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養父母的搜尋結果,共259筆
郭姓男子的母親張婦42年前未婚生下他,因不諳法律,無法將兒子報戶口為親生子,將兒子交給姊姊和郭姓姊夫收養,實際是由郭姓養父的母親撫養。後來郭姓養父母離婚後,張婦為照顧兒子,與郭姓養父結婚,與兒子正式成為一家人。10幾年後,張婦也與郭姓養父離婚,養母已過世,郭男向台南地院聲請終止收養後,再與母親到成大醫院驗DNA,獲法官確認母子關係。
一場30多年前僅為「改姓」而簽下的形式收養,最終在法院裁定下劃下句點。法院日前審理一起終止收養案,婦人小萱聲請與養母歡歡(均化名)解除收養關係,理由是雙方從未有實際相處、也未形成親情連結。法官審酌後認定,本案屬形式性收養,且養母早已過世,因此,准予終止收養關係。
一段名存實亡的父女情,隨著法院一紙裁定,終於畫下句點。婦人小萱(化名)年幼時被鄰居夫妻收養,本以為能得到完整的家庭,不料,養父阿國(化名)在她尚未成年前便遠赴海外,42年來音訊全無。法官審酌後認為,這段「形同陌路」的收養關係早已失去親情實質,依法准許終止。
個性溫暖而特別有慈愛心的蔡碧桃,從1998年擔任新北市寄養家庭長達27年,共照顧過29名孩子,有多位伴隨身心議題,但蔡碧桃仍能一本初衷循循善誘。每位來到家裡的孩子,她總會先上香跟祖先與菩薩稟報,請祂們護持庇佑孩子平安、健康、快樂長大!孩子出養到國外,還會要求養父母與她視訊。她於日前以77歲高齡退休,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特別代表侯友宜市長頒贈感謝牌給她,感謝她的愛庇蔭許多失依的孩子,給他們新生的力量。
婚姻若失去尊重與體諒,便難以維繫。婦人小萱與丈夫阿國(均化名)結婚逾20年,原以為能互相扶持到老,沒想到自從小萱父母相繼過世後,阿國不僅未體諒她的哀痛,還強行要求行房、口出穢語辱罵。小萱不堪長期精神壓力,4年前離家至今未返。法官審理後認為,婚姻早已名存實亡,依法判准離婚。
一名婦人小萱在養父阿國(均化名)過世多年之後,決定申請終止收養關係,希望能「回歸本家、認祖歸宗」。法官審理後認為,她的動機合理,且並沒有繼承養父遺產,終止收養並無不公平之處,因此判決小萱與養父的收養關係正式解除。
債務壓頂竟選擇「消失」?男子阿華(化名)因積欠外債,為躲債於前(2023年)出境前往大陸後,就此人間蒸發。養父母阿國與小萱(化名)苦等一年多毫無消息,甚至接到阿華生母來電,坦言「他回我身邊了,不會再回台灣」。法官審酌後,認為雙方親子關係早已名存實亡,准許終止收養關係。
男子阿國在1988年被婦人小萱與日本籍丈夫阿華收養(均化名)。主要原因是當年小萱沒有子女,希望有人能夠傳承香火,因此由家人介紹,讓當時還是少年的阿國成為她的養子。不過,這段收養關係在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名存實亡。由於養父母都已郭世,阿國因此訴請終止與養父母的收養關係。
一場跨越三十年的收養關係,隨著養父母相繼離世,也劃下了法律上的句點。一名男子阿國(化名)因養父阿華(阿華)過世多年,因為他想要遷移生父骨灰塔位、回歸原生家庭,因此依法聲請終止與養父母之收養關係。法官審酌後認定,此件終止收養關係並無「顯失公平」情事,因此,依法准許。
收養10年卻形同陌路!一對姊弟阿國與小萱(均化名)自幼被母親歡歡與前夫阿華共同扶養,當年阿華在與歡歡結婚後收養兩人,一度扮演盡責父親角色。但隨著夫妻離合、感情破裂,再婚又離婚後,阿華竟與兩名養子女徹底斷聯長達10年,姊弟倆最終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關係」。
母子為房產翻臉,最終鬧上法院。一名婦人小萱(化名),將市區一棟市價逾千萬元的房地產,以1000萬元的價格賣給兒子阿國(化名),並額外免除170萬元價金,條件是兒子要奉養父母、讓父母繼續住在屋內。沒想到多年後母子爆發口角,兒子竟要父母「搬出去」,婦人怒告上法院,要求撤銷贈與,追回170萬元。
高雄一名男子阿龍(化名)趁女同事茹茹(化名)上廁所時,偷拿對方的手機輸入密碼查看相簿,沒想到,竟發現一段茹茹的全裸私密片,他動起歪腦筋,想傳到自己手機裡收藏,不過還沒得逞,茹茹就回到座位,嚇得他趕緊中止動作。事後東窗事發,阿龍遭告上法院,法官審理後依無故入侵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罪、無故重製性影像未遂罪,共2罪,判處有期徒刑4月,得易科罰金。
一名男子阿國在幼年時被養父阿華(均化名)收養,原本以為能從此擁有一個新家庭,沒想到幾十年後卻因養父遺留債務,導致他現在連買房都寸步難行。阿國為了「能以自己名義買房」,因此向法院聲請終止與養父的收養關係,然而法官認為「此舉顯失公平」,駁回他的聲請。
記憶裡,母親的背影總伴隨著畫筆與縫紉機的輕響。她是那個在畫布上揮灑色彩的藝術家,也是在家裡操持家務的母親。她的生命是一幅斑斕的織錦,由大稻埕的繁華、佛門的清寂、藝術的熱情與家庭的擔當層層交織。母親辭世倏忽已逾五載。夢魂縈繞,與她在夢中相見之次已難以計數。值此九月二十九日,將迎來她110歲的冥壽之際,特以此文追憶那位身兼多重身分,嚴謹而堅韌的母親林阿琴(1915-2020),亦寄託我對她一生風骨與光影的深切懷想。
母子為房產翻臉,最終鬧上法院。一名婦人小萱(化名),將市區一棟市價逾千萬元的房地產,以1000萬元的價格賣給兒子阿國(化名),並額外免除170萬元價金,條件是兒子要奉養父母、讓父母繼續住在屋內。沒想到多年後母子爆發口角,兒子竟要父母「搬出去」,婦人怒告上法院,要求撤銷贈與,追回170萬元。
男子阿國(化名)年少時因伯父無子嗣,被過繼成養子,然而多年來彼此相處宛如形式收養,並無真正家庭分割或遺產繼承情形。如今,養父早在1989年過世,阿國年紀漸長,決定回歸本家,在取得直系親屬同意後,正式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關係。
收養關係一旦破裂,往往伴隨著長年累積的失望與心碎。婦人小萱與丈夫阿國(均化名),在1999年時共同收養養女歡歡(化名),原以為能填補家庭溫暖,卻沒想到這段親情最後以痛苦收場。歷經多年衝突與失望後,小萱憂心再繼續下去,只會讓生活陷入惡性循環,於是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關係。
大陸一名富商男子王曉舉,歷經33年輾轉近日終於與失散多年的親生母親王寧春重逢。原來,王曉舉出生一個多月即遭陌生人拐走,之後被河南一對夫婦收養。自幼家境清貧的他立志出人頭地,12歲便輟學打工,2015年於四川創業成功,此次認親,他隨即在成都為母親購置房產並贈送紅包與銀行卡,盼能彌補母子錯失的光陰。
旅居國外的男子阿國(化名),早年因父親希望傳承「張家姓氏」,因此由男子阿華及其妻小萱(均化名)收養。然而,雙方從未共同生活,沒有任何扶養與親情互動。隨著父母辭世多年,阿國返回台灣處理祖務時,才意識到這段「紙上收養」毫無意義,最終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關係。
男子阿國(化名)自幼被伯父阿華及伯母小萱(均化名)收養長大,成年後更盡心盡力照顧養父母直到他們過世。如今隨著養父母皆已辭世,阿國提出聲請,希望終止收養關係,回歸原生家庭。法院審酌後認為,收養目的已達成,且終止不致生顯失公平,最終裁准阿國回歸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