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科技中心的搜寻结果,共356

  • 黄仁勋1句话曝中美AI竞赛焦虑 外媒揭「硅谷倒戈」内幕

    黄仁勋1句话曝中美AI竞赛焦虑 外媒揭「硅谷倒戈」内幕

    据观察者网报导,辉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一句「中国将赢得人工智慧(AI)竞赛」,再次引发舆论对中美该领域竞争的关注。「硅谷有多少技术建立在中国AI基础之上?」彭博社11月9日以此为题发表的一篇文章,引用多个例子说明,中国低成本的开源AI模型不仅正在吸引全球用户,还在悄然获得硅谷的青睐。作者认为,美国政府若还想长期保持领先,不妨先想想硅谷倒戈中国AI的原因。

  • 2025能源周 长庚大学、明志科大秀成果

    2025能源周 长庚大学、明志科大秀成果

     长庚大学与明志科大今年首度联展2025年台湾国际智慧能源周(Energy Taiwan),精选五项具代表性的创新研发成果,涵盖绿能应用、智慧系统与永续技术等领域。两校期望深化与全球产学界的交流互动,拓展技术合作与国际链结契机,展现台湾高教科研能量与跨校协作的创新动能。

  • 住宅智慧效率系统成果 产学共创节能新里程

    住宅智慧效率系统成果 产学共创节能新里程

    为推动住宅能源效率与智慧转型,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民国114年11月5 日举办「住宅智慧效率示范系统产学结合成果发表会」,邀集产官学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智慧住宅节能创新的重要成果。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充分展现各界对净零转型与智慧生活应用的高度关注。

  • 撞击后4秒才煞车!运安会揭台铁229次事故2大肇因

    撞击后4秒才煞车!运安会揭台铁229次事故2大肇因

    台铁229次新自强号去年6月行经花莲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轨道上的土石流,3节车厢出轨造成9人受伤。国家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出炉,揭露2大肇因,该路段监视器未具AI辨识告警功能,台铁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员,致未即时发现土石流并通报,另司机员也没发现土石流,以时速118公里撞上后出轨,撞击4秒后才煞车。

  • 高雄青年登陆欧洲创新基地 见证德式「做中学」精神

    高雄青年登陆欧洲创新基地 见证德式「做中学」精神

    高市府青年局携手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推动「青年百亿海外圆梦基金计画-新创原动力」,由高雄大学翁铭章教授率领15位青年赴德国慕尼黑研习2周,深入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及6大创新基地,观摩展会、黑客松与创业家之夜交流会。今(28)日团队满载而归,带回满满的国际创业能量。

  • 竹市 强风警报惹议 消防局:标准应严谨

    竹市 强风警报惹议 消防局:标准应严谨

     新竹民眾日前收到强风告警,提醒易有10级风,新竹市代理市长邱臣远发文称「误传」,市议员廖子齐认为不适当,当下没有监测到不代表之后不会发生。对此消防局回应,警报发布须採较高门槛,以免民眾对警报不信任,错失避难时机。

  • 10级强风警报邱臣远指「误传」 议员批不应随意「判断」

    10级强风警报邱臣远指「误传」 议员批不应随意「判断」

    新竹地区日前民眾都收到国家级警报简讯,提醒易有10级风,但新竹市代理市长邱臣远却在Threads发文称「警报为误传」,市议员廖子齐认为不适当,当下没有监测到不代表之后不会发生;对此,消防局回应,警报发布须採用较高门槛,以免民眾对警报不信任,错失避难时机。

  • 许智杰视察水库光电板确定无污染  吁中央地方勿互踢皮球

    许智杰视察水库光电板确定无污染 吁中央地方勿互踢皮球

    有意争取2026民进党高雄市长初选提名的立委许智杰23日分别前往凤山水库、阿公店水库视察水上型光电板及水质状况,他强调,世界各国都有在水库增设光电板的案例,相关设备也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并都有定期检测制度,没有安全疑虑,但希望中央、地方相关单位加强联繫管道,避免互踢皮球的问题产生。

  • 硅谷陷「中国痴迷」 外媒:他们创造未来、我们困在过去

    硅谷陷「中国痴迷」 外媒:他们创造未来、我们困在过去

    据观察者网报导,面对中国几乎全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长期被视作全球科技领跑者的硅谷,会作何反应?美国《纽约时报》10月22日一文直言:「硅谷陷入了对中国的痴迷和羡慕。」

  • 凌群、亚光联手 深耕智慧医疗机器人

    凌群、亚光联手 深耕智慧医疗机器人

     资服业者凌群与光学业者亚光22日在台北国际人工智慧暨物联网展览中,宣布共同合作进军智慧医疗服务型机器人领域。凌群负责垂直领域相关的训练和应用服务,亚光则是提供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底座。

  • 庄大立:机械业接单不一 工具机景气等明年

    庄大立:机械业接单不一 工具机景气等明年

     机械业身处关税及匯率升值两大议题衝击的海啸第一排,尤其工具机业受创最严重。台湾机械工业公会21日举行80周年国际高峰论坛,为机械业把脉,与会产学研专家认为,全球供应链重组,AI、机器人、净零减排、半导体及无人机等领域,都是机械者可着墨的新商机。

  • APT攻击频传!新加坡成立数位防卫中心 强化国家网路安全

    APT攻击频传!新加坡成立数位防卫中心 强化国家网路安全

    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17日在国防部所属战略资讯科技中心(CSIT)的「TechCon」会宣布,成立「数位防卫中心」(Digital Defence Hub),以应对新加坡政府所面临的严重网路攻击。

  • 《产业》工研院办APEC国际研讨会 推动亚太智慧观光转型

    工研院16~17日举办「2025 APEC虚实互动与观光转型国际研讨会」,邀集美国、秘鲁、俄罗斯、马来西亚及臺湾政府代表、产业领袖与学研专家齐聚臺湾,共同探讨如何运用XR虚实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技术,推动智慧观光转型,并深化跨国合作与政策交流。

  • 海保署与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签署备忘录 建立一预警机制

    海保署与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签署备忘录 建立一预警机制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16日与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签署「海洋保育与灾防预警合作备忘录」,以韧性海洋为核心,共同建立海洋保育与气候变迁风险预警机制,运用遥测、大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强化海洋环境变化监测,减缓气候变迁对生态衝击,打造健康韧性海洋。

  • 2025数位赋能论坛》从痛点出发 端对端推进乐活

    2025数位赋能论坛》从痛点出发 端对端推进乐活

     随着台湾正从高龄迈向超高龄社会,科技如何与医疗共创银髮数位新服务,经济部产发署主秘陈国轩、工研院服务系统科技中心执行长郑仁杰,与台大医院远距中心主任何奕伦、资策会数转院主任蔡明宏于2025数位赋能论坛高峰对谈中,聚焦需求驱动、从痛点出发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来推进健康乐活的愿景。

  • 台湾地震韧性研究登国际期刊 公私协作成核心关键

    台湾地震韧性研究登国际期刊 公私协作成核心关键

    在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以及赈灾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领衔的研究团队,针对2016年台南地震与2018年花莲地震进行灾害韧性的分析,其研究成果近日刊登于国际地震权威期刊《美国地震学会通报》,国科会强调,这篇文稿同时受到联合国减灾风险办公室的重视,摘录于网站上,分享给全世界的防灾伙伴。

  • 陆批赖 任由外部势力予取予求

    陆批赖 任由外部势力予取予求

     随着双十国庆临近,两岸再起隔空交锋。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8日严厉批评总统赖清德在美国媒体专访中所称的「两岸互不隶属」言论,指其宣扬「新两国论」,并批判赖在政治与安全议题上「倚外谋独」、「以武谋独」,任由外部势力予取予求,称「统一必胜、台独必亡」。

  • 马太鞍族人忧灾后中继宅断文化 喊话:重建需纳族人建议

    马太鞍族人忧灾后中继宅断文化 喊话:重建需纳族人建议

    花莲马太鞍堰塞湖23日溢流重创下游的光復乡,灾后各界积极着手復原工作,然而却传出政府有意推动「中继宅、长期安置规画」等措施,对此族人担忧,在缺乏居民的充分知情及参与下,单方面由政府主导恐无法真正符合族人需求,也将断绝文化传承,呼吁政府应在相关会议纳入至少三分之一的族人,而不是象徵性的找1、2人就当作「族人有参与讨论」。

  • 马太鞍溪灾后地形剧变 农业部比对「河床高出50公尺」

    马太鞍溪灾后地形剧变 农业部比对「河床高出50公尺」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所属航测及遥测分署,针对此次马太鞍溪堰塞湖灾情,于9月25日出动空载光达扫描仪,产出精度高达1公尺的数值高程模型(DEM),经紧急比对内政部提供的灾前地形资料,惊见从上游山区到下游河道,均出现大幅地形变动,数据显示,形成此次堰塞湖元凶的山体崩塌,最大深度达到403公尺,规模相当惊人,而中下游河道也有大量土石堆积,河床高度较灾前高出40至50公尺。

  • 《产业》工研院办长照论坛 聚焦无接触AI照护

    国发会报告预估2025年台湾高龄人口将逾700万、占比37.6%,长照体系面临人力不足与医疗资源紧绷的严峻挑战。工研院25日举办「无接触×AI照护×共创高龄未来」科技研发与应用论坛,聚焦AI与智慧感测的长照场域应用,盼打造兼顾效率与尊严的解决方案。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