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鼻胃管的搜尋結果,共139筆
超高齡化來臨,全台65歲長者已超過460萬人,愈來愈多家庭面臨長輩吃不下、吃得慢、容易嗆到,甚至需要仰賴鼻胃管供應營養,成為高齡照護隱憂。隨著口腔功能退化,可能造成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甚至反覆吸入性肺炎、發燒。營養師提醒,若發現長輩進食量少於平時7成,或體重、小腿圍持續下降,就要提高警覺。
新北市移工數量近10萬名,為全國第3,已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夥伴。為感謝並鼓勵移工朋友對經濟、社會的貢獻,新北市勞工局持續辦理模範移工選拔活動。即日起至明年1月2日止,凡在新北市工作1年以上,不限同一雇主,持有效聘僱許可並在臺合法居留,且前5年未獲選新北市模範移工,均可參加。預計將選出10位表現優良的移工,在115年五一勞動節辦理表揚活動,給予最高的肯定與鼓勵。
一場跨越百日的生命接力,在義大醫療團隊的專業與愛心守護下,寫下了動人的新生奇蹟。一名出生不久的男嬰,因罹患腸病毒重症導致多重併發症,病情一度危急。歷經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及腸胃道出血等重重關卡,在義大醫療跨科團隊日夜不懈的照護與搶救下,最終成功脫離險境、康復出院,重回父母的懷抱。
一則網路漫畫以黑色幽默點出社會現況,兩名老人想住養老院,70歲老人符合資格歡天喜地入住,90歲老人遭拒絕,院方理由「您兒女仍健在」,90歲老人氣急敗壞地說:「剛剛進去那個70歲的,就是我兒子」。笑話令人莞爾卻又殘酷,一語道破台灣「老人照顧老老人」的沉重現實。
中風是國人主要的失能原因之一,即使在急性期獲得及時治療,仍有許多患者面臨手腳無力、語言困難、吞嚥障礙或情緒低落等長期後遺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自2022年起引進「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簡稱rTMS),作為中風後復健的輔助治療,並與物理、職能、語言治療等專業團隊合作。截至目前已累積219位患者的治療經驗。
彰化茄苳路一段去(2024)年5月間發生一起嚴重車禍。水電工阿賢(化名)無照駕駛自用小客車,行經路口時未減速、也未注意來車,當場撞擊一名 14 歲腳踏車少年,導致少年癱瘓及意識障礙,終身需專人照護。經調查事故原因,認定少年夜間未開燈、轉彎未禮讓直行車為肇事主因,但阿賢無照駕駛、未減速仍須負次要責任。法院最終依無照駕車過失致重傷害罪判他有期徒刑11月。
屏東李姓男子26日至屏東醫院就診,不料竟在候診區突然喪失意識,所幸當下有醫護人員立即啟動急救機制,再透過心肺復甦術(CPR)、電擊、藥物注射等一連串12分鐘的專業搶救後,成功將李男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家屬對院方感激不已。
對父母的愛要及時,資深藝人侯麗芳回憶起「陪伴母親10年失智的日子」,滿是辛酸與不捨。從日夜照護到最後的離別,侯麗芳接受《中時新聞網》訪問坦言:「最遺憾的就是那句『我愛妳』,始終沒能說出口。」這段深刻的母女情,讓她更想提醒世人「孝順不能等」。
家有失智的長輩,是否該送安養中心,是許多家庭面臨的抉擇。神經內科醫師甄瑞興表示,早中期的失智患者,還能認人、有情感連結,此時送24小時的安養中心,是不恰當的,他分享有位輕度失智的老先生,被送到安養中心,自認被女兒遺棄,因此造成拒食、重度憂鬱,反而加速認知惡化。
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附設三峽及三重日托中心於16日在院區舉辦113學年度畢結業典禮,今年以「閃亮小超人」為主題,祝福每位慢飛天使就像有著酷炫披風的小超人,帶著愛和勇氣飛向未來。
三總運動醫學中心「AI輔助術後加速康復(ERAS)系統」,透過跨領域整合及系統性計畫,能有效提升醫學療效。三總骨科部一般骨科主任林坤儀表示,ERAS為應用在手術病人的整合性照護流程,透過骨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以及護理師等跨領域專業人員共同組成醫療團隊,對不同運動需求與病患個別狀況,提供最合適的治療與復健計畫。
全台住宿機構逾半住民過著「管餵人生」!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24年全國鼻胃管插管人數約25萬人,2022年起推動移除鼻胃管計畫,成效卻遠低於預期。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未來將擴大適用對象,從鼻胃管留置時長3個月,放寬至1個月,並將納入住宿型機構,預估年底上路,預估1萬2500人受惠。
全台超過40萬人使用鼻胃管,尤其住宿機構過半數住民過著管餵人生。衛福部健保署2022年推動移除鼻胃管計畫,成效遠低於預期,且未納入住宿機構,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日表示,未來將擴大適用對象,從使用鼻胃管3個月放寬至1個月,並納入住宿型機構,預估年底上路。
一名75歲婦人因認知與記憶功能顯著退化,4年前開始接受失智症治療,但病情持續惡化,已無法記得子女名字,且行動力衰退須仰賴輪椅代步,甚至進食時也無法順利張口或咀嚼。家屬帶著婦人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吳柏鋒。經評估後,診斷為中重度失智症,考量其平日多由安養機構照護,且已服用多種慢性病藥物,經過醫病溝通,建議採取每周2-3次針灸作為輔助治療,在持續1年以上的針灸治療下,雖無法恢復早期的認知與自主功能,但能夠簡單口語對答,也可配合刷牙與進食,在他人扶持下可短距離行走,且1年多來她未曾住院,也未使用鼻胃管或尿管,改善生活品質。
台南1名30歲從事綁鐵工粗活的男子,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熱到卯起來喝水卻幾乎都沒未排尿,到醫院急診驚覺已熱衰竭,腎功能也受損。根據台南市衛生局指出,統計台南截至5月底止,已有74人因熱傷害送醫,其中47人是19到64歲的男性,比例高達6成4。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6年,我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比率至今仍不到1%。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直言,全民一生應至少都擁有1次免費簽署機會,才能降低門檻,同時開放給診所和非醫療機構執行,增加可近性。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6年,民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比率僅不到1%,實務執行面臨量能不足困境。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舉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公聽會,聚焦是否放寬預立照護醫療諮商(ACP)執行場域,新增護理、長照、心理等非醫療院所也可執行。
雲林縣環保局去年實施垃圾分類不實退運措施,虎尾鎮公所的垃圾被發現有往生者的棉被、衣物、紗布甚至屍袋,公所殯葬管理所近日公告上述物品應自行帶回處理。公告內容在網路社群引發熱議,鎮長林嘉弘表示,已開會決議設置分類桶,殯葬公會再委託合法清運業者清理。
雲林縣環保局去年實施垃圾分類不實退運措施,虎尾鎮公所的垃圾被發現有棉被、衣物、紗布甚至屍袋,公所殯葬管理所近日公告上述物品應自行帶回處理。公告內容在網路社群引發熱議,鎮長林嘉弘表示,已開會決議設置分類桶,殯葬公會再委託合法清運業者清理。
各國自費醫療的價格都不大相同,因此不少人可能會出國做醫美「撿便宜」。奇美醫院ICU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分享,有位大陸婦人到馬來西亞,找大陸密醫做醫美,注射來歷不明的肉毒桿菌,沒想到隔天出現各種中毒症狀,包括臉部肌肉麻痺、眼睛張不開、說話不清、吞口嚥困難等,因此只好送醫急救,結果治療醫師剛好是他學妹,因此跨海找他討論如何治療,貼文曝光後以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