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錨泊的搜尋結果,共48筆
大陸珠江口水域25日晚間傳出一起兩岸船隻相撞船難。據了解,萬海航運的大型貨櫃船「曦春輪」在珠江口與一艘疑似大陸散貨船發生碰撞;散貨船遭撞沉後,有13名船員獲救,但仍有2名船員失聯,人員搜救和沉船掃測工作積極進行中,事發水域已實施水上交通管制。
強烈颱風樺加沙來襲,受外圍環流影響,金門周圍海域22日出現7至9級巨浪,船隻爭相擠進沿海錨地泊港,卻有民眾發現北碇島與峰上中間海域下午出現10餘艘大陸籍漁船無懼風浪搶捕漁貨,險象環生。目擊民眾直言,有些漁船離岸根本不到100公尺,如入無人之境,連五星旗都清晰可見,歷時約數小時。
行政院於18日院會中,為捍衛國家通訊命脈,通過了攸關重大的「海纜七法」修正草案。修法範圍涵蓋電信、電業及航運等多項法規,針對海底電纜的灰色地帶侵擾提出解決方法。海巡署將嚴正執法,並透過跨部會合作,取締海上不法行為。新法照破壞自來水與天然氣管線的標準,加重了毀損海底電纜的刑責,更賦予主管機關強制開啟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的權力,對於違規船舶,最重可直接沒入,藉以確保我國海纜安全。
大陸央視1日報導,今年第8號颱風竹節草7月31日在江蘇境內由熱帶風暴級減弱為熱帶低壓,並移入安徽東部,預計8月1日將在安徽境內徘徊少動,強度緩慢減弱。大陸中央氣象台已於7月31日解除颱風藍色預警。但受竹節草及周邊環流影響,7月31日夜間至8月2日,江蘇、安徽、山東南部和東部、遼寧東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8月1日早上6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恆豐什」號漁船11日晚間從恆春後壁湖漁港出港後,因海象不佳遭浪拍打斷錨,導致擱淺南灣海域,幸船上人員無礙已接駁上岸,船體也在13日完成拖救作業,不料有潛水客在社群媒體發文指稱,「海水有股很重的油味、幾乎看不清任何東西」,掀起網友熱議,對此,墾管處表示,漁船確實有些微油料外洩,但屬輕柴油,無環境汙染疑慮。
大陸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055型「萬噸大驅」延安艦、052D型「中華神盾」湛江艦、054A型主力護衛艦運城等四艘軍艦,自今(3)日起開展為期五天的訪港行程,期間7月5日、7月6日兩天將開放香港市民上艦參觀。大陸官媒《央視》亦全程直播山東艦航空母艦編隊訪港畫面,讓人關注的是,官兵在甲板上排出「國安家好」字樣,斗大四字也掀起陸網一片討論熱潮:「有國有家,國安家好,國泰民安」。
今年四月中旬,我和內子陳夏生受好友攝影家王苗和她先生何迪的邀請去了一趟南京;主要是為了參加他們夫婦與好幾位民國二十六年(1937)春天,曾經參加過「京滇路周覽團」的後人,以及王苗擔任主席的「世界華人攝影聯盟」的多位攝影老友們,一起在南京的「勵志社」和「南京博物院」,舉辦了兩場「紀念京滇路周覽團88周年研討會」;同時也為「世華盟」即將出版一本《萬水千山京滇路》的新舊影像專集,在南京進行了相關影像的拍攝工作。
中共正式宣布,解放軍海軍山東號航艦編隊,其中包括山東號、延安號、湛江號以及運城號等四艘軍艦將於7月3日至7月7日訪問香港,其中7月5日至7月6日兩天將開放香港市民參觀。
台籍貨船「鑫豐輪」6月7日晚間於烏坵海域觸礁半沉漏油,9名船員全數獲救,金門縣政府與船商緊急處置,10日暫無出現漏油情事。另萬海航運「旺春輪」9日在印度洋航行途中驚傳貨櫃爆炸意外,造成4名船員失蹤。交通部長陳世凱10日表示,鑫豐輪觸礁可能與船隊不熟當地水文地形有關,將要求業者強化訓練;旺春輪2名失蹤台籍船員,已請印度海事單位全力協助搜救。
台籍貨船「鑫豐輪」7日晚間7時許,靠泊烏坵北風碼頭時,疑因操作不慎碰撞礁石,導致船體右側出現約10公分裂縫,緊急錨泊於碼頭外側約150公尺海域;但由於事發後船艙仍持續進水,船舶已坐「半底沉」,且有些微漏油狀況;交通部航港局8日召集相關機關召開應變會議,決議將抽除殘油列為首要任務,避免引發海洋汙染。
台籍貨船「鑫豐輪」7日晚間7時許,靠泊烏坵北風碼頭時,疑因操作不慎碰撞礁石,導致船體破損造成機艙進水、電力全失,船長決定棄船求援後,海巡署與駐軍緊急出動,成功救起9名船員。事發後船舶持續進水且有沉沒風險,相關機關緊急研擬防汙與抽油作業,力阻海洋汙染災害擴大。
大陸福建漁船「閩連漁61756號」3月27日與我海軍「中和艦」發生碰撞,再度引發兩岸爭論,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3日表示,陸方要求台灣方面立即停止歪曲事實、散布謊言、惡意炒作並賠償大陸漁民損失。對此,海軍4月4日表示,仍在調查釐清責任歸屬,後續將依兩岸協商機制處理。
日前,福建漁船「閩連漁61756號」與海軍「中和艦」發生碰撞,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曾表示,大陸有關方面將對此進行調查。朱鳳蓮表示,經初步調查,3月27日凌晨「閩連漁 61756號」在傳統作業區域閩中漁場錨泊休息,AIS信號全程在線,船上所有警示燈光均打開,相關操作合法合規,0時35分遭台灣方面「中和艦」撞擊,當時台灣軍艦未顯示燈光及 AIS 信號。
據澎湃新聞報導,上海海事局表示,3月10日,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汽笛長鳴,大陸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海事巡邏艇的護航下,順利完成自2024年元旦商業首航以來的第100個航次。其間,這艘「海上移動城市」累計服務旅客超35萬人次,航程覆蓋日韓、東南亞等16個港口,以100%安全率交出了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亮眼答卷,標誌著中國郵輪設計建造、運營管理及配套服務全產業鏈閉環能力邁入新階段。
蒙古籍寶順輪長期在台灣西南海域海底電纜區漂航滯留,1月23日、3月1日高雄海巡隊曾登檢該輪,經查貨艙均為空艙,未發現船上有破壞海底電纜等設備,另外同時有6個船籍的喀麥隆籍「DA LI(達利)」輪也在當地錨泊長達一個月,甚至資料顯示在2022年「已拆解」形同幽靈船。海軍近日發布空域操演射擊通告,操演管制區域「剛好」在這處區域,引發外界聯想是否要逼迫對方去?但海軍表示,此項操演並無進行實彈射擊。
民國42年8月17日,海軍總司令馬紀壯中將率丹陽、太湖、太昭3艦,赴菲律賓報聘,並宣慰我海外僑胞,隨員有趙龍文中將、劉廣凱少將、王恩華少將、趙志麟代將等13人,及隨艦赴菲採訪之各報記者9人,另有海軍官校43年班學生數十人隨艦實習,停留馬尼拉與蘇比克美國海軍基地,於26日達成任務,載譽返國,總計出航10天、航程1520浬。
蒙古籍寶順輪長期在台灣海域漂航滯留,1月23日、3月1日高雄海巡隊曾登檢該輪,經查貨艙均為空艙,未發現船上有破壞海底電纜等設備,軍事粉專「Taiwan ADIZ」調查此類漂航在台灣外海一個月的權宜輪,發現位於楠梓外海約6浬漂航、錨泊月餘的喀麥隆籍「DA LI(達利)」輪,竟同時有6個船籍,且資料顯示在2022年「已拆解」形同幽靈船。
蒙古籍寶順輪長期在台灣海域漂航滯留,高雄海巡隊曾在1月23日登檢該輪,1日11時許再次派艇於高雄柴山外1.4浬處登檢,經查貨艙均為空艙,後甲板無拖帶錨爪及船錨裝置,也未發現船上有破壞海底電纜等設備。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Nimitz-Class)核動力航母「杜魯門」號(USS Harry S. Truman,CVN 75)傳出2月12日深夜和懸掛巴拿馬國旗5.3萬噸的「貝西克塔斯-M」(Besiktas-M)號貨輪發生碰撞,美國軍方曝光杜魯門號的「傷勢」照片。對於此次碰撞的起因,前海軍艦長張競博士以及知名的資深貨櫃輪船長「李船長」均發表其研究分析心得。「李船長」直言,未開啟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肯定是不妥當的。
台灣海底電纜遭到大陸漁船及權宜輪刻意破壞已成國安問題,繼大陸權宜倫「順興39」拖斷北部電纜後,一艘蒙古籍貨輪「寶順」號近日也因不斷在我國南北12浬領海線繞行,行跡詭異,且與海纜路徑重複,海巡署立刻在23日下午於高雄外海強行登檢,初步並未發現異狀,但該船也仍持續在外海徘迴,動機相當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