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運研所的搜尋結果,共46

  • 電動滑板車趴趴走 交部年底推指引

    電動滑板車趴趴走 交部年底推指引

     科技日新月異,道路上除傳統汽機車,還有更多元的小型交通工具如電動滑板車、賽格威(Segway)等,甚至有給毛孩用的電動寵物車,但我國法規限制多,相關「慢車」無法合法上路。消基會指出,現行法規落後及配套不足,交通事故發生時往往由駕駛人獨自承擔責任,呼籲政府完善法規。交通部回應,運研所最快今年底推出電動滑板車上路辦法指引。

  • 無人機物流飛偏鄉不是夢 運研所投遞600趟驗證服務

    無人機物流飛偏鄉不是夢 運研所投遞600趟驗證服務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20年起推動「無人機偏鄉物流服務計畫」,盼藉無人機高機動性與快速部署特性,突破偏遠地區交通限制,將日常用品、急需藥品,乃至救援物資,安全且及時地送達,並提升災害防救的韌性,最新進度已完成投遞600趟次的物流服務驗證,今年將啟動商業營運驗證,盼2027年達實作目標,找到可常態商業營運的狀態。

  • 催生自行車新路線 環島2號線明年完工 標誌一致化

    催生自行車新路線 環島2號線明年完工 標誌一致化

    單車旅遊正夯,交通部已設自行車環島1號線、25條環支線及16條多元型態自行車路線,但現行標誌標線因各路權單位不同,出現牌面與標線設置不當問題,運輸研究所統一設置原則持續優化中。另也預計明年底完成環島2號線建置,全長1019公里主打深度旅遊。此外,許多民眾騎乘單車面對不一定有專用的道路,不知怎麼騎較安全,運研所表示,只要踩上單車就屬於慢車,騎乘要看車行號誌。

  • 北宜高鐵環評前夕決策混亂?賀陳旦怒喊:應延期

    北宜高鐵環評前夕決策混亂?賀陳旦怒喊:應延期

    北宜高鐵延伸爭議延燒,8月20日將送環評大會審議,前交通部長、公民幫推顧問賀陳旦直言,政府決策、程序混亂,7月下旬都還有20個單位針對台鐵營運影響提30項意見,若充分討論,怎會在環評大會前還有這麼多意見,當以安全為名成立台鐵公司,被交通部和混亂程序、不負責任數值給蒙蔽,盼大家看清楚,此時不適合做任何決定,後天環評大會應延期。

  • 交通部推「道安檢查表」 逾60道題目揪路口安全缺失

    交通部推「道安檢查表」 逾60道題目揪路口安全缺失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推出「臨近路口道安檢查表」,設計6大類別共60多道檢查項目,透過逐條提問檢查路口安全缺失,獲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及工程顧問公司廣泛應用。運研所表示,此表除可用於事故後檢查改善,也可用於事前預防性檢查,揪出可能肇事因子以利改善。

  • 交部大洗牌 4首長異動 台南幫空降 掌國健署、心健司

    交部大洗牌 4首長異動 台南幫空降 掌國健署、心健司

     人事洗牌!交通部17日宣布,公路局長陳文瑞調任高速公路局長,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調陞公路局長,交通科技及資訊司長黃新薰調陞運研所長,另祕書處長黃定環8月退休,將由專委李武強調陞處長。衛福部長邱泰源也證實,成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將接任國健署署長,空缺已久的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一職,同樣由來自成大醫的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柏熹接下。

  • 陳世凱出手!交通部人事大洗牌名單曝 還有下一波

    陳世凱出手!交通部人事大洗牌名單曝 還有下一波

    交通部人事持續異動,高速公路局前局長趙興華與運輸研究所前所長林繼國陸續退休,交通部今宣布公路局長陳文瑞調任高公局長、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調陞公路局長、交通科技及資訊司長黃新薰調陞運研所長。交通部表示,行政院已核定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長等4人職務調整,將打造交通新氣象。另據了解,交通部目前規畫還有下一波人事異動。

  • 《產業》觀光署、運研所簽MOU 雙主軸跨域合作啟航

    為強化台灣公共運輸系統與觀光資源深度整合,交通部觀光署與交通部運研所26日簽署「公共運輸旅運服務升級合作備忘錄」(MOU),宣告兩大機關共同推動「永續觀光旅遊」與「優化公共運輸服務」雙核心主軸的合作啟航,為觀光與公共運輸政策協同推進開啟新局。

  • 觀光署、運研所簽署MOU 盼實現旅遊、通勤結合TPASS 3.0

    觀光署、運研所簽署MOU 盼實現旅遊、通勤結合TPASS 3.0

    為了讓觀光旅遊與公共運輸有更深度的結合,交通部觀光署及運研所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盼藉由運研所智庫建議,以調整台灣好行路線、幸福巴士深入偏鄉秘境景點等方式,讓國內外旅客使用公共運輸旅遊更便利,觀光署長周永暉還提到,期許將來深度合作,有機會使TPASS與Taiwan PASS(台灣好玩卡)結合,實現「TPASS 3.0」的願景。

  • 別上當!傳「高齡駕駛重新體檢」民調 運研所:假訊息

    別上當!傳「高齡駕駛重新體檢」民調 運研所:假訊息

    近來網傳冒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名義主辦的詐騙廣告,內容是以「你認為高齡駕駛該重新體檢」為題所進行的假民調。運研所表示,因涉及不實資訊,嚴重損害運研所聲譽,可能誤導民眾或造成民眾損失,鄭重澄清運研所與該廣告無關,呼籲民眾勿輕信受騙。

  • 汽燃費擬改名 公路使用養護費

    汽燃費擬改名 公路使用養護費

     交通部徵收汽燃費用於道路養護,但電動車不使用燃料免徵,預估2030年電動車將達51萬輛、電動機車將達240多萬輛,該年度將減收36億元規費,衝擊道路養護財源。立委建議現行「汽車燃料使用費」改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交通部表示支持,並已由運研所通盤檢討徵收規範,預計2026年底出爐,研議2030年起全面徵收。

  • 電動車2030年要繳了 汽燃費擬改名「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

    電動車2030年要繳了 汽燃費擬改名「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

    國內電動車輛越來越多,過去8年從近20萬輛成長到88萬餘輛,交通部曾說最快2030年對電動車比照油車開徵汽燃費,不過現行的規定文字為「汽車燃料使用費」,但電動車不使用燃料,立委建議改為「公路使用養護管理費」,交通部今表示支持,代表為未來收費鋪路。

  • 交通安全教學輔助軟體入校園 學童體驗17種道路情境

    交通安全教學輔助軟體入校園 學童體驗17種道路情境

    交通部深化校園交通安全教育,運輸研究所推出新興科技導入學校交通安全教育研發示範計畫,設計模擬17種道路實境的交通安全教學輔助軟體,讓國小、國中及高中學子可透過平板,體驗道路情境。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國人常詬病交通教育習慣不佳,這款軟體可結合平板與數位教學,讓學童及早建立正確交安觀念。

  • 北花「寂寞客運」復活 葛瑪蘭接手 賠錢也要開

    北花「寂寞客運」復活 葛瑪蘭接手 賠錢也要開

    蘇花改2020年通車,停駛20年的北花線客運重返市場,原由統聯客運、首都客運及台北客運經營,因運量低迷常空車,3家業者於去年底至今年初不續營。這條「寂寞客運」今年下半年確定復活,將由葛瑪蘭客運接手,業者透露,身為東部在地業者,決定就算賠錢也要開。

  • 無人機搭AI診斷 抓路口肇事熱點

    無人機搭AI診斷 抓路口肇事熱點

     交通部近年透過無人機空拍分析路口交通衝突,今年擴大觀測路段與路側,由無人機搭AI當「道路醫生」協助縣市診斷交安。另自駕公車發展仍在沙盒實驗階段,交通部訂定全球最完整公車自駕實驗運行安全指引,盼提升運行安全,目標2029年商轉化。

  • 無人機成「道路醫生」 空拍結合AI助9縣市診斷交通衝突

    無人機成「道路醫生」 空拍結合AI助9縣市診斷交通衝突

    無人機應用發達,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21年起與民間合作,透過無人機空拍影像,分析路口交通衝突,已協助9個縣市共12處易肇事地點的分析。去年起擴大應用至路段觀測,今年再增列路側範圍,探討公車進出站衝突、路外設施進出車流衝突等,評估交通安全,並協助道路管養機關診斷道路問題,研擬對策提升人車安全。

  • 通用計程車全台僅1325輛 交通部祭補助誘因 縣市須納管

    通用計程車全台僅1325輛 交通部祭補助誘因 縣市須納管

    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為加強服務身障及高齡者,交通部鼓勵個人或車隊投入可供輪椅族乘坐的「通用計程車」服務,推行逾10年全台僅1325輛。交通部預告修法,修改補助機制加大誘因,並強制要求各縣市建立預約整合系統,納管通用計程車,也便於民眾線上預約,未登錄車輛則不予補助,新制4月1日起上路。

  • 台鐵漲價過關 北高線逼近千元

    台鐵漲價過關 北高線逼近千元

     交通部費率委員會21日審查台鐵票價調漲方案,經2個半小時報告討論,審議一次就通過。交通部表示,決議版本與先前台鐵董事會通過版本相同,平均漲幅26.8%,最快2月底報至行政院核定。台鐵補充,政院通過後需2個月調整票務系統,上路時程仍視核定狀況而定。

  • 交通部通過台鐵票價調漲 最快2月底前報政院核定

    交通部通過台鐵票價調漲 最快2月底前報政院核定

    台鐵票價凍漲30年,票價合理化方案2月初通過董事會,交通部費率委員會今下午首度召開審查會議,台鐵簡報加委員討論約2個半小時。交通部表示,台鐵票價調漲方案在委員會審核通過,決議版本與先前董事會通過的版本相同,平均漲幅26.8%,最快2月底會報至行政院核定,政院通過後還需2個月調整票務系統。

  • 基隆跨生活圈旅次全國最高 北台區域旅次特性曝光

    基隆跨生活圈旅次全國最高 北台區域旅次特性曝光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長期致力國內整體運輸規畫系列研究,已完成北、中、南、東4大區域運輸需求模式建構,協助中央、地方政府交通主管機關與相關顧問公司,研擬未來交通運輸建設與政策規畫。研究重要發現包括各區域的重要旅次特性參數比較、運輸系統發展策略建議等。以平日旅次發生率為例,基隆市平均每單位人口每日產生的「跨生活圈旅次數」達0.49,為全台最高。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