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金融穩定報告的搜尋結果,共31筆
美國聯準會(Fed)7日發布半年一度《金融穩定報告》,超過6成受訪者指出,未來12到18個月內,政策不確定性為美國金融體系面臨的最大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調查中,Fed首度將央行獨立性與經濟數據取得性,納入政策不確定的因素之一,這可能與美國總統川普持續對Fed施壓,以及聯邦政府停擺創下紀錄有關。
歐股3日開盤表現不錯,STOXX 600雖開在平盤附近,但目前在574.12點,漲2.23點或0.39%。同時,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3%,德國DAX指數漲0.6%,法國CAC 40指數也小漲0.1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年度會議13日登場,190多國的財政部長與央行行長齊聚華府,準備討論全球經濟在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前表現出驚人韌性,但美中貿易戰升溫,市場陷入混亂,使得本次會議籠罩此一陰霾,川普誓言報復中國擴大對稀土出口管制,是否引爆美中全面貿易戰?成為關切焦點。
小編今天(30)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川普「對等關稅」二度遭法院駁回!美國聯邦法院再度阻止美國總統川普針對貿易夥伴徵收高額關稅的政策。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28日裁決,川普總統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已逾越其行政權力範圍,法院限期白宮10天內喊卡。
中央銀行29日發布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央行金檢處副處長黃寶霞說,「今年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增加」,川普政策確實是今年最大變數,針對關稅政策影響,即使關稅暫緩到7月,但對我國金融市場、甚至對企業都已產生影響,尤其對壽險業影響最大,未來宜關注現金流的變化。
中央銀行29日發布金融穩定報告,央行金檢處副處長黃寶霞認為,「今年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增加」,川普政策確實是今年市場最大變數,針對今年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即使關稅暫緩到7月,但對於我國金融市場、甚至對企業等,都已開始產生影響,尤其對於壽險業影響最大,未來宜關注現金流變化。
在中美關稅戰休兵期間,國際信評機構穆迪26日宣布,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A1」和負面展望不變。中國財政部隨後回應,穆迪作出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穩定的決定,是對中國經濟向好前景的正面反映。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經濟衰退擔憂,造成近期金融市場劇烈動盪,公股銀行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新政影響股市下跌,可能是買進的機會,但若發生經濟衰退,則當前市場恐尚未見底。在各國關稅談判結果尚未明朗之際,預期短線市場高波動將持續,建議投資人應轉趨保守。
日前央行總裁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台灣外匯存底有8成購買美債,在立委誘導下,總裁回覆說,這些美債可用來當作跟美國關稅談判時的籌碼。雖美債的各式商品在台灣算是熱門投資標的,但其相關問題恐不像在立院答詢時的雲淡風輕。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以專題形式給出人行對金融機構的評級結果,從2023年底對3936家銀行機構評級結果來看,銀行機構整體經營穩健,風險可控,絕大多數省分存量風險已壓降。從機構類型來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較好,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一定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以專題形式給出人行對金融機構的評級結果,從2023底年對3936家銀行機構給出評級結果來看,銀行機構整體經營穩健,風險總體可控,分區域看,絕大多數省份存量風險已壓降,區域金融生態持續優化。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最新公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顯示,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準預期目標相匹配。
根據美國聯準會(Fed)發布的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顯示,美國財政債務可持續性,已經超越通膨居高不下,名列金融穩定的最大風險。另外值得關注的,因關稅壁壘引發的貿易衝突也首度擠入名單,成為威脅金融穩定的新危機。
各國央行定期發布金融穩定報告,示警各種新興的金融風險。同時財經媒體對黑天鵝與灰犀牛的推測,也從未間斷。因此,國際貨幣基金(IMF)近來推動一個「全球金融安全網」(Global Financial Safety Net)的概念,加強一些制度的安排,來減輕各國,或是全球金融發生危機時所帶來的衝擊。就好像社會安全網來減輕個人逆境時的打擊一樣,各國或國際機構也應善用相關制度安排,來減輕各國金融風險的衝擊,甚至是傳導到其他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IMF)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PE Fund)正改變美國壽險公司之經營型態。PE是指不在資本市場交易之股權投資,主要從事槓桿收購、風險投資與夾層融資等業務,透過引進優質管理團隊提升持有標的公司之價值。
人工智慧(AI)在金融市場中日益普及,是帶來更高效率還是更多波動?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指出,AI將對風險管理與流動性帶來全新變革,但同時也可能衍生出監控難度提升與市場不透明等潛在問題。
國泰金控11日公布今年國內經濟預測,小幅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3.7%,上一季預估值是3.6%,並預估2025年經濟成長率為2.8%。
房市交易熱絡,銀行「限貸令」也惹來不少民怨;中央大學教授徐之強11日於國泰金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發表會上警示,今年5月央行發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民間信用佔GDP的比重來到史上最高的166%;他認為,央行找國銀喝咖啡,關心槓桿過高問題,進而衍伸限貸令,都是央行風險管理的作為,他認為,房貸限貸令是央行正確的決策。
AI應用與產業AI化近期喊的震天價響,台灣金融研訓院研究發現,金融領域存在著系統性緊密脈絡,對資安的標準和要求超越製造業和服務業,來自AI 一個很小的決定在金融領域會很快出現從眾效果,就可能造成市場傾斜,資安風險的感染也更快速。
減少人為偏誤,是許多人選擇投資被動投資的原因。然而,投資ETF真的能避免人為偏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