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珊瑚礁生态系的搜寻结果,共32

  • 打爆官方!民间自主清除棘冠海星单日百只 海管处说话了

    打爆官方!民间自主清除棘冠海星单日百只 海管处说话了

    专吃珊瑚礁的棘冠海星今年夏天在澎湖南海大爆发!民间团体看破政府相关机关手脚,主动下海清除,除了7月一开头首日在七美海域清除就破百只,成绩狠打海委会海洋保育署月清仅44只外,日前又趁东北季风来临前在南方四岛国加公园的东吉海域2日清除150只,让状况外的主管机关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也顏面无光,今(20)日主动发布新闻稿,呼吁如于国家公园范围内发现棘冠海星大量繁生情形,请透过该处官网数位通报专区进行通报。

  • 海洋保护区沦「空壳」?违规291件竟零结案

    海洋保护区沦「空壳」?违规291件竟零结案

    绿色和平指出,根据统计,小琉球海洋保护区去年出现291件违规捕捞、採集等行为,却一件都没结案,南方四岛国家公园抓到逾百件违规,不到一半被处分,环团呼吁强化对违规渔船执法及监控,专家则建议参考夏威夷经验,保护能促进珊瑚生长的草食类鱼种,才不会让海洋保护区沦为空壳。

  • ATT都兰开发案争议 部落抗议未妥善沟通 环团吁观光署把关

    ATT都兰开发案争议 部落抗议未妥善沟通 环团吁观光署把关

    ATT吸引力集团规划开发「都兰休閒渡假村开发计画」,占地近7公顷、拟兴建7栋大楼与18栋豪华别墅的旅馆开发,日前环评专案小组要求应与部落沟通,4日再次举办第三次专案小组审查,会前部落再于环境部抗议指出,至今仍未与部落妥为沟通,也呼吁观光署应把关旅馆浮滥开发。最后专案小组要求应在部落办理说明会等加强沟通等要求,补件再审。

  • 海洋保育署科学监测清除棘冠海星 携手海洋志工协力防治

    海洋保育署科学监测清除棘冠海星 携手海洋志工协力防治

    澎湖七美海域传出棘冠海星数量爆发情形,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紧急启动调查与清除应变机制,已于6月2日及7日完成两次穿越线调查,并于6月18日及19日展开两次专案清除作业,获得地方团体、潜水社群积极响应,展现公私协力守护海洋的典范。同时,澎湖县水域游憩活动商业同业公会透过奖励收购棘冠海星,6月30日首日即收购180只(非当日水下清除数量),是民间力量扩大保育行动的具体实践。

  • 棘冠海星之害!海保署公私协力守护东南沙、澎湖  永续珊瑚礁生态系

    棘冠海星之害!海保署公私协力守护东南沙、澎湖 永续珊瑚礁生态系

    为维护我国珊瑚礁海域之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海洋保育署于110年至112年于南沙太平岛展开调查及清除作业、113年至114年与国家公园署合作进行东沙环礁棘冠海星清除,114年于澎湖海域推动调查监测与清除行动。透过整合中研院、国家公园、地方政府、潜水业者与民间团体之力量,建立科学依据并推动公私合作的清除机制。

  • 澎湖棘冠海星爆棚!清2天仅44只遭轰「消极」 海保署回应了

    澎湖棘冠海星爆棚!清2天仅44只遭轰「消极」 海保署回应了

    澎湖七美海域棘冠海星大爆发,但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2天内仅清除44只,遭民团批处理态度消极。海委会2日发新闻稿回应,此案属紧急处理性质,近期也已拟妥监测移除计画草案,将会同澎湖县政府、内政部国家公园署等相关单位共同研商,对于指控,可以理解民间团体对珊瑚礁生态保育的高度关切,也尊重各界不同的观点与期待。

  • 小琉球潮间带海胆危及珊瑚礁生态 屏东县府大规模移除

    小琉球潮间带海胆危及珊瑚礁生态 屏东县府大规模移除

    屏东县小琉球肚仔坪潮间带因海胆族群过度扩张,危及珊瑚礁生态系平衡,屏东县政府24日在肚仔坪核心区移除约2000颗海胆,缓解「海胆荒礁」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 七美珊瑚拉警报!棘冠海星爆量 海保署订18日第一波移除

    七美珊瑚拉警报!棘冠海星爆量 海保署订18日第一波移除

    澎湖七美棘冠海星大爆发,连日来在澎湖海洋保护志工呼吁下,海洋保育署已预定从18日起展开第一波作业。16日到澎湖主持海龟野放的海洋委员会主任委员管碧玲表示,经过通报与调查,棘冠海星密度已接近警戒值,将按照专案计画,只要密度高的地方有通报,就启动移除。

  • 七美惊见棘冠海星暴增!海洋志工示警恐酿珊瑚浩劫

    七美惊见棘冠海星暴增!海洋志工示警恐酿珊瑚浩劫

    以珊瑚为食的棘冠海星,连月来经澎湖海洋保护志工团队监控七美海域发现,有数量增多且体型变大趋势,恐如10余年前般再濒临大爆发趋势,因此建议相关单位未雨绸缪展开清除工作,避免造成珊瑚浩劫,连带破坏生态系统。

  • 陆登南海铁线礁 控菲破坏环境

    陆登南海铁线礁 控菲破坏环境

     中共党媒《环球时报》24日独家报导,大陆海警于今年4月中旬,登上南海铁线礁,实施海上管控,行使主权管辖权,採证菲律宾人员遗留垃圾等非法活动,并展示五星红旗宣示主权后;大陆南海发展研究院邀集相关单位,于25日发布共同编制的《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报告》)。指证先前菲方指责中方在铁线礁倾倒珊瑚碎屑、填海造陆破坏环境等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

  • 陆发布铁线礁  牛轭礁珊瑚礁体检报告  批菲言论毫无科学与事实依据

    陆发布铁线礁 牛轭礁珊瑚礁体检报告 批菲言论毫无科学与事实依据

    大陆央视报导,中国大陆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等单位,会同海南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力量,25日上午发布共同编制的《铁线礁、牛轭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报告》)。

  • 垦管处珊瑚保育月移师高雄总图 扩大推广海洋保育观念

    垦管处珊瑚保育月移师高雄总图 扩大推广海洋保育观念

    垦丁国家公园每年在珊瑚产卵季办理保育系列活动,今年首度扩展至高雄地区,在高雄图书总馆进行开幕活动,也举办多场如海洋市集、海洋沙龙、科普讲座及特展等,希望让更多民眾了解海洋生态、环境永续及净零碳排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爱护海洋行动。

  • 小琉球珊瑚覆盖率低 监院纠正

    小琉球珊瑚覆盖率低 监院纠正

     屏东小琉球年登岛人次达百万,观光蓬勃带来当地海域生物数量衰减、资源枯竭,珊瑚礁覆盖率连续3年为全台海域最低,平均仅11.9%。监察院11日公布监委范巽绿、林盛丰调查报告及纠正案,直指海委会、观光署、鹏管处及屏东县政府等权责机关明显有疏失。

  • 小琉球重观光 珊瑚礁覆盖率剩不到12% 监察院纠正4机关

    小琉球重观光 珊瑚礁覆盖率剩不到12% 监察院纠正4机关

    屏东度假胜地小琉球年登岛人次达百万,观光蓬勃发展带来的是小琉球海域生物量衰减、资源枯竭,珊瑚礁覆盖率仅11.9%,为全台最低。监察院11日表示,权责机关明显有疏失,通过监察委员范巽绿、林盛丰提案,纠正海委会、观光署、鹏管处及屏东县政府。

  • 游客爆量衝击小琉球珊瑚生态  监院纠正观光署等4机关

    游客爆量衝击小琉球珊瑚生态 监院纠正观光署等4机关

    监察院指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态系长期遭受破坏,致严重衰退与失能,尤以沿海游憩活动密集区之珊瑚覆盖率更为低落,权责机关显有疏失,监察院通过监察委员范巽绿、林盛丰提案,纠正海委会、观光署、鹏管处及屏东县政府。

  • 菲舰艇撤离仙宾礁! 陆专家:死磨硬泡幻想破灭

    菲舰艇撤离仙宾礁! 陆专家:死磨硬泡幻想破灭

    据中国海警微信公号消息,9月14日,菲律宾9701号船撤离中国仙宾礁舄湖。此前,该船通过锚泊方式谋求在仙宾礁长期存在。澎湃新闻专访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陈相秒分析,在该问题上「中方已经多次表达了明确的强硬的立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菲律宾试图继续存在,死磨硬泡的幻想破灭。」

  • 仙宾礁生态报告 陆批菲干扰

    仙宾礁生态报告 陆批菲干扰

     大陆官方继上周发布《黄岩岛生态报告》后,大陆自然资源部30日也首次发布《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强调中国对仙宾礁在内的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报告》指责菲律宾干扰调查、破坏环境。同一天,与中国在西沙亦有主权争议的越南防长访菲,签署两国国防合作协议。

  • 陆首次发布仙宾礁珊瑚礁体检报告  驳菲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

    陆首次发布仙宾礁珊瑚礁体检报告 驳菲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

    大陆央视新闻用户端30日报导,根据年度工作安排,今年5月到7月,大陆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等单位,调查评估南海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并于30日首次发布《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证明中国对仙宾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活珊瑚覆盖近3成 黄岩岛媲美大堡礁

    活珊瑚覆盖近3成 黄岩岛媲美大堡礁

     大陆央视报导,大陆生态环境部发布《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这是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第一次「全面体检」,结果显示,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发育态势良好,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28.6%,媲美澳洲大堡礁。较2015年明显增长,造礁石的珊瑚物种数量也是黄岩岛海域有调查记录以来最丰富的一次。

  • 东沙突棘队 守护环礁公园珊瑚

    东沙突棘队 守护环礁公园珊瑚

     肆虐澳洲大堡礁和日本冲绳海域的「棘冠海星」,近年入侵我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海域。为维护当地珊瑚生态,内政部18日集结全台潜水好手组成「东沙突棘队」,将前往移除棘冠海星,预计下半年展开10梯次清除作业,还给海洋一片璀璨光景。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