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走路不穩的搜尋結果,共77筆
爸媽走路不穩、開瓶困難、走路常常跌倒?營養師薛曉晶提醒,這可能不只是老了,而是肌少症悄悄找上門,肌肉流失可能造成骨折與失能,最新研究發現,長者進行12周阻力訓練與營養諮詢後,肌少症盛行率可從35%降至0%,此外,飲食中攝取足夠蛋白質,並補充維生素D與鈣,也有助於提升肌肉量。
28歲「阿信」每天都準時到圖書館拚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幾乎從早上就戴降噪耳機直到回家,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情緒,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如果持續未節制,恐怕會造成聽力退化。
50多歲黃姓男子午休醒來,突然視力模糊、頭暈,以為是中暑,就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可能是腦中風警訊,千萬不要輕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彰化1名50多歲黃姓男子上月中旬午休醒來,發現視力模糊、頭暈,因沒有手腳無力、嘴角歪斜等症狀,就以為僅是中暑而不為意,但太太覺得他右眼「怪怪的」,懷疑情況不對勁,黃男經醫院檢查,確診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眼球活動無力、單側眼皮下垂、看東西模糊或複視,都可能是腦中風警訊,應盡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不少家長以為「成人藥減半就是兒童劑量」,小心恐釀禍!今年3歲的幼童小恩,因流鼻水、咳嗽就醫,醫師雖有開立適合幼兒的藥物,但夜間小恩仍咳得厲害,媽媽便將家中成人感冒藥片切兩半直接餵食,隔天早晨爸爸又餵食兒童感冒糖漿,結果竟出現昏睡、走路不穩等嚴重副作用。
為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勇敢跨出家門、融入社會,邀請社會大眾成為支持身障者最有力的夥伴,伊甸基金會在台南「無障礙生活節 我們同一Team」,4日下午在「水交社文化園區」登場。現場有美食市集,還有「人生迷宮」親子闖關體驗、「DIY小教室」,由數位身障朋友首次擔任「神隊長」,引導大小朋友手作艾草條,期待透過無障礙生活提醒民眾,適時的拉身心障礙朋友一把,給予適切培訓,他們就能獨立自主,成為一起推動社會前進的好夥伴。
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458萬,占總人口19.64%,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10月1日是「國際老人日」,新竹台大分院高齡團隊提醒,國人飲食習慣造成「早餐蛋白赤字」,潛藏著引發肌少症的風險。
北市警內湖分局文德派出所警員鄭名杰與林奕和,日前執行夜間巡邏勤務時,接獲民眾報案,指文德3號公園內有一名迷路老人,需警方到場協助。
一名88歲、原本頭腦清晰的林姓退休教師,今年初出現間歇性發燒與劇烈咳嗽,在短短3周內病情急轉直下,從生活自理退化至臥床不起,伴隨認知功能變差、失禁、反應遲鈍等症狀,家人一度以為是失智症急速惡化。經送往台中榮民總醫院詳細檢查後,驚覺元凶並非失智或中風,而是由隱球菌引起的「隱球菌腦膜炎」。
一名未滿周歲的女嬰,2025年初因硬腦膜下出血及視網膜出血等重傷害,被送往台北榮總醫院急救,院方懷疑涉及重大兒虐案件通報。女嬰的父母因此被列為被告,兩人堅決否認施虐,辯稱可能是家中另一名年幼的大女兒玩耍時不慎壓傷。士林地檢署調查,傳喚親友作證,並認為醫院報告無法完全排除意外可能性,依罪證不足處分不起訴,還給這對父母清白。
長輩突然出現失智情況,且以極快速度惡化,就要當心是不是其他疾病引起。醫師陳志金分享案例指出,一位兩個月前還能下田的80歲長者,動作突然變慢、講話不清楚、開始認不得子女,一開始以為是罹患失智症,但因退化速度過快,照了斷層才發現是左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病因正是兩個多月前撞到頭所致。
以「不可以色色」迷因圖爆紅的日本埼玉縣柴犬Ponsan,昨經飼主證實已離世。17歲的Ponsan在今年4月確診前庭疾病,雖經治療好轉,但最終仍離世,飼主以Ponsan的口吻發文道別,寫下「雖然有點寂寞,但我心裡充滿幸福,我會一邊想著大家的笑容,一邊踏上旅程。」
基隆市有一名40餘歲的男性,近期出現走路不穩與右腳乏力的情況,便赴部立基隆醫院就診,經過基隆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醫師蔡翊新為其檢查,發現男子大腦左頂葉有1顆約4公分的顱內腫瘤,經手術切除後,康復情況良好。蔡翊新表示,腦瘤並非無法治療,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
在台南某舞廳上班,花名「玲玲」的23歲魏姓女子,2023年8月23日清晨7點多,駕駛白色奧迪轎車行經台南市安平區健康三街左轉府平路時,撞死晨運的58歲孫姓婦人,魏女肇事後被驗出酒後又拉K,被依酒駕致死罪起訴,台南地院合議庭審理後認定魏女態度消極,未跟家屬達成調解,判刑8年6月,可上訴。
一名擔任外送員的30多歲男子,長期生活作息不正常,幾乎天天熬夜、飲食不規律,超過100公斤的他,前陣子突然發現身體單側沒力,走幾步路就開始不穩,走著走著就倒下去,家人緊急將他送醫,竟已是輕微中風。
新北市一名8旬林姓老翁,近日因走路常踢到東西甚至跌倒,懷疑罹患失智症就醫,未料檢查後發現元凶竟是白內障合併黃斑部病變。經過新北市立土城醫院院長賴旗俊檢查治療後,視力才逐步恢復,重新享受生活與社交活動的樂趣。
腦霧、健忘、注意力差,你也有這些記憶力衰退的初老症狀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失智症已有年輕化趨勢,從飲食面越早預防越好,包括人造奶油、加工起司、加工肉品、油炸、糕點甜食是五大傷腦食物,建議要少吃,從年輕就開始保養大腦。
一名醫師近日透露,一位68歲阿伯跌倒後躺在路邊無力起身,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做了一些檢查後還在等結果出爐,結果阿伯竟然堅持要下床抽菸,更為此簽下自動離院書,一步一步自行往門外離去,讓該名醫師傻眼說,這算是一種堅強又有毅力嗎?
隨著年齡不斷老化,許多老人可能會逐漸出現失智現象,不過有時失智症狀發展過快,可能是有隱藏病因。奇美醫院ICU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分享,有位80歲阿公在2個月期間,從原本行動自如、可以下田、每天一杯手搖杯的健康狀態,變成動作緩慢、走路不穩、講話越來越不清楚、認不得子女。起初診所醫師判斷是年紀大的失智症,沒想到進一步在大醫院做了腦部斷層掃描檢查,才發現阿公真正的病因,竟是2個月前跌倒、撞到頭導致的左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位在高雄市左營區的瑞豐夜市,1名29歲陳男子昨(22)疑似酒醉,與路過的李姓男子發生口角衝突,陳男胡言亂語辱罵,讓李男心生畏懼向警方報案,並提出恐嚇告訴,不過陳男拒絕配合到場警方,警方待其酒醒後,將依刑法恐嚇罪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