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非官方關係的搜尋結果,共73筆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8日通過《國務院重授權包裹法案》,並通過《台灣盟友基金法案》及《對台六項保證法案》等兩項友台法案,授權美國在未來3年撥款1.2億美元鞏固台灣外交與國際夥伴,幫助友台國家抵禦中國影響力,以及要求將1982年的「六項保證」入法,成為美國對台官方政策之一。
「台灣牌」已成為美國政策工具箱中價格低廉,但效益高、風險低的利器。美國在台協會(AIT)以不具名方式,批評大陸扭曲《開羅宣言》等二戰期間重要文件,意圖將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就是典型的操作。美中博弈結構下,任由美國操作「台灣牌」,台灣會是最大輸家,大陸次之,美國則是唯一贏家。兩岸應敞開心胸,嚴肅思考相關問題。
「台灣牌」已成為美國政策工具箱中價格低廉,但效益高、風險低的利器。美國在台協會(AIT)以不具名方式,批評大陸扭曲《開羅宣言》等二戰期間重要文件,意圖將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就是典型的操作。美中博弈結構下,任由美國操作「台灣牌」,台灣會是最大輸家,大陸次之,美國則是唯一贏家。兩岸應敞開心胸,嚴肅思考相關問題。
我駐日代表李逸洋今年代表台灣,首度出席長崎與廣島的和平紀念典禮。《南華早報》指出,李逸洋現身,是台灣致力於加強與東京非官方關係,並提升台灣國際形象的舉措之一。觀察人士表示,中國對這種參與持負面看法,但北京和東京都會小心避免破壞改善中的關係。
路透8日揭露,東南亞國家代表今年4月齊聚新加坡東陵今旅酒店,模擬解放軍對台灣實施海、空封鎖之際,各國要怎麼撤離島上多達近100萬名國民。這場兵推最終得出結論,長年與台灣有軍事合作的新加坡,將是台灣上百萬東南亞僑民撤離的救生索。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美東時間晚上九點,台北時間十六日早上十點,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與台灣僅維持經濟、文化及其他非官方關係。這對所有台灣人民而言,是刻骨銘心、悲痛激憤的一刻。自一九五四年起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則依第十條,於一年後終止,駐台美軍將在四個月內撤離。
賴清德總統原計畫8月經美國停留紐約與達拉斯,繼而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拉丁美洲邦交國,展開重要的友誼與政策交流。但在得知華府拒絕過境簽註後,宣布延後整趟行程,並以國內南部風災復建與雙邊關稅談判為由,取消美國停留,整體赴拉美訪程另行安排。
美媒28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川普政府內部正在爭辯,是否允許賴清德總統下周出訪中南美時過境美國,因為擔心此事可能打亂美中貿易談判,以及川普總統正尋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峰會。因此,直到上周稍晚,台灣仍未能獲得美方對賴過境美國開綠燈,令出訪計畫陷入混亂。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昨晚則回應表示,考量近日南部風災災後復原、美台對等關稅及區域情勢等因素,「總統近期暫無海外訪問之安排」。
「7.26」就在今天。一旦「大罷免」揭曉,作為執政當局,民進黨如何尋求某種平衡,穩住局勢?7月18、19日,台灣「副總統」蕭美琴,相繼接受外國記者的訪問,出席外事活動(TaiwanForeignCorrespondents’Club)。「總統府」網站顯示,其內容為:「回應媒體針對國家安全議題、兩岸關係、台媒關係、國防、外交、全社會韌性、供應鏈安全等議題的提問」。
自1979年大陸與美建交以來,雙方共同管控涉及台海問題的分歧,便成為中美大國協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雷根處理對台軍售的《八一七公報》、柯林頓政府嚴正關切李登輝拋出的兩國論、小布希政府強抑陳水扁的法理台獨衝動等,莫不如此。而歐巴馬與馬政府的任期大致重疊,兩岸衝突不再為美方所憂。反倒是兩岸關係迅速拉近,使美方燃起「狀況外」的焦慮感。
自1979年大陸與美建交以來,雙方共同管控涉及台海問題的分歧,便成為中美大國協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雷根處理對台軍售的《八一七公報》、柯林頓政府嚴正關切李登輝拋出的兩國論、小布希政府強抑陳水扁的法理台獨衝動等,莫不如此。而歐巴馬與馬政府的任期大致重疊,兩岸衝突不再為美方所憂。反倒是兩岸關係迅速拉近,使美方燃起「狀況外」的焦慮感。
第27屆台英年度經貿對話會議30日舉行,英國商業貿易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貿易政策暨經濟安全部長艾禮遜(Douglas Alexander)親自來台,代表英方主持會議,為英國企業在台灣這個全球重要市場獲取更多經貿商機。
英國政府周二(24日)公布「2025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2025),闡述英國因應國家侵略與網路攻擊等威脅的方針,也提及援外、取得關鍵礦產等更廣泛的議題。全文一共53頁,在「戰略架構」明白揭示台灣海峽與南海在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居於核心地位,此事凸顯區域穩定對英國極其重要,台灣問題應透過積極對話和平解決。這份報告提及英國務必為「本土」可能發生戰爭做好各項準備,為多年來首見。
對岸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據聞將以泰國為基地,生產汽車出口台灣,引發台灣業者緊張。經濟部回應將針對第三地轉運行為,備妥4項措施應對,包括監控進口量與加重洗產地處分,並可能限制進出口行為。經濟部維護業者利益,立意良善,但若執行手段不當,不僅傷害消費者權益,也可能引發貿易糾紛,讓我國淪為不守國際規則的世貿成員。
對岸著名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據聞將以泰國為基地,生產汽車出口台灣,引發台灣業者緊張。經濟部回應將針對第三地轉運行為,備妥4項措施應對,包括監控進口量與加重洗產地處分,並可能限制進出口行為。經濟部維護台灣業者利益,可說立意良善;但若執行手段不當,不僅傷害消費者權益,也可能引發貿易糾紛,讓我國淪為不守國際規則的世貿成員,務必謹慎從事。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未對是否協防台灣回應,美國是否應防衛台灣?成為美國專家辯論議題之一,看法也兩極化。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認為,美國至少應符合法律規定,幫助台灣防衛自己;但昆西盡責經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文表示,如果美國為了防衛台灣要和中國開戰,他認為這不符合美國利益。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14日結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查爾瓦克斯(Charlevoix)一連3天的會議,會後發布聯合聲明,再次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G7外長聲明對中強硬,罕見未提及「一個中國政策」,引發中方的強烈不滿。
在刪除了「我們不支持台獨」(We do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的句子後,美國國務院表示這是官網台灣部分的例行更新。
美國國務院13日更新官網中有關美台關係現況的介紹,刪除「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句子,令外界關注新任川普政府是否改變對台政策,路透社今(17)日引述國務院發言人回應指出,這是「例行」更新,發言人表示,美國仍然致力於一中政策。
美國國務院13日更新官網中有關美台關係的介紹,刪除「不支持台灣獨立」,並增加期待兩岸分歧能透過「自由而非脅迫、讓海峽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此外,國務院同日更新官網美中關係簡介網頁,用詞更為強硬,還三度提及「中共」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