明年上半年會根據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內容,並與各界溝通,提出新的減塑目標。
桃園市長張善政、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至新永和市場向民眾宣導塑膠袋減量與菸蒂不落地政策,張善政表示,桃園2023年開始鼓勵11座公有市場攤商不主動提供購物袋,並在新永和市場、南門市場及龍潭市場設置二手袋循環箱。
為了落實減塑政策,環境部規畫在全台47處夜市、傳統市場推動示範減塑活動,高雄選定龍華市場做為示範場域,除了舉辦摸彩,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外,高市府環保局更將於19日推出加碼活動,民眾只要持可循環使用環保袋,即可領取100元「減塑消費券」,獲得攤商好評。
為了落實減塑政策,環境部7月規畫在全台47處夜市、傳統市場推動示範減塑,高雄選定龍華市場作為示範場域,除了舉辦摸彩活動,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外,更將於19日推出加碼活動,民眾只要持可循環使用環保袋,即可領取100元「減塑消費券」。
配合環境部政策,新竹縣過去4年陸續在內灣、竹北、新埔、新豐等鄉鎮推動環保夜市、商圈,其中夜市在2020年啟動逐步轉型,今年今年攜手關西夜市辦理「Eat起減廢、關西夜市環保月」,鼓勵業者使用循環容器、不主動提供塑膠袋,民眾使用環保杯還有機會得到限量小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