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食物攝取的搜尋結果,共85

  • 瘦瘦針非萬靈丹 減重應下對藥

    瘦瘦針非萬靈丹 減重應下對藥

     近年「瘦瘦針」掀起減重熱潮,隨著第3代「瘦瘦筆」在台上市,再度引發討論。專家提醒,瘦瘦針並非萬靈丹,許多人誤以為「打了就不餓、不吃就會瘦」,忽略均衡營養進食與肌肉維持的重要性。若施打期間飲食高油高糖,不僅無法達到減重效果,還可能傷害腸道菌相,增加身體負擔。

  • 連假美食吃不停!斷食168、1410哪個更有效?醫師告訴你

    連假美食吃不停!斷食168、1410哪個更有效?醫師告訴你

    近期連假放不停,尤其在中秋節烤肉、月餅等高熱量食物攝取之下,身體負擔增加;不少民眾在假期結束後,會尋求「輕斷食急救」,其中最多人討論的就是 168、1410 斷食法。醫師表示,輕斷食能夠恢復代謝平衡,其中,1410相對容易執行,可能更適合一般人長期維持。

  • 老年厭食 看吃播影片刺激胃口

    老年厭食 看吃播影片刺激胃口

     全球有22.7%的老年人患有老年性厭食症。這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進食障礙,特徵是食慾下降與食物攝取減少,可能導致肌少症、衰弱、營養不良等健康問題,而透過觀賞「吃播」影片,有助於增加進食意願。

  • 提高葉黃素吸收率 專家:隨餐吃1類食物效果翻倍

    提高葉黃素吸收率 專家:隨餐吃1類食物效果翻倍

    現代人天天滑手機、長時間盯螢幕,常會補充葉黃素,來改善眼睛乾澀、視線模糊,對此,營養師吳悦慈表示,葉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建議要隨餐且搭配油脂食物一起吃,例如堅果、酪梨、橄欖油、肉類,就能強化營養吸收。

  • 有糖尿病脂肪肝風險也多7成 醫示警:恐惡化成肝癌

    有糖尿病脂肪肝風險也多7成 醫示警:恐惡化成肝癌

    脂肪肝可能造成肝臟持續發炎。內分泌醫師楊江奕表示,脂肪肝主要是因肝細胞內堆積太多三酸甘油酯形成的油泡,跟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性有關係,也因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機率高達5至7成,嚴重恐導致肝癌,這類患者更要積極減重,控血糖又防癌。

  • 學童肥胖警報!桃園衛生局辦線上挑戰抽好禮

    學童肥胖警報!桃園衛生局辦線上挑戰抽好禮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自9月1日起至10月31日舉辦「體位FUN輕鬆 桃園學子向前衝」線上活動,深入國中小、高中職校園,從小養成健康體位知能,線上觀看減糖、減鹽、我的餐盤有全穀及身體活動等4部衛教短影音,完成答題即可抽百元禮券,另上傳健康飲食或運動照片再抽兩百元禮券,將健康生活知識融入家庭。詳細內容請至活動網址查詢。

  • 夏日結石危機 想預防得多補水

    夏日結石危機 想預防得多補水

     夏天好發泌尿道結石!一名36歲上班族,沒有任何慢性疾病,但連續兩年夏天都因血尿、左腰疼痛等症狀,半夜痛到叫救護車掛急診,兩次都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第一次接受止痛藥、多喝水後,隔天排出一顆米粒大結石,第二次則因石頭過大,接受體外震波打碎石頭後順利排出。

  • 隱形營養素「膽鹼」好處驚人  醫:吃雞蛋、堅果都能補充

    隱形營養素「膽鹼」好處驚人 醫:吃雞蛋、堅果都能補充

    有強健的免疫力,精神好也不易生病。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膽鹼」這個隱形營養素,對人體免疫系統極有助益,能降低身體發炎、改善脂肪肝、糖尿病,甚至還能保護大腦,建議民眾早餐可吃顆蛋、加點豆類或堅果,就可補充膽鹼,進而強化免疫力。

  • 尿路結石盛行率10%!醫曝5大預防關鍵

    尿路結石盛行率10%!醫曝5大預防關鍵

    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疾病之一,屏東醫院泌尿科醫師張哲維表示,喝水不足是尿路結石首因,預防尿路結石的「五要點」,每日要攝取2500至3000c.c.水分、避免高鹽飲食減少高蛋白攝取、降低高普林與高草酸食物攝取、注意慢性病控制與家族史風險、曾罹患尿路結石者應定期追蹤。

  • 血糖先飆後跌 午餐後「變薪水小偷」 醫教不踩雷吃法

    血糖先飆後跌 午餐後「變薪水小偷」 醫教不踩雷吃法

    中午吃不對,害下午昏沉、焦慮。醫師陳潔雯指出,許多人午餐隨便吃,導致血糖先急飆後又急跌,出現疲倦、想睡,甚至情緒不穩的情況,不想午飯過後精神差,就要掌握3秘訣,包括優先選擇原型食物、攝取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好油,不只讓人下午精神滿滿,長期下來,對內分泌系統和整體健康都有益處,其中,攝取好油還能助消化、護大腦。

  • 馬西屏爆失憶 勸少吃安眠藥 醫:吃1顆失智風險增2倍

    馬西屏爆失憶 勸少吃安眠藥 醫:吃1顆失智風險增2倍

    名嘴馬西屏自曝已出現10年的失憶狀況,並勸大家儘量別吃安眠藥。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表示,吃安眠藥會讓人睡不沉,「只有淺睡,沒有熟睡,當然腦袋就沒有被洗到」,根據官方統計,60歲以上的人,吃1顆安眠藥罹患失智症風險是沒吃者的1.5倍到2倍,若吃到3顆,失智風險提升5倍。

  • 退化性關節炎必補5營養素 專家:「這些食物」都吃得到

    退化性關節炎必補5營養素 專家:「這些食物」都吃得到

    退化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可能出現關節軟骨磨損,走路時出現疼痛的情況。營養師鄭婉苓表示,吃對食物有助補充關節營養,建議平日應攝取足夠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C、Omega-3脂肪酸、蛋白質,例如鮭魚、鯖魚、牛奶等,都有助於減少關節發炎與僵硬等不適。

  • 55歲男腳痛竟是痛風惹禍 他靠「3習慣」逆轉健康警報

    55歲男腳痛竟是痛風惹禍 他靠「3習慣」逆轉健康警報

    55歲的吳先生因右腳大拇指關節反覆腫痛就醫,經檢查發現尿酸值高達9.1mg/dl,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提醒,高尿酸除了引發痛風,也可能造成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應及早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

  • 湯該飯前還飯後喝?醫曝答案:挑對時機血糖不飆升

    湯該飯前還飯後喝?醫曝答案:挑對時機血糖不飆升

    許多人習慣在飯後來上一碗湯,但其實飯前喝湯對健康更有益處。飯前先喝湯能提升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還能延緩血糖的上升,不過,也要選對湯,避免濃湯、火鍋湯底等重油重鹹口味。

  • 生理期易水腫 少吃高鈉食物

    生理期易水腫 少吃高鈉食物

     不少女性都有水腫的困擾,月經來時,身體代謝最旺盛,需要的營養也多,一旦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水腫也會接踵而來,體重可能增加1~3公斤。想控制體重的女性,經期不宜大幅度減肥,等到排卵期前一周,就是從事有氧運動的最佳時機。為防水腫,平日也應少吃高鈉食物,例如泡麵等。

  • 尿酸高≠吃海鮮 研究揭胰島素是關鍵:百萬人慘痛風

    尿酸高≠吃海鮮 研究揭胰島素是關鍵:百萬人慘痛風

    台灣痛風患者人數高達近百萬人,高尿酸是主因。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尿酸高不只是吃太好,最新研究發現肥胖竟會主動鎖住尿酸,即使沒有吃海鮮等高普林食物,只要身體處於高胰島素狀態,尿酸就不易排出,而久坐、腰圍超標與餐後易疲倦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 清淡飲食卻傷身 醫激推1飲品:每天一杯延緩老化

    清淡飲食卻傷身 醫激推1飲品:每天一杯延緩老化

    多數民眾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注重健康飲食,不過日本醫師和田秀樹發現,很多中高齡者以為吃蔬菜、清淡飲食就是健康,卻造成蛋白質和脂肪不足,面臨低營養及免疫力下降雙重危機。他表示,牛奶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建議中高齡者每天喝一杯牛奶,可能大幅延緩身體機能退化。

  • 「吃對順序」防血糖亂飆順便減肥!史丹福研究助揪糖尿病初兆

    「吃對順序」防血糖亂飆順便減肥!史丹福研究助揪糖尿病初兆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Medicine)近日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人體血糖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反應,可能為新陳代謝狀態提供關鍵訊息,有助於辨識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初期徵兆。另外,三餐食物按照特定順序攝取,有助於降低血糖飆升速度,降低肥胖助因。

  • 豆腐乳很健康?事實查核中心1點狠打臉:不可能多吃

    豆腐乳很健康?事實查核中心1點狠打臉:不可能多吃

    豆類食品是許多民眾愛吃的食物之一,也是攝取蛋白質的優質來源,不過並非所有豆類食品都很健康。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近日表示,網路熱傳影片號稱「豆腐乳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中老年人適量吃好處多,不過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說明,豆腐乳太鹹、含鈉量太高,根本不可能多吃,發酵過程易產生雜菌,並非營養食品,建議應吃豆腐、豆漿、蛋、牛奶、瘦肉等其他食物來攝取蛋白質。

  • 2025十大減重飲食法 高蛋白、生酮飲食有效嗎?

    2025十大減重飲食法 高蛋白、生酮飲食有效嗎?

    告別肥胖!享瘦有感不走冤枉路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