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陸港股市的搜尋結果,共237筆
2025年陸港股市表現強勁,官方亦積極穩外資,強化投資吸引力,並引導資金流向關鍵領域。瑞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EQT亞洲主席莊佳誠(Jean Eric Salata)於5日表示,大陸歷經經濟週期下行和市場低迷情緒,如今推動工業向智慧化、自動化轉型,再加上支持外資投資並開放服務業,進一步創造利多,同時有利於香港。
受惠於人工智慧(AI)等科技發展帶動,今年來陸港股市表現強勁。高盛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德巍(David Solomon)4日出席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時表示,過去一年,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情緒有很大變化,資產撤離後回歸,中資股票吸引力漸強,預期未來一年將有更穩定的投資表現。
大陸最新黃金稅收政策上路,從11月1日起,零售商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入黃金時,其享有的增值稅抵扣額從13%降至6%,等於零售商購金成本將大幅增加至少7%,金飾價格料將顯著上揚。
APEC的「川習會」未提「台灣」讓各方揣測解讀。相較於2023年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甚至親口對美國總統拜登以「最核心、最敏感、最首要」,以及後來所有北京官方均以「紅線、底線」強烈嚴肅地描述中美關係針對「台灣問題」的關鍵位置,如今面對更強勢鮮明的川普,中美兩強人竟絕口不提台灣,原因何在?
全球資金正出現回流中國大陸趨勢。公股銀行財管部門指出,在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循環下,將吸引資金持續流向新興市場與亞洲,近期陸港股市上漲集中在AI相關板塊,反映出市場對晶片自主和大陸科技前景的樂觀預期;另在官方政策刺激下,內需消費族群亦可關注。
本周全球股市偏震盪,多空之間力量拉鋸,標普500上漲近1.6%,高市早苗成為首相的效應在日股顯現,日經225指數,五天計上漲約3%,新興市場整體遜於成熟市場。
近一季新高行情帶動各類主動式操作基金規模同步增長,跨國平衡型規模成長逾2成最亮眼,在各類海外基金中稱冠。投信法人分析,這波全球股市驚驚漲創新高行情,各類海外股票型、平衡及組合型基金規模同步受惠,但逢高獲利了結影響,跨國股票型基金規模漲幅僅3%,反觀跨國平衡型基金,因股債多資產布局特色,吸引投資人持續投入,交出成長逾2成佳績。
中國公布第三季GDP放緩至年增4.8%,但表現優於預期。但是房價下跌,顯示房地產業仍是一大拖累因素。此外,憧憬美中貿易關係的改善,陸港股市全日走高。
新聞提要■港股走勢強勁再加上IPO熱潮帶動,財富情報公司Altrata近日公布「2025年全球超高淨值人士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超級富豪人數激增近23%至逾1.72萬人,增幅大幅領先全球財富市場。
台股9日再創歷史新高27,463點,對比今年低點17,306點已強漲超過10,000點。受惠台積電法說在即、美可望降息,以及國安基金延續護盤、賴總統對經濟射三箭加持經濟成長率樂觀等四大利多加持,法人看好,指數短線修正後還有高點可期,蓄力挑戰28K新天價。
陸港股市近期表現強勁,吸引外資再次關注中國市場。專家分析,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為國際投資者帶來機遇,但官方資本管制和政策風險高,使投資人難以完全信任,而中國大陸對開放市場准入政策承諾的實踐情況將成為關鍵。
陸港股市表現持續強勁,各界關注上漲動能能否持續。摩根士丹利公布最新報告顯示,9月外資淨流入中國股市規模達46億美元,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單月最高。港股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同樣熱烈,前三季港交所完成68件IPO項目,規模達港幣1,823.96億元,較去年同期募資額暴增228%。
關稅議題淡化、市場風險情緒回升,小資族進場意願大增!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資料,截至8月底為止,跨國投資股票型基金整體定時定額扣款金額來到11.9億元,為今年5月以來新高。其中,加碼首選是行情鹹魚翻身的大中華基金以及強勢科技題材。
全球知名基金經理人「木頭姐」Cathie Wood 旗下《方舟投資》(Ark Invest)近日罕見地重啟對大陸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的投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此舉被視為對中國科技股估值修復的強烈看好訊號。中國信託投信24日分析,陸港股市場正受惠於政策、資金與基本面三大動能驅動,後市潛力不容小覷,建議投資人可透過相關ETF,掌握這波陸港股回升契機。
知名基金經理人「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近日罕見地重啟對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的投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此舉被視為對中國科技股估值修復的強烈看好訊號。中信投信分析,陸港股市場正受惠於政策、資金與基本面三大動能驅動,後市潛力不容小覷,建議投資人可透過相關ETF掌握這波陸港股回升契機。
中美競爭從貿易、關稅戰延伸到科技戰,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分析師鍾富國23日表示,大陸面對美國與盟友多元技術封鎖,採「彎道」與「換道」雙軌突圍,先聚焦成熟製程,即先求生存再求獲利,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作法,預估2年內即2027年前,大陸很可能取代台灣,成為最大成熟製程半導體製造國。
第三季以來全球股市表現亮眼,美股、日股與台股連番創新高,反映在相關ETF的表現,28檔高股息ETF今年以來僅剩3檔為負報酬,其餘全數轉正,但基於選股策略的差異,績效落差不小。截至18日,高股息ETF中有6檔報酬率逾10%,足以與大盤匹敵,多是聚焦科技成長股,或是今年以來表現亮眼的陸股、日股市場。
亞股中台日韓股市17日漲多承壓,惟陸港股市續揚帆,激勵在台股交易、與陸港股連動的相關ETF續漲,其中,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中信中國50正2(00753L)及復華香港正2(00650L)等三檔2倍槓桿ETF價量齊揚,外資持續偏多操作,最受關注。
陸、港股市今(17)日持續攻高,在台股交易、與陸港股指連動的相關ETF,齊步放量大漲,富邦恒生國企正2(00665L)、中信中國50正2(00753L)股價同步大漲超過3%,復華香港正2(00650L)也強勢上揚2.6%以上,整體陸港股ETF表現亮眼。
高股息ETF去年下半年開始吹起一陣降息風,由於台股續寫新高,且企業獲利穩健,高股息ETF配息情況漸回穩,與季配高股息ETF陸續降低配息率相比,多數月配高股息ETF配息反有逆勢增加跡象。統計顯示,與前一季底相比,包括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配息金額增逾200%最多,其次為群益科技高息成長(00946)增132%,第三為台新永續高息中小(00936)增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