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間質瘤的搜尋結果,共08筆
健保署19日公布,12月1日起新增修訂30項醫療服務診療項目納入給付,包括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HBcrAg檢測等,預估一年約6.6萬人受惠。其中,最昂貴的項目為治療主動脈瓣膜疾病尾崎式手術,病患可省下約12萬~47萬費用。
健保署共擬會議26日通過單基因檢測給付,包含大腸直腸癌、黑色素瘤等4實體癌,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等3血液腫瘤,都將納入健保。健保署長石崇良說,5月給付的次世代基因定序,為多重位點檢測,而這些腫瘤只需要檢測單一位點,就能用藥。納入健保後,預計將有逾9000人受惠,12月上路。
健保署共擬會議26日通過單基因檢測給付,包含大腸直腸癌、黑色素瘤等4實體癌,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等3血液腫瘤,都將納入健保。健保署長石崇良說,5月給付的次世代基因定序,為多重位點檢測,而這些腫瘤只需要檢測單一位點,就能用藥。納入健保後,預計將有逾9000人受惠,12月上路。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價格高昂,不少癌友無法自行負擔,難以找到合適標靶藥。健保署19日帶來好消息,確定5月1日起將NGS納入給付,涵蓋的癌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胰臟癌、血癌等,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經費則需約3億元。此次的給付,象徵著接軌癌症精準醫療趨勢。
苗栗50歲何姓男子,因長期出現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至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內科就醫,經內視鏡、病理切片檢查報告顯示為間質瘤,進而轉介外科醫師陳雁捷診治,安排電腦斷層、血液等綜合檢查,發現胃內有潰瘍病灶及約10 公分腫瘤,周圍有小淋巴結。經陳醫師專業評估與診斷,疑似為罕見胃間質瘤,再經醫病共享決策深入溝通討論後,患者在部苗完成腹腔鏡楔形胃切除術,並在術後配合口服標靶藥物輔助治療,穩定控制病情,順利重返職場。
健保署21日公布,共擬會議通過健保署提案,開放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給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NGS將分為3種類別定額給付,包括BRCA-1及BRCA-2、小套組、大套組,分別給付1萬、2萬、3萬點,最快下周預告、5月上路,每年2萬人受惠。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可幫助病人精準找到對應藥物。健保署6日召開專家會議,決議針對19種癌別,每人終身給付一次,並根據檢驗基因位點數量,分為1萬、2萬和3萬元定額給付,若有差額則由民眾自費,預計每年編列9億元預算,至少3.1萬名患者受惠,最快5月1日上路。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可幫助病人精準找到對應藥物。健保署今天(6)召開專家會議,決議針對19種癌別給付,依照檢驗基因位點數量,分為1萬、2萬和3萬元,若有差額則由民眾自費。預計每年編列9億元預算,至少3.1萬名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