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重症死亡的搜尋結果,共182筆
天氣轉涼,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溫。疾管署統計,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周感染案例數已超越新冠,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2大呼吸道疾病。醫師指出,長者、幼兒、慢性病高風險者,感染RSV容易引發重症,打疫苗是唯一預防方式,呼籲高風險族群、準媽媽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及母嬰。
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克沙奇A16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一名出生僅4天大的女嬰,住院長達3周。今年累計18例重症,其中8例死亡,創下6年來最高。另考量流感疫情仍在流行,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宣布,延長擴大使用公費抗病毒藥物至11月15日,並於11月1日開放50歲以上民眾打公費流感疫苗。
根據調查發現,孩童是家中流感最主要的「病毒散播者」,而長者則是重症及死亡的高風險族群!流感疫苗仍是目前預防流感重症死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過,隨科技發展,已有傳統的「雞蛋型」以及「細胞型」、「鼻噴型」與「免疫加強型」等新式流感疫苗,醫師提醒應依照不同年齡、身體條件狀況,挑選合適疫苗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但有些人會想選擇自費疫苗,希望增加保護力。對此,兒科醫師傑登表示,不論是公費或自費,今年國內流感疫苗皆為三價,並沒有更多價的選項。不過,自費疫苗今年新增鼻噴劑類型,適合2到17歲未成年人接種,但氣喘體質者須特別小心,接種前應由醫師評估。
社區流感疫情狂燒,一名家長表示,原本班上就有4名同學因流感請假,後續又有2名同學高燒到39、40度,仍到校上課且未戴口罩,後續引發不少同學感染,連假過後一共12人請假,讓她氣得怒罵「都國中了,防疫意識是蒸發了嗎?」貼文讓不少家長有感,紛紛留言抱怨,不只全家中鏢,就連老師也感染。
流感狂燒!疾管署公布,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高達15萬餘人,較前一周上升13.5%,已連續9周上升,進入流行高點,單周重症暴增57例、死亡16例,其中年紀最小病例為南部5歲女童,9月中出現咳嗽、高燒、意識不清、抽搐,發病10天後因嚴重腦水腫死亡。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流感罕見地10月就進入高峰期,除流感,新冠、RSV等呼吸道感染「群魔亂舞」時代來臨。
腸病毒重症新生兒再+1!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1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重症病例,為南部一名出生4天男嬰,出生時呼吸急促、活動力差,出生第4天出現發燒、肌抽躍、嘔吐、食慾不佳、腦炎等症狀,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出院。今年累計17例腸病毒重症、8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累計14例重症、7例死亡,均染伊科病毒11型。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公布,國內上一周(9月28日至10月4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5萬251人次,較前一周13萬2405人次上升13.5%,流感併發重症病例達57例、死亡病例為16例,其中年紀最小病例為南部5歲女童,9月中旬出現咳嗽、高燒、意識不清、抽搐狀況,發病10天後因嚴重腦水腫死亡。
48歲「挖土機超人」林鴻森救災期間左腳被刺傷腫脹,苦撐8天後送醫,不幸在中秋夜身亡。感染科專家提醒,肝硬化、糖尿病患的接觸到髒水,容易出現嚴重感染。民眾若要當志工,務必先評估身體狀況,有腎衰竭、肝硬化、心臟病者都不建議去,這類患者出現傷口,最好不要自己處理,先給醫師看一看。若後續傷口紅腫、熱痛,甚至開始發燒,務必要盡快就醫。
今年流感疫情提早報到,10月1日公費流感疫苗甫開打,接種數就創下新高。為提升民眾更好的保護力,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明年將新增採購2款免疫加強型疫苗,優先用於長照機構長者公費接種,提升高齡族群的保護效果。另為鼓勵第一線人員,已編列預算,預計明年起將疫苗接種處置費從100元提升至150到200元。
公費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昨(1日)同步開打,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透露,昨流感疫苗打了26.4萬劑、新冠疫苗則是13萬劑,都是去年同期的2倍。其中的流感疫苗,更創下2021年分2階段開打以來的首日最高紀錄。
A型流感H3N2超車H1N1!我國近4周社區流行流感病毒,H3N2已升至51.3%,高於H1N1的43.4%。專家指出,H3N2殺傷力最強也「最毒」,是3種型別流感中重症比例最高的,今年秋冬A型雙病毒株共舞,整體重症、死亡風險恐上升。
流感疫情提早報到,國內上周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計11.5萬人次,較前一周上升13.1%,疫情持續上升,雲林縣已21名併發重症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在加護病房急救無效的幼兒園大班孩童,全縣國中小開學不到1個月,已有63班次停課。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預估10月也將開始升溫,加上中秋、雙十連假攪局,對疫情可能有負面影響。
公費流感疫苗才將在10月1日開打,目前流感疫情提前拉警報,雲林縣昨(22日)一名幼兒園大班幼童因流感併發重症死亡,雲林縣衛生局統計,今年流感升溫迅速,已有21人併發重症死亡,全縣國中小開學不到1個月,也已有63班次停課。
台灣流感「全年化」!台大醫師指出,現在連夏天都會有流感重症、死亡病例,因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家庭醫學會最新疫苗指引均建議,全民每年都應接種1次流感疫苗;接種政策則建議政府參考歐美,採「分齡分型」,65歲以上長者,接種保護力更好的免疫加強型佐劑疫苗,更能預防重症和死亡。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校園群聚活動容易提升幼童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兒童感染專家指出,除了流感、新冠、RSV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是重大威脅之一,尤其「血清型3」常造成突破性感染,好發於2至7歲幼童,突破性感染機率逾8成,恐增重症死亡風險,呼籲家長把握出生後6個月關鍵期,追加接種肺鏈疫苗。
今年秋冬流感恐出現2病毒「共舞」!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表示,流感病毒每3年就會「換季」,這次橫跨至整個夏季的H1N1,已滿3年,最可怕的H3N2在今年秋冬恐躍升新主流,加上H1N1,2病毒雙重流行。他憂心,H3N2一向「殺傷力最強」,估計造成150萬名重症病例,提醒民眾,今年秋冬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
今年秋冬流感恐出現兩病毒「共舞」!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表示,通常流感病毒流行三年後就會「換季」,這次橫跨至整個夏季的H1N1,已滿三年,最可怕的H3N2在今年秋冬恐躍升新主流,與H1N1兩病毒株雙重流行。他直言,H3N2一向殺傷力最強,確診併發重症人數比是1.5,也就是流行季會有150萬個重症,相較H1N1是1.3,「殺傷力差很多」,提醒民眾,今年秋冬一定要接種流感疫苗。
台灣出生率持續下探,早產兒比例10年內卻是成長了1.8%,為降低早產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後導致重症、插管與誘發氣喘的風險,健保署今年6月起正式擴大RSV單株抗體的給付範圍,從未滿33周擴增給付至「未滿36周」,正式接軌日韓,包含既有的受惠人數在內,合計約有8633人受惠,每人打3~6針不等,每針約1萬,最多可省6萬元。醫師呼籲未滿1歲的早產兒,儘速回醫院施打,以減少重症、死亡風險。
今年腸病毒集中發生在新生嬰兒,迄今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數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一波新生兒腸病毒流行,約6月中達到最高點,目前正在高原期,且可能延後到8月才會脫離流行。疾管署也修訂「新生兒腸病毒醫療處置建議」,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